漫漫学医路[之二]

2012-07-19 12:55 楼主
(二、进去了就再也没回头路)

要说那是上世纪1959年12月28日,那时我正是十六岁,这是个人生转折的-个关键,根椐某些人健议我先从基础学开始,他给我提到“用药容易认证难”的道理,我向妈妈要了一元捌角钱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中医诊断学” ,实际前部分也有“中医基础理论” ,好像是老天就是要叫我吃这碗饭似的,-下就看进去了,越看越有味,越有味就越看下去,用了二+二天通读了-遍,当然要说记是记不住的,但总觉自己知道了很多,这就从头再看了下去,记的当吋已开始收秋了吧!可能已七月份了,就这本书不知看了多少遍,反正闭着书能和讲小说故事-样讲下来,同时也给家人,亲戚,门口邻居开始查舌观色诊脉,等你给他们说对了后,你再看看他们的表情,哈,这春成真的会给人侯脉了,还说的真差不多哩!当然也有人满不在意说:他懂个屁,別听他胡说八道,不管怎的,有人认可便是极大鼓午,为了很专心学医,把家中十二本古典小说如:西游记、水许、三国演义等全部白送给了我村一个叫樊囯声的朋友,也放弃了音乐的练习(至今我的儿、孙们不知爷爷会那些活儿)。
这时又有人说,古人有“万病不离伤寒”, 当医生必须懂的《伤寒论》,我采纳其意见,又买了一本清代陈金鳌著作的,《伤寒论纲目》精装本,本书将仲景伤寒论397条按“六经” 病机分別归类,原文为纲,后世各名家对本条解释为目,113方分别附后,十分了得,这本书古语较多,比前本书难读难懂多了,但我觉只要反复捉摸,前后比较还是能逐步理解,此书头遍用了近二个月,先后通读五遍,终于关键条文、方剂都记了不少,如必要参考时也可很快找到。伤寒论更知-、二,又引出伤寒金匮本是-书,是后世王冰整理时将其分为两书,均+重要,中医必读之书,《金匮》读了四个月时间,反复有十数遍之多,可基本认识时已是1961军秋未了,这时师弟王兆龙又提出基本课应是《四大经典》才对,这就又卖下《内经》释要(因全文《灵枢》《素问》全是古文,本人古文基础那能对付得了,一看就吓回去了,就选择了“释要” 简明扼要,并有白话注解),这又搞了三个月,至于《神农本草经》我是没读旳,因-是古文难懂,二不如后世本草更多补充完善易懂,就以《本草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作为我旳板本了。
随着思路的开始阔大,以后又开始读后世名著,如《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济阴纲目》《医学实在易》《医学心语》《医学三字经》《石室秘录》《外科正宗》《脾胃论》《景岳全书》《温疫论》《温病条辨》《中衷参西录》等数十冊古籍,七十年代国家提倡发展中医后,全国各中医大院校又以五院名义出版了一系列旳中医教材,(一套约十七本)加上连续三十年订《中医杂志》不间断,对自已的中医理论打下了小小的一丁点儿基础吧,(因比起广大名中医专家,自己知识仍少的可怜了)。
读书,如果真的着了“迷” 那可真能让人“走火入魔” ,老点人可都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然灾害” 加“文化大革命” ,少吃没唱加“阶级斗争” ,不是人活的日子,可我竞入了这“医道” 却另一番情况,每天早上四点第一次尿醒后,便腄不着了,点起小煤油灯开始读书了,并记日记,三年没用-天白天,写了二万二千字(两大笔记本)学习笔本,(现在保存完好无损),早上要走二公里去宁师父家学习(当吋还没自行车)(宁作恭师父是新绛城内四大名医之-),去了笫-件事是抢着担水扫院,如果去迟了其它师兄弟将活干完了,那是个扱不光彩的一天,老师讲上-段或是蹬碾糟碾药,或是炼蜜丸丸药,(在这个阶段,曾发生过许多趣事,在学练蜜丸时,六味地黄是其中最多的,每次最后将丸药在手中搓丸时,只要看见宁师父不注意,我们几个师兄弟便将丸药迅速地往口中塞一丸,并咬嚼后咽下,然后互会意-笑,并示胜利,有时一人吃几个,一料-斤的丸药,搓完只剩下七、八两,有-次被师父发现,从面色看还是很生气,但他却忍着火气而平和的说:这料丸药,病人事先己付了钱,应该给人家治好病,你们这样搞,让病人得不到应得的药,最后病没好了,也坏了自已名声,多大的代价哟。从此后不论再配什么样丸药,我们均再未吃过一粒)或是炮制药,九点回家,老师吃了饭十点到医院上班(至下午下班,工作六小时),中午我要到地里给隊里鉰养所性口割草草,按斤计工分,每天如割上三十斤可记六个工分以养家糊口,下午再去师父家学习。
