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镜人医案赏析

2010-05-03 11:35 12楼
案十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胃痞)
周××,女,38岁。

初诊:1991年5月21日。

主诉:胃脘胀满伴嗳气,嘈杂。

病史:萎缩性胃炎病史2年,反复中脘胀满,食后更甚,嗳气无泛酸,嘈杂便溏,口干引饮。

舌脉:舌质红少润,苔少,脉细。

检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病理示:中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肠化。血抗HP抗体阳性,HP涂片阳性,HP快速试验阳性。

辨证:肝胃不和,气滞热郁,脾气虚弱,胃阴受烁。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 (西医)。胃痞 (中医)。

治法:调肝和胃,理气清热,益阴健脾。

方药:川石斛9g 炒山药9g 香扁豆9g 炒白术9g 赤芍、白芍(各)9g 水炙甘草3g 连翘9g 黄芩9g 八月札15g 玉蝴蝶5g 炒枳壳9g 徐长卿15g 白花蛇舌草30g 白英15g 香谷芽12g 30帖

二诊:91年7月24日。胃脘胀满较减,嗳气,嘈杂,便形不实,胃纳较馨,舌红润,台薄黄,脉细,再拟前法加减。

处方:川石斛9g 炒山药9g 香扁豆9g 赤芍、白芍(各)9g 水炙甘草3g 连翘9g 炒黄芩9g 旋覆花9g(包) 代赭石30g 八月札15g 玉蝴蝶5g 徐长卿15g 白花蛇舌草30g 白英15g 荷叶炭9g 香谷芽12g

另:保和片,每日3次,每次3片。

随访:患者服药3月余,临床症状消失,体重略增,大便尚调,于9月初胃镜复查:胃窦炎、萎缩性胃炎,病理:轻度萎缩性胃炎,HP涂片阴性,HP快速试验阴性,血HP抗体阴性。疗效显著。继续巩固治疗数月,嘱注意饮食调摄。

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案治疗前HP检查均为阳性,经治疗数月后,不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HP涂片,培养及血清HP抗体,均已转阴,说明本方立足于清热理气,疏调肝胃,健脾养阴,不仅使脾胃功能得到协调恢复,同时具有清除幽门螺杆菌作用,方中黄芩、甘草、旋覆花经实验证实对HP有体外抑菌作用,可见,清除HP是控制胃粘膜炎症活动,使腺体恢复,肠化逆转的重要环节,也为运用中药清除HP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思路。
2010-05-03 11:35 13楼
案十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便血)
戚××,男,40岁。

初诊:1990年3月6日。

主诉:黑便二天,中脘隐痛。

病史:有胃痛病史多年,平时喜食辛辣,近周来中脘隐痛,食后则舒,泛吐酸水,昨起大便色黑,如柏油状(二次),口苦口臭。精神疲乏。

舌脉:苔黄腻,舌红,脉弦滑。

检查:面色少华,BP 106/70mmHg,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辨证:胃中积热,络损血溢。

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西医)。便血 (中医)。

治法:清胃泻火,凉营止血,和胃安中。

方药:炒白术9g 炒黄芩9g 川黄连5g 黑山栀9g 白芨片9g 仙鹤草30g 侧柏叶9g 槐花炭15g 白芍9g 炙甘草3g 煅瓦楞15g 炙白螺丝壳15g 凤凰衣6g 炒山楂、六曲(各)9g 香谷芽12g 3帖

另:参三七粉4g(分吞)

嘱:进流汁饮食,如黑便不止,可来院急诊。

随访:患者遵医嘱,服药3剂,大便呈褐色(糊状),每日1次,复查大便隐血( );续服3剂,大便色已转黄,大便隐血试验转阴。

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颇为多见,中医辨证尚属“血证?便血”范畴,虽有远血、近血之分,关键辨其寒热虚实。本案患者因过食辛辣,热郁日久,灼伤胃络,络损则血不循经而外溢,血入肠道,随糟粕而下,使大便色黑。凡见出血之证,止血当为首务,故选仙鹤草、白芨片、侧柏叶等凉营止血,然而动血之因是由于火热之过,故清胃泻火以治其本,选用黄连、黄芩、山栀清热泻火,再辅助瓦楞、螺丝壳止酸以和胃;白芍、甘草敛以缓急;三七粉祛瘀止血。众药相伍,使热清火降,瘀祛新生,血循经而行,故止血之功甚速矣。
2010-05-03 11:35 14楼
案十四、肠功能紊乱
李××,男,40岁。

