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观中西(三)

2012-08-06 12:05 楼主
观点三:疗效决定一切
疗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疗效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唯有看重的终究是疗效,而不单是这医那医,之所以选择、认可、赞同中医或西医对其情有独钟,必然是因为疗效。倘若脱离了疗效准则,即便是再什么什么国翠恐怕最终也难逃冷落的命运。疗效观即包含着非常浅显同时也包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是医患共同而唯一的追求,是医药科学之全部的归宿。不论中西医或任何医药体系,疗效是开端的统一,也必定是最终的统一,绝没有第二种可能。疗效观自始至终统领着医学:既统领医药科学,也统领从医者;既统领医药科学的兴衰成败,也统领从医者的苦乐命运等更多。疗效不排除个性差异不要求全部一直,但必须是大多数认同。并且是双刃剑,好的疗效赐生,不好的疗效降死。用近似残酷的两面,规范着医药之路。
中西医有着各自的疗效标准。患者则有着通俗的充满个性色彩的疗效标准。但医患趋同的焦点是“痛苦”,即能否解除痛苦是医患双方共同认可的最为关注的内容。疗效折射了中西医发展水准,与不同的历史时代、医疗条件、医药认识以及可接受度相一致,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既有理论性也有现实性,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
意见一:中西医之争的根本应放在着力提高疗效上,否则将偏离目标失去意义甚至再误良机处境更糟 疗效是一切医药科学的评判和立足之本,脱离了疗效将不复存在。几年来人们投入中西医之争的精力实在太多,足见其爱其恨,足见国人对中医深深的感情、厚爱和期望──虽然中医暂时落伍。同时也不能否认国人对西医的认可和青睐,时至今日西医在中国大地上的覆盖率、建设规模和医疗水准毋庸置疑──虽然西医并非尽如人意。因而,应正视中西医的客观存在,如同看待将与兵、左右手,只有这样才不致因一漏万因小失大。真正地关注医药科学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把更多的精力、财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寻找症结、提高不足、改善水准上来,放在如何推进理论、发展技术、确保疗效上来,放在如何推动生命健康、社会健康和世界文明上来。
意见二:大中医发展离不了英明政策和国人厚爱,二者缺一不可 法制化时代大中医发展必然首先需要国家具有战略高度全方位的政策支撑和支持,否则中医只能是裹脚媳妇撇腿瘸子。中医之现状之惨状更多不是外部因素而系自己的缘故。比如限制严、审批难等问题就是自己给中医上了紧箍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些毒性药品虽有大毒,但用的好不仅不会出现问题反而有益于疾病治疗,而被禁止和限制了拿什么去医病呢。道理很简单,只让战士往前冲而没有一把杀手锏如何才能打胜仗呢。中医治病就两个法则“以毒攻毒,一物享一物”,如若对其妄加限制岂不就是掐她的脖子。政策与管控的本身没有错,但过当就是错。好的政策一条就可以让中医站起来,但不好的政策半条就足以让中医趴下。具有远见卓识和积极意义的政策可以给中医注入永久的活力,相反则只能使中医枯萎待毙。政策体现着国家对中医的高度概括和认识,实际中医仅仅是给人治病的吗,中医不仅是一门科学,其多元化社会效益前途深广。为什么有的国家就看重中医发展的较好呢?中医不仅市场可以做钱可以挣,同样可以把医药科学搞得更好何止双丰收。中医前景永远无限。既在其谋,也在其营,重在思维。而这首先离不了好政策,并且需要建立有利于科学培养和中医知识保护涵盖教育、科研、就业、营业、条例、规章、法纪、编撰、保密、奖惩等全方位的机制构架。如此这般就能够最大吸引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中医资源,有效激活和壮大中医体系,注入中医以稳固的可持久的动力,推动中医步入良性的健康的发展轨道。同时,中医发展离不了国人的厚爱。古人把中医推至科学巅峰,试想后人有什么理由不倍加珍惜,有一万个理由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拥戴。中医是最好的医药科学,世界永远需要中医,因为中医本身是世界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不仅承载着世界医药使命,更承载着世界文化使命,每一个人最终会爱上中医。中医永远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和防病之首之重之主导。先不提用中医药保健治病,就是读一读中医书籍都会带来健康,因为她给人的不仅是医药,充满着大爱与智慧的中医精神、思维、思想、知识、文化等众多宝贵内涵确值得每个人一生拜读探究。因了解而大获裨益,因愈加了解而给人生带来更多回报。不一定要专门学习,其知识的宽泛性会令很多原来不懂中医的门外人士也能够一鸣惊人有所造诣,历史不乏这样的例子。当然更多的人需要社会引导,需要在社会启发和影响下逐步建立中医知识技能逐步提高中医应用能力,形成全社会珍爱中医、发奋中医、立志中医的整体良性氛围和声势,并由此推动中医科学向世界发展。社会永远是中医的土壤,是中医最强大的后备军,如若缺少了社会的爱和力量,中医同样不会迎来大发展,同样不会如期如愿。