有-次我和我师兄孙水河约晚上电影院看露天电影,各买了一张票,每张当时一毛伍分钱,进去时倘未开演,我俩就在-“照背” 牆后面互相背起十二经络来了,你一条,我指正,我-条,他指正,背到十-条旳时侯,人们都蜂拥而出了,原来电影已演完散场了,但还有一条未背,已被赶出门外到大街上,宁是把十二条全部背完,大街上已空旡一人,等于三毛钱买了个“背经络场地”还末我们把它让背完,(其实,对于经络,不仅要背会,还要在人身上划准确,再能解釋了,才能正确的运用于临床的。如诊断、针灸、按摩、贴膏药、水針、发泡疗法均以经络理论作指导,故古人有:不懂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的谆谆教导。
有-次我要到我县汾河南边孙村去找老友李高生探讨中医考试之事,由于路上背”汤头”-遍又一遍,骑着自行车不知不觉越过孙村去了多五里路的符村了,进村-问:都不知李高生其人,最后才知进错了村
一次到村飼养所担水,它是生产队唯一-口井(当时太没自来水呢),我担着空捅出门在背一个“汤头”,结果无知中越过飼养所而出了村的北门,这时碰-上地干活社员向我担着空确干吗去?这时我在忽醒怎会走到这儿,赶忙转身就往回跑…
在家中妈妈给我把药煎好放桌上,我觉烫就先看书,过会妈妈又叫药冷了催我服,我端起碗-喝,放下碗又看书记内容,根本不用潄口涮嘴,当然也从未觉到过中药是滋啥味!
催吃饭,催上茅房出不来的事根本数不清的…
这里我想起上小学时-个姓姚名清怀的老师讲过个故事:说的是一先生正在读书家人送来了飯,他用眼一瞟见是包子,还有碟蘸包子吃的蒜泥汤,说好,放下,家人走后他-手拿着书,-手拿着包子蘸着蒜吃,吃完后家人來取碟碗,发现包子不见了,蒜原封未动,可研好的墨却干净了,还在研王留下包子内菜碎雑,先生嘴上全是黑,问他怎回事,他才发觉他用包子将墨汁蘸着当蒜全吃了…刚听后我还汄为世上那有哪事,原来是真的。
这可能就是“全神贯注” 吧,现在也有称之为“进入状态” 。
七零年我被推选为山西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并同选省革命委员会委员,每年要去省城太原开两次会,我不管他什么内容,我去就把医书带上,抽空机会就看,决不放过一分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19 12:56 2楼
多谢杨老师分享!
2012-07-19 14:34 3楼
准备将杨老的这一系列东西全部读完,谢谢分享。
2012-07-19 14:51 4楼
粗看一遍,使我想起一部名著【名老中医之路】,历经坎坷,终成正果,
2012-07-19 16:05 5楼
赞!楼主是真用功学医者!
2012-07-19 17:28 6楼
百草老中医 说:
准备将杨老的这一系列东西全部读完,谢谢分享。

呵呵,我昨天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杨老的空间里把这个学医路看完了。
感触很深。
2012-07-19 19:35 7楼
学习了。
2012-07-19 21:30 8楼
又买了一本清代陈金鳌著作的
这个应当是沈金鳌吧。
2012-07-19 22:52 9楼
感谢分享
2012-07-20 13:39 10楼
不成书痴难成才,苦中有乐,自得其乐
2012-11-01 10:08 11楼
这是卑人将遗之拙文《漫漫学医路》,请各位朋友看后并提意见,我电活03597521421,手机13803473733qq707987796博客xjyiangzhongyi
⬅ 漫漫学医路 老茶馆 漫漫学医路[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