初诊:1991年2月19日。

主诉:大便溏泄,腹部阵痛。

病史:大便溏泄已久,每多腹痛阵作,泻后痛减,偶有粘冻便,日行2-3次,形瘦,纳呆。

舌脉:舌苔薄腻,脉弦细。

检查:大便常规无异常,大便培养阴性,钡灌肠摄片无异常。

辨证:木旺侮土,胃肠不和,运化失司。

诊断:肠功能紊乱 (西医)。泄泻 (中医)。

治法:抑肝扶脾,健脾助运以和肠胃。

方药:炒白术9g 炒白芍9g 防风炭9g 炒陈皮6g 炙甘草3g 蚂蚁草30g 炮姜炭6g 黄芩炭9g 炒山药9g 煨木香9g 台乌药9g 炒山楂、六曲(各)9g 香谷芽12g

随访:患者以上方加减治疗半月余,大便次减,日行1~2次,便形较结,腹痛基本缓解,注意情志调摄,节制饮食,治疗2个月后,泻止痛缓,胃纳渐增。

按:泄泻之因甚多,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本案为肝旺脾虚,木郁乘脾,以致肝脾不协,脾湿不运,腹痛便溏,泄泻反复不已。据《医方考》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故治疗宜抑肝扶脾之法,痛泻要方加味,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敛肝兼能缓急,陈皮化湿和中,疏理气机,防风味辛性温归肝入脾,助术、芍以理肝舒脾能散气滞,又取其“风能胜湿”之意,炒炭成性,益增止泻之功。此外,黄芩配炮姜,寒温并用,白术伍楂曲,消补相参。药后湿化脾运,气调肝达,痛泻止矣。
2010-05-03 11:36 15楼
案十五、阻塞性黄疸(黄疸)
徐×,男,62岁。

初诊:1981年1月16日。

主诉:身黄,目黄二月余。

病史:患者以往无肝、胆病史,近2月来,右上腹略感胀满,继之面目及全身肌肤黄染,日渐加深,溲赤如红茶,皮肤搔痒,大便呈绿色,无发热,外科确诊为阻塞性黄疸,常州来沪就诊。

舌脉:舌苔黄腻,质暗红,脉弦。

检查:中上腹及右上腹略有压痛,未及肿块,面目及全身肌肤黄染,小溲黄赤。肝功能检查:SGPT86u、AKP132u、SB'5.2mg、SB7.2mg。 辨证:肝胆湿热蕴结。

诊断:黄疸待查(阻塞性黄疸) (西医)。黄疸 (中医)。

治法:清化湿热,利胆退黄。

方药:绵茵陈30g(后下) 山栀9g 炒黄芩9g 柴胡9g 金钱草30g 广郁金9g 鸡骨草15g 赤茯苓、猪苓9g(各) 制香附9g 香谷芽12g 青宁丸9g(包) 赤芍、白芍(各)9g

随访:服7剂后,大便日行2~3次,黄疸未见加深,右上腹胀满亦减,舌苔黄腻较化。1月30日复诊时,肌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皮肤搔痒已止,小溲色淡,大便日行2次,色已转黄。复查肝功能:SGPT45u,AKP40u,SB'2mg,SB3.3mg。肝扫描已排除恶性病变,因病情好转,回当地继续治疗。

