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医医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12-07-24 10:11 楼主
中医医案是医生对所诊治病证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真实记录,是对疾病辨证、分析、治疗过程的真实记载。从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医医案看,数量相当可观,成为中医学术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较有影响者如元•罗天益的《罗谦甫治验案》、明•汪机的《石山医案》、明•江瓘的《名医类案》、明•孙一奎的《孙文垣医案》、明•聂尚恒的《奇效医述》、明•程崙的《程原仲医案》、清•喻昌的《寓意草》、清•叶桂的《临证指南医案》、清•尤怡的《静香楼医案》、清•马俶的《印机草》以及清•徐大椿的《洄溪医案》等。这些医案或叙述简略、突出辨证,或论理详尽、细致入微。正是这些临床实践资料的积累和保留,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真凭实据。因此,研究中医医案,不仅可加深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认识,还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技能,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1 中医医案为中医治学提供了第一手实践资料
大量中医医案的传世,为中医治学提供了第一手实践资料。基于中医学自身的特点,针对同一病症,由于患者体质、地域、季节、病因、舌苔、脉象以及兼证等种种不同,其辨证结果往往互异,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中医学讲究“同病异治”。不同种类的疾病,在其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表现出某种相同的证候,因此,中医学又强调“异病同治”。要想熟练把握辨证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在临床上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大量的临床实践作基础。然而,对于初学中医者,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这时,学习中医医案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以咳嗽为例,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王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著作中,共记有咳嗽医案275例。在这些咳嗽医案中,虽然辨治方向总不离肺,然而由于病机不同,辨证各异,治法也不尽相同。如同属痰湿犯肺,有用燥湿化痰者,有用泻肺逐痰者,有用涌吐排痰者;同属外感邪气、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辨证又分为外感风邪、温邪上受、冒犯暑邪、燥邪伤肺以及热毒蕴肺等不同。在内伤咳嗽中,亦有多种辨证分型,如肺气不足、土不生金、肾不纳气、肾阴不足、肺胃阴伤、五脏阴伤、脾肾两虚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肝火犯肺、痰热阻肺、肺失宣降等实证咳嗽。更复杂者诸如上实下虚、外寒里热、气虚外感、阴虚有热、脾伤气结、气虚火旺等虚实挟杂者亦不少见。
可见,通过阅读医案,可使研究者获得间接的临床经验,在阅读、分析医案的过程中得到重要的思维训练。这无疑对提高临证水平大有裨益。正如张山雷所言[1]:“医书论证,但纪其常,而兼症之纷淆,病源之递嬗,则万不能条分缕析,反致杂乱无章。惟医案则恒随见症为迁移,活泼无方,具有万变无穷之妙。俨如病人在侧,謦咳亲闻,所以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师而相与晤对一堂,上下议论,何快如之!”

作者:张家玮 鲁兆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24 12:35 2楼
医案能充分了解各种病症的发病机理及治验效果,使自己面对患者时思路开阔有的放矢。
⬅ 确定病症性质,是临床上判断怕风的重要条件 老茶馆 [原创] 进一步关爱老年人健康 是非曲直和大家一起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