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化的理论构架——老丁说中医(45)

2012-08-09 18:25 楼主
生命同理 物质同功


对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学科来说,光有抽象的基础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基础理论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科理论。
中医也一样,也需要将模糊科学的思想方法原理作学科性的细化。而在这种学科性的细化过程中,又有些什么样的法则可供遵循呢?






四十五、细则化的理论构架

从构建医学理论体系的角度来看,阴阳学说为我们解释了生命的健康态和病态之本质,以及通过阴阳调节使病态生命恢复健康态的思路。五行学说则为我们解释了人的生命功能的结构、各个结构部分相互之间的生克循环关系,并把人体五行与客观世界的五行相连接,为我们阐说了客观世界的关联性和规律性,阐说了客观世界各类功能之间的同一性,进而为我们依照同类替代规则引用客观世界的物质调节生命病态的方法开辟了通道。尽管如此,在具体构建理论体系时,也还会遇到操作层面的大量细节问题。
在分析中医五行时,我们已经根据五行各类原则,获知了五色辨证、五味辨证等疾病与病位间的基本诊断框架,以及通过五味、五色等来推断药物和人体病位之间的联系,但这些联系都还仅仅只是框架性的,人的毛病形形色色,客观世界可供入药治病的物质千姿百态,其间的色、味也十分复杂,单凭色味之类的框架还远远不能解决实践问题。这其间的主要问题是:人的生命功能分为五项二级功能,同时又存在作为交通网络的经络系统,而每一项具体的功能和一条具体的经络,通常都代表了一个功能性的系统,当毛病出现时,该如何来诊断病位和病理病因?当毛病出在系统的具体部位获得诊断后,又该如何用药?这些具体的问题显然十分复杂。我们说,客观世界的物质固然可以依照五行各类原则分为五大类,但这其间的具体分类,显然不能依照前面所举的“旅游业”案例那样,一一通过运用五行生克循环的机制来展开。事实上,我们已经通过“旅游业”的案例感受到,针对某一(比如说)植物,依照建立五行循环圈的方式来区分药物的属性归类(中医称“归经”),事情会变得十分艰难。
上述问题,促使中医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开启悟性,来将通过阴阳五行学说构建起来的医学原理细则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于是就涉及到了中医思想方法中的两项重要内涵:生命同理、物质同功。
与别的门类科学发展过程一样,中医学也是通过前人与后人接力来实现科学进步的。既如此,前人已经凭借悟性获得的经验、方法,完全可以让后人继承获取,可谓“前人开悟,后人得益”。同理,某个人对某个问题悟出的成果,可以提供给大家,造福众生,可谓“一人开悟,众人得益”。经过无数前贤的开悟、积累,中医学便逐渐形成了中药学、诊断学、方剂学这三门基本学科。
中药学的任务,在于完成对客观物质的五行归类,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基础。根据中医五行所揭示的人体五行与自然五行之连接通道,药物的五味应当是最容易为人们把握药物属性的,缘此,打开当今任何中药学的教科书,介绍每一味中药时,都会阐明该药的药味,并常常是最先予以阐明的。而五色问题,则由于物质的颜色受客观环境影响变化大,不易把握,所以除了一些颜色稳定的中药,便很少提及了。除此之外,依照判别和调节阴阳的法则所需,中药学还对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四性)、升降浮沉的性质作出归纳,并结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以及调节虚实、防范毒性的考虑,就中药的归经、补泻以及毒性等问题进行论述。
诊断学是前贤诊断疾病经验的结晶。它以望闻问切为收集病人生命信息的手段,以疾病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为诊断纲领(八纲辨证)。在此八纲辨证之下,又有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两者事实上是把五行各类原则分解出来的功能性结构系统,作为辨证的领域。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各种实践积累的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来作为诊断病位、病性、病因等方面信息的途径。
方剂学则是前贤运用药物医治疾病经验的结晶。由于疾病的发生可以因多种因素,疾病的发展也会形成不同的阶段,所以治疗时,便不单单是一味中药所能解决问题了,通常需要多味中药从不同的药性来取得协同,这就形成了中医学特色的组方遣药的规则,它以君药(主药)、臣药(辅药)、佐药、使药四类药物构筑药方的方式进行。其中,君药是针对病因、主病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以加强君药对主病、主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协助君药和臣药治疗兼病、兼证;一是当君药有毒或者药性过于峻烈时,用来起制约作用;一是反佐之用,即当病邪太甚时,为防止其拒药而采用一味与君药、臣药性味相反的药物,来起到反向反成的作用。使药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引经,即引导诸药直达病所;一是对方剂中诸药起调和作用。
这样,中医学便以非决定论思想为总体思想方法、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专业思想方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理论、以中药学、诊断学和方剂学为基本理论,构建起了其辉煌的理论大厦。
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医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开放的科学,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它的理论已经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何况时代在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在变化,人们对生存的质量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一切都在期望着中医学继续不断地发展。所以,即便处在当今这个中医理论和实践已经达到相当高度的时代,也还是需要面临中医学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一针治愈肩背痛。 老茶馆 陈茂蒙经方脉案---经方治疗痤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