按:患者面目肌肤黄染,症属“黄疸”,《景岳全书?黄疸》:“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明确了黄疸的发病与胆汁外泄相关。此证乃肝胆瘀热挟湿交阻,木郁而不达,肝胆互为表里,胆依附于肝,胆液不循常道,泛滥于肌肤所致。治疗以茵陈蒿汤加味,清化湿热,疏利胆胆。茵陈、山栀合金钱草、鸡骨草倍增利胆退黄之功;青宁丸即大黄炮制而成,下而不猛,配赤芍泻血分瘀热,伍赤猪苓淡渗利湿,使湿热从二便分利,肝胆郁热渐清,小溲由黄赤转清长,胆汁循道不得外泄,则肌肤黄染,皮肤搔痒亦渐消退,本案治疗半个月,虽黄疸尚未退尽,从病情及实验室检查分析,病已愈大半。
2010-05-03 11:37 16楼
案十六、慢性肝炎(胁痛)
方×,男,26岁。

初诊:1979年8月22日。

主诉:反复肝区隐痛、乏力。

病史:二年来曾反复三次慢性迁延性肝炎出现急性活动,现SGPT正常,但感肝区疼痛,神疲乏力,略有衄血,大便带溏。

舌脉:苔白腻,脉濡细。

检查:HBsAg( ),T.T.T.9u,Zn.T.T.15u,T.F.T.( ),SB(-)。

辨证:肝脾不调,气机失和。

诊断:慢性肝炎 (西医)。胁痛 (中医)。

治法:调肝健脾。

方药:丹参9g 生白术9g 炒白芍9g 清炙甘草3g 生米仁12g 广郁金9g 岗稔根15g 平地木15g 青皮、陈皮5g(各) 仙鹤草30g 八月札15g 炙延胡索9g 川楝子9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30g 炒山楂、六曲(各)9g 香谷芽12g 逍遥丸9g(包) 30帖

二诊:9月26日。肝区略感胀痛,大便有时溏薄,鼻衄已止,脉濡细,苔薄白腻,仍拟调理肝脾。

处方:上方去仙鹤草,川楝子,加炒山药9g。

随访:服药二月余,肝区疼痛,便溏明显好转,复查肝功能:T.T.T.6u,T.F.T.( ),ZnT.T.13u,SGPT.40u以下。

按:景岳云:“内伤胁痛十尽八、九,外感胁痛间或有之。”但现在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认识当不断更新。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本病亦常以胁痛为主要表现,探讨其病因乃由疫毒与湿热交感所致。进一步导致肝脾失和,气血郁滞。所以治疗时疏肝健脾当兼清湿热,解疫毒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010-05-03 11:37 17楼
案十七、肝硬化腹水(臌胀)
薛××,男,24岁。

初诊:1981年2月9日。

主诉:脘腹胀满,黄疸进行性加深半个月。

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多年,近半月来出现腹水,黄疸进行性加深,腹部胀满,进一步出现肝昏迷而入院,经抢救,现神志虽清,面目身黄,脘腹胀满疼痛,小溲欠利,腹部膨隆,形体消瘦,口唇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检查:巩膜肌肤黄染,腹部膨满,有移动性浊音。

辨证:肝经湿热壅阻,气机失调,疏泄失司。

诊断:肝硬化腹水、黄疸、脾亢 (西医)。臌胀,黄疸 (中医)。

治法:清肝泄热,理气行水。

方药:茵陈15g 金钱草30g 鸡骨草30g 炒赤芍15g 炒丹皮9g 大腹皮9g 炒枳壳9g 赤茯苓、猪苓(各)9g 广郁金9g 炙远志5g 八月札15g 腹水草15g 10帖

另:陈葫芦30g,陈麦柴30g,冬瓜皮15g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二诊:2月19日。黄疸未见加深,左胁疼痛,面色晦暗,腹胀溲少,大便泄泻稀水,脉细滑数,苔薄黄腻。肝肾阴虚,三焦气化失调,仍拟清泄调肝而化水湿。

处方:茵陈30g 金钱草30g 海金砂藤30g 生牡蛎30g(先煎) 平地木15g 大腹皮9g 广木香9g 生白术9g 赤茯苓、猪苓(各)9g 泽泻15g 广郁金9g 八月札15g 炒山楂、六曲(各)9g 香谷芽12g 20帖