意见三:发展中医需注入新思维,突破必须宇思维 中医理论通过前人的努力几近完美,尤其是中医根基理论至深至理至精逾越时空,动则画蛇添足,应用空间无限。历史荏苒,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有的病机病理不再适用当今社会。必然有的方剂拿过来能用,有的方剂则不能再用,有的方剂则需要改进应用。从法理到方药、不论解诊还是案治以及配伍、配比、工艺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注入新思维,即基于现代社会,实现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文化、现代病机病理及民族医药瑰宝理论和实践的全面结合,开拓新思维,研创新中药,推出新方策,达到新疗效。实践证明,不同的配伍可以产生奇迹,不同的配比可以产生奇迹,不同的工艺可以产生奇迹。许多本草沉眠未竞或深居乡下,许多经典人医同去或未能光传,许多智慧撒落在方药背后字里行间、许多将药闭关受制或逐出医门……纵览中医应用尤待开发的空间不仅依然巨大而且无限。然而这一切全在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否则只能复制粘贴老生常谈。尤其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新疾病遇到了新问题产生了新要求,先不说学术探究,即便是应用若没有创造性思维也不可能良好地驾驭和胜任。中医的确有些套路,乍看好像很容易,实则不然。而套路也需要活学活用。说中医博大精深绝非空话。仅凭基础理论、背四五百个方子、记四五千种中药也许能够抵挡一阵,但欲达到娴熟精准包医百病的程度非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功夫不可。不仅如此,中医若没有更高境界的宇思维及诸多优秀思维的运用和突破,欲获得医药科学发展和应用大突破也是枉然。传统中医所折射出来的优秀思维及思维观,渗透在法理方药解诊案治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并贯彻始终。其“知之众寡,思不可微”知识与智商并重并尤其思维的典范,永值得后人在中医工作中时刻铭记。
意见四:望闻问切其实很高明很科学,中医宝藏深埋其中 有的人非常瞧不起中医的“望闻问切”,认为做为一门医药科学竟然其看病什么设备也不使,是那么的简陋不科学,其实不然,实则中医的“望闻问切”非常简单又非常科学,或看上一眼或好好脉便搞定。西医的诊断设备是仪器,诊断主要靠仪器获得的影像数据等为依据,突出物的设备的作用。中医的诊断设备是人脑,诊断主要靠人的知识积累、经验与临症,突出的是人的人脑的作用。两种诊断方式方法不同各有所长各有利弊,实质两种诊断都很科学,只是直观上外在上看起来差别罢了。试问电脑聪明人脑聪明?答案是人脑。电脑终究赢不过人脑,因为人永远是这个世界的主导。但中西医诊断与这个问题有所不同,其过程都有人的参与,都是人与智能设备共同参与配合的结果而不单纯是智能设备或人,尤其中医诊断看似没使用设备,整个过程不都一直是人吗,甚至有的时候连脉也不把问也不问了就只看了一眼,实际人本身是最鲜活的最强大的智能设备,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加临症与智力是其最好的智能支持,谁能否认了小小的人脑不抵偌大的设备?谁说沿用了千年的“量体裁衣”而突然有一天“不量体裁衣”了就不可以吗?人的眼力威力无比,潜力则无以穷尽。在某些能力上真的可以做到简捷而精准,强化开发潜意识其实许多仪器设备能达到的人同样可以做到,而所谓的仪器设备不过是人的复制嘛。可惜当今社会有的人在现代科技充斥的情况下因过于依赖却淡化了人的因素淡化了人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因浮躁而削弱了人的智力与能力,而这对弘扬中医非常的不利,并且其危害比中医落后还要可怕和可悲。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望闻问切上,并且不止体现在一个方面也不止体现着一个方面,所蕴含的诸多精髓确值得用心体会方可悟彻,而真正的悟彻是学究中医之必须驾驭中医之必由。
意见五:医药科学道路漫长,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人们一直在祈求一种“完好如初”的治疗效果,不论是现代自然科学还是宇科学真的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吗?回答也许能也许不能,也许有的能也许有的不能,也许将来有的能也许有的永远也不能。但不管怎样只要有一线希望人类就不会放弃科学就会为之努力。因而医药科学注定了永无止境,努力再努力必是永远的旋律。
