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来自于修道

2010-04-28 23:15 楼主
要想研究中华医学就必须要内修悟道, 医道合一才能更好的发展中华医学,才能领悟医学的真谛,悟道人才能真正领悟天人合一的内涵。 悟道者才能真正懂得和领悟什么是生命信息学,这是提高医术必经之路,不然一辈子都是瞎子摸象是个糊涂医生。而现代中医研究人员就缺乏这门修道这门功课
就中医治病来讲治病是其一,我们不是为治病而治病,而是要能发现潜伏的疾病,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最关键的。而不是等得了大病,到那时治起来就难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而悟道的本身也包含了内修,内修就是激活人体潜在的功能和智慧。
我们祖先在中医学研究上具备极高的素质,他们能料病如神,药到病除。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他们重视自身的内修,所以说医道合一不是一句空话,它是一门大学问。只有这样,你才能从人的表象,深入到生命的纵深,认识和掌握了生命信息学,才能更好的向医学的纵深发展。才能造福于百姓,才能被人民接受和热爱。
我这里讲的道是一门静修的学问,也包括气功。它包括了对生命的了解和生命信息的探索,又能净化肉身及气血,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炼。心性修炼能达到静,慧、通,不断的开发自己的智慧,同时也是对我们道德的修养。一个不讲道德满脑子充满私欲为名利奔命的人,是不会了解生命和中华医学真谛的,更不会在专业上做出成绩。现代人学中医只重书本,不求深入,心浮气燥,这是当前最大的弊病。
中华医学极其深奥,它不只是局限医学方面,而是研究人类生命的大学科。中华医学是救命的医学,它要求我们不能只注重疾病的表象,还要掌握疾病的成因,并能从人体的气血运行,脏器的阴阳平衡,获得和掌握生命信息的变化。有些人往往是思路狭窄,而是被原有框架牢牢的禁锢。不是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现代人饮食习惯、行为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因地制宜的确定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手段,往往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创新。这就制约了中医的进步和发展。
中华气功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蕴藏着祖先极其宝贵的智慧结晶。现代人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运用?甚至发生人为的排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研究。其原因是人们的偏见,由于这种看法的蔓延,有人公开反对和排斥中医,甚至还口出狂言说:中医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充分反映出有些人的无知和浮躁。
我国的中医气功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靠一些现有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要向生命纵深研究探索,遗憾的是我国没有关于生命信息学和中药归经学的研究机构,只搞些动物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医气功科研人员,能够了解生命信息变化和准确掌握中药的归经和用药的阴阳平衡,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古老的记载为什么提到神农尝百草,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一句话实践出真知。通过气功锻炼和心性修炼有素的人通过生命信息的反馈,能够准确的掌握人体的气血运行的变化,自己的,甚至是别人的。这就是因为人体的潜能被开发了,真正的达到了人天合一、医道合一进入了崭新的思维信息空间。
我讲的思维信息空间,就是我所说的生命信息传递的空间,一旦进入了人的生命信息世界那真是妙不可言,不但能掌握用药的精确和治疗的方法,更能获得各种你所需要的病人的生命信息,因而必然会取得显著的疗效。这是一般人不可理解和难以做到的,这是实实在在一门微妙的生命全息的中华诊断医术。有人认为这很复杂很难掌握,其实不然,真正掌握了这一技能的人又觉得很简单,这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培养这种技能只有通过静修和练功才能实现。所以说医道不能分家,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祖先通过人体生命科学研究而创造出的一门学问,是伟大的智慧结晶。遗憾的是很多人不但没有很好的研究,更谈不上继承。
人是高级生灵,自身具备很多复杂精细的功能,这些功能很早就被佛家道家所认识,并开发利用于修身诊治疾病,并不是什么玄学。历经几千年护育着炎黄子孙,造福于苍生。从神农尝百草、歧伯教民诊治疾病等,我国得道的医圣不乏其人。如秦越人能洞视人的五脏六腑,医和洞晓晋侯的疾病已进入膏盲,张仲景看见王里粲的面色就预言他在二十年以后将眉落而亡,华佗能够剖肠洗胃,孙思邈能诊断出人潜伏的疾病。他们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开发了自身的潜能,才有了神妙的境界。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造福苍生发展民族医药及人体科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具有超凡脱俗功德无量的大境界。但是达到这一境界是需要艰苦努力的,没有捷径可走。可惜我们现在投身这方面探索和研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甚至到今天也很少被人们认识。所以说成功永远属于敢于攀登高峰的人,这也是神医和庸医的区别所在,圣人和俗人的区别所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4-29 09:50 2楼
对医术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历史上很多医家都是修道的。
2010-04-29 11:13 3楼
回复 2# 张少雷


恩,儒释道和中医相通源于自然,博览才是正务
⬅ 顾农:“竹林七贤”及其外围人物 老茶馆 大门与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