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错后2月余治验案

2010-04-23 17:21 12楼
闭经 置换成 月经不来
如何诊断命名,可以存疑待考
2010-04-23 17:25 13楼
又找了下资料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2010-04-23 17:38 14楼


又换成 月经错后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一跳,跟印象中的定义不一样哦
2010-04-23 17:47 15楼
最早是想研究叶天士的,书和资料都收集齐了。后来老师拿两个题目给我选,一个是“郁证”,一个是“引经报使”。我对郁证比较感兴趣,收集了一些文献。最后申报的课题下来了,是研究郑钦安的,我负责基础部分,就是弄郑的阴阳、五行、病因、辨证、证治范围这些,一搞就是两年。虽然郑氏之学体会不多,但很多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确实有所进步。
就我的感觉而言,郑氏确实有些独到之处,但估计其成就应该和王清任这些医家差不多(这个纯属个人感觉,可能不够严谨),就是在一些具体证型的深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李杲这些医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扶阳方面,经典著作刨开不论,《扁鹊新书》、《阴证略例》立崇辛温,到景岳等温补派医家用甘温是一个进步,而郑氏又回到辛温,可以说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郑氏力崇辛温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这是高于《扁鹊新书》、《阴证略例》的地方。具体到辨证和方药方面,阳虚、阴虚特异性症状的机理挖掘,便于后学者掌握,确实适合我这样的不大爱动脑袋的人 。从医学史角度而言,近年来火神热,我觉得是补清末到近现代温病学以及西医某些药品滥用之弊,应该属于中医补偏救弊、曲折发展的体现,但中医的这种发展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学习、运用者要有定见。方剂方面郑氏自创的几个处方还是很有意思,平平无奇但疗效奇特。曾有一位老医生给我讲其父亲和祖父用郑氏所创甘桔二冬汤治疗痢疾的医案,让我叹为观止。据说是属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献,等我好久复印到了与大家分享。
郑氏之学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还是看人怎么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先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再慢慢在临床中体会。虽然我跟吴佩衡先生的弟子学习过,但我还是不敢那样用药。
2010-04-23 18:12 16楼
麻黄这个药.《日华子本草》说能调血脉。其他本草著作很少提及,不知各位意见如何?
2010-04-23 18:13 17楼
“一位胃癌术后的患者,脉很浮弦有力,还以为痰瘀阻滞的实证,但患者不经意间说眼睛经常胀疼、有灼热感,眼前还常见各种奇奇怪怪的颜色。最后一句话提醒了我,眼见五彩光华郑氏的书里认为是属于肝阳上越之证的,再仔细号脉,果然重取即无。因此治以潜阳、封髓丹加吴茱萸,不意小剂一付上述症状即缓解。”
悬壶先生,请教些体外话,关于上述患者的脉象,形大力薄,“郑氏的书里认为是属于肝阳上越之证”,我觉得好像属于”虚阳上浮或虚阳外越”,或者张锡纯说的“元气欲脱——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或“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似有力,非真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
请教:郑氏的书里认为是属于肝阳上越之证,和肝阳上亢、及上述病机有什么区别?
2010-04-23 18:24 18楼
我可能表述可能不太准确,肝开窍于目,应属于虚阳上浮,有从目而脱之虞,郑氏著作中对应的是“其脉浮空”。肝阳上亢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肝木横暴无制上亢,病理基础区别在于一阳虚一阴虚,当然临床鉴别还可以结合其他症状来判断。
2010-04-23 19:01 19楼
回复 15# 悬壶先生


每个人学习经历的不同,导致各自的医学观念的差异。就如我是从内经和伤寒入手,所以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很自然的过度到李东垣脾胃论的研究。孙老师擅长使用经方中的麻桂类方,如小青龙、大青龙、大续命、小续命,这些方子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治疗风证和郁证最佳也最有效的处方了。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脾胃必不太虚,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效用,这点是和伤寒论一脉相承的,而千年以后能延续仲景脾胃学说的,恐怕只有李东垣所在的易水学派了。打个例子来讲,小柴胡汤,小建中汤,桂枝汤,这三个方子都是扶正驱邪的,但是又各自不同,如桂枝汤在于风阳陷入营分,小建中汤在于风寒邪气陷入血分,小柴胡汤则在于风寒邪气陷于中焦气分。此三者,皆为实证,可是人身因正气不足,导致卫气陷落营分,气陷入血分,阳陷入阴分,又该如何治疗呢?前两个在李东垣的脾胃论中可找到答案,而后者则可从于李东垣一脉相承的薛立斋、张景岳处找到答案。而张景岳的滋阴学说,实际上又为温病学派起源和发端,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学术传承,中医学术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和完善起来。而我的学习思路,也大致是沿着这样的路线走下来的。
2010-04-23 20:18 20楼

麻黄发汗平喘的功能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所以不能放胆应用,本草经说:麻黄通经、散寒、破症瘕积聚,这些功能很重要,易被人忽略;
关于麻黄利尿的功能,我在临床中发现,有的病人服用麻黄方剂,反而有排尿不畅不畅的现象,去掉麻黄后又恢复如常,不知各位医家是否有此体验?道理何在?
⬅ 孕妇中药用药禁忌 老茶馆 [原创]《黄帝内经素问校补》“由声求义”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金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