要点一、基因科学、宇生态学、未病防治等领域尤待加强和突破中西医科学的意义和作用举世瞩目,不论在疾病防治、抢险救急、健康指导,还是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文明进步等众多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要说没有了医药绝不可以,之于人类社会与其它重要基础资源有着同等作用,不愧是生命与文明实实在在的健康保证和有力支撑,无愧于扁鹊之称谓。但中西医并非尽善尽美,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而且仍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前景,可说医药道路永无止境。譬如基因科学、宇生态学、未病防治等众多行业和领域,都有待中西医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指导健康防病、改善生命质量、服务文明社会。虽然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些许可喜的认识和进步,但离成功仍然有着遥远的距离,仍需要人类不断地潜心努力。
要点二、人们依然祈求完整意义的中医,依然期待高度发达的西医 不论历史怎么发展,即便是人生最后时刻似乎都永远不能湮灭生命之于生存的缱绻爱恋。不仅如此,只要条件可能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生存质量,并期望自己健康长寿少生病、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中西医博得了世界青睐,由此点燃和寄托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愿望和梦想,并推动着中西医不断地向更高境界前进。
一是中医科学会永远停滞不前吗 回答似乎不是的。说不准中医应该怎样去建立医疗体系和医药框架,但至少不会单单是“中药汤子”或者再加上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了事。一个完整的中医门诊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难道除此之外就不能给患者做手术吗?等如何设置中医必学学科、如何建立中医治疗体系、门诊应具备哪些治疗手段和功能等问题尤值得进行规范。大家都熟悉神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不仅掌握精湛的外科,也精通内科、妇科、儿科、针灸、养生、方药等治疗手段非常全面,而且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并且针不过一二处、抓药不用称量,手眼很是准确。而现在这些传统好像大都没了。一个中医门诊大夫掌握不了几种治疗手段。从大学教学开始就没有对中医进行良好的规范和规定,进了中医药大学也只学习一两个方面的医术,课程设置单而薄弱,以致“学不规范,知不全面,建不完整,医不充备”从学校到社会从学医到行医呈现缺七少八的状况。如此培养中医人才应该说既不传统也不现代,而严格说既失传统也失现代。回想一下传统中医的退变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吗?是从“中西医结合”医药政策的推行开始的吗?不能完全否认了西医迅猛崛起对中医的冲击,但至少其影响不可低估。不知道中医建设可否从华佗那里受到些启发,人们的确怀恋和追忆这样的缩影,并且深信华佗的外科是中医指导思想和理念背景的外科,更喜欢和愿意接受饱含完整中医思想的纯正的中医体系,并真心期盼高度发达、完备手段、完整意义和完善服务规范的中医机构,虽然目前国家尚缺乏这样的举措。尤其国人决不愿看到东边接骨、西边针灸、南边膏药、北边方药零散不整现代版郎中的中医现状,必然也不愿看到中西拼凑的现代版中医医院的现状,因为这不是老百姓心中所期望的中医模式,那样必大大阻碍和不利于传统中医的继承与发展,必制约对中医科学、中医文化、中医精神、中医思想、中医思维等中医精髓的进一步深挖和弘扬。
二是西医科学会永远没有突破吗 回答也是不是的。不知道西医发展将来能否达到想对哪里手术就对哪里手术、想换什么就换什么并且没有任何后遗症、兼容良好的医疗水准,但人们确实期望着能有这么一天。西医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迅猛发展,着实给世人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收益,世界各地的狂热和选择是其有力的支持。虽然为其付出了高额的医费和代价,但为了解除疾病之痛实属无奈。然而,西医并没有沾沾自喜停止不前,其五年周期甚至更短的发展速度,折射了西医快且猛的医药策略和聪明,为西医赢得了诸多方面和不菲的收获。西医的确历史短暂但发展迅速力猛,其对科学严谨的态度、强大的势头和敢于一切的勇猛精神的确令世人敬佩,谁能预料西医将来的发展如何?假若一旦获得了重大科学突破结果会怎样?……西医的很多东西的确值得赞誉和学习,至少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成功值得探究,至少西医的精神永远值得赞赏,至少西医的睿智永远值得借鉴。科学无亲疏,成功有先后,优缺两方面,失败乃常事。世界在为西医感动,并真诚祈祷。期盼在医药科学之林杀出更多黑马,丰富世界医药提供更多选择,更优更好地服务世界人民造福子孙万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8-07 09:25 2楼

谢谢杨老师点评、鼓励!
⬅ 医观中西(二) 老茶馆 葛根加半夏汤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