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达然“化浊祛瘀痛风方”

2010-05-01 10:09 楼主
任达然“化浊祛瘀痛风方”
任达然(1920~2003),为全国名老中医,业医60余年,学验俱丰。任老擅长内科病的诊治,尤其对疑难杂症辨治,细致人微,人木三分,收效显然。兹将任老运用化浊祛瘀痛风方治疗痛风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对痛风的认识
任老指出: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丹溪心法》称其为白虎历节。因本病发作时疼痛剧烈,《医学正传》认为是痛痹;又因疼痛部位不定,《景岳全书》称之为风痹。总之,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西医学认为痛风是代谢谢障碍性疾病,特点为血清及体液中尿酸增加,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钠结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腕、踝、膝关节红肿疼痛。由于本病发作时以局部剧烈疼痛、红肿为特征,故任老认为痛风虽属痹证范畴,病因方面除赞同风、寒、湿、热外,他认为还与浊瘀有关。若按一般风、寒、湿、热治疗,奏效缓慢,必须化浊祛瘀,通络蠲痹,方可收到较捷之效。

2 治疗方法
任老历经数十年对痛风的研究,自拟了化浊祛瘀痛风方,组成:土茯苓30~60g,虎杖30g,粉萆薢20g,忍冬藤30g,苡仁30~50g,威灵仙15g,黄柏、川牛膝、木瓜络、泽泻、路路通、制乳香、没药各l0g。随证加减:寒重,去忍冬藤、黄柏,加制附片、炙桂枝各l0g;湿重,加苍术l0g、川朴6g;若痛风反复发作10年左右可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畸形,关节周围与身体他处皮下均可见到结节状突出之痛风石,可于原方中加金钱草30g、海金沙10g(布包)、鱼脑石15~18g;若痛风急性发作控制后,可在化浊祛瘀痛风方的基础上酌加补肾之品,如山萸肉、补骨脂、骨碎补等,以竞全功。上方每日1剂,煎煮2次,混合,取药汁450ml,分3次饭后温服,7天为1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程某,男,58岁。1994年8月17日诊。患者于当天清晨被左足剧烈疼痛惊醒,当日上午即请任老诊治。查: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查体:形体较胖。步履维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发热,触之疼痛难忍。查血:白细胞12x109/L,中性0.86,血沉25mm/h,血尿酸485umol/L。诊断:痛风。任老认为:本患者系浊瘀痹阻,脉络不通使然。处方:土茯苓60g,虎杖30g,粉萆薢15g,忍冬藤30g,苡仁50g,威灵仙10g,黄柏10g,川牛膝10g,木瓜络10g,丹参10g,路路通10g,泽泻10g,制乳香10g,没药10g。7剂。
二诊:药后,患者左足第一踱趾关节红肿热痛蠲除,步履稳健。任老虑其复发,在上方中加山萸肉、补骨脂、骨碎补各10g,连服2周。后查血常规、血沉、血尿酸均在正常范围,10年来痛风一直未萌。

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由于恣食甘肥海鲜,从而湿热内蕴,浊瘀痹阻,脉络不通。任老自拟的化浊祛瘀痛风方,与一般的痹证治疗方法不同,方中重用土茯苓、虎杖、苡仁为主药,以冀化浊祛瘀;《滇南本草》认为土茯苓利湿祛风,能治“筋骨挛痛”;《本草拾遗》谓虎杖“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本经》记载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萆薢、忍冬藤、黄柏、泽泻、威灵仙、木瓜络佐以主药,增强清化湿浊之力;丹参、制乳没活血通经止痛。全方具有化浊祛瘀、活血止痛、标本兼治的功能,故收效显然任老还指出,痛风除积极治疗外,饮食起居也十分重要 有痛风病史或痛风家族史者,少食含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骨髓、海鲜、蛤、蟹等;戒酒,尤其是啤酒;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防止过胖;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受寒及潮湿等。注意上述因素,有利于痛风的康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11 20:32 2楼
谢谢分享,学习了!!!!!
2012-02-21 16:17 3楼
学习了,谢谢分享。
2014-11-02 15:44 4楼
学习了,谢谢分享
⬅ 彭介寿痛风治验 老茶馆 王志高治疗痛风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