另:陈葫芦30g,陈麦柴30g,萱草根30g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三诊:3月12日。神志尚清,鼻衄较少,但黄疸未见减退,萎靡无力,上肢震颤,腹胀膨满,两胁隐痛,溲便均少,脉弦滑数,苔黄腻,边红,湿热熏蒸,肝胆络脉瘀滞,三焦气化不利,正虚邪实,再拟清泄湿热,利水退黄,仍防昏迷之变。

处方:茵陈30g 金钱草30g 八月札15g 炒赤芍15g 炒丹皮9g 赤茯苓、猪苓(各)9g 葶苈子9g 大腹皮、大腹子(各)9g 广木香9g 广郁金9g 炒黄芩9g 水炙远志3g 泽泻15g 干荷叶9g 生蒲黄9g(包) 绛巩丸9g(包) 牛黄清心丸一粒(吞) 7帖

另:陈葫芦30g,陈麦柴30g,半枝莲15g三味煎汤代水以煎药。

随访:住院治疗一月余,病情有所改善,神志清晰,黄疸、腹水有所改善,但尚未稳定,三月下旬自动出院。

按:臌胀属中医内科“风、痨、臌、膈”四大难治痼疾之一。此时湿、热、毒,气、血、水胶结在一起,而肝、脾、肾俱损。本虚标实,症情错杂。治疗时宜参照病因,结合症情、病程以及体质之迥异而分别对待之。本案已是肝脏损害之晚期,随时有生命之虞。从理气行水化瘀解毒着手,使病情暂时获得缓解。尚须修身养性,注意生活忌宜,或可带病延年。
2010-05-03 11:38 18楼
案十八、慢性肾炎(水肿)
黄××,男,49岁。

初诊:1982年3月20日。

主诉:慢性肾炎史3年,发现高血压2个月。

病史:3年前发现患慢性肾炎,浮肿时退时现,尿常规检查:蛋白波动在 - 之间。最近二个月来血压偏高,服药未曾获效而来诊。刻下面色huang白,头晕胀痛,两足踝部浮肿,精神疲乏,腰脊酸痛,夜寐少安。

舌脉:舌苔薄黄腻,质淡红,脉弦滑。

检查:血压170/105mmHg,尿常规:蛋白( ),颗粒管型少许。

辨证:湿热久羁,脾肾气阴亏损,血虚失养,肝木浮阳上扰。

诊断:慢性肾炎,继发性高血压 (西医)。

眩晕,水肿 (中医)。

治法:健脾化湿,补肾清热,养血柔肝。

方药:苍术、白术(各)9g 生黄芪15g 炒生地12g 炒当归身9g 生白芍9g 枸杞子9g 制首乌9g 炒山药9g 炒杜仲9g 炒滁菊花9g 生石决明30g(先煎) 米仁根30g 石苇15g 大蓟根30g 茯苓皮15g 泽泻15g

随访:调治经年,浮肿消退,血压:150/95mmHg,尿蛋白微量或( ),症情平稳,间断服药。

按: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型的预后是较差的。容易导致肾功能衰竭。控制血压是治疗的重要一。现时临床上一般配合西药降压。而益肾平肝的治疗对症状的改善以及降压的稳定有较好的作用。
2010-05-03 11:38 19楼
案十九、慢性肾功能衰竭(关格)
陈××,男,62岁

初诊:1980年1月31日。

主诉:发现尿多四年,一个月来头晕,恶心,浮肿。

病史:患者四年来发现尿次尿量较多,未予重视。二年前发现高血压。78年底因头晕加重,腰酸,心悸,面色苍白而检查,发现肾功能不全。在外院治疗。今年初症状再次加重,头晕,下肢轻度浮肿,恶心呕吐,腰酸痛,心悸,气短乏力而入院。入院后病情继续发展,肾功能继续恶化,出现昏沉、嗜睡而请会诊。

舌脉:舌苔薄黄少润,质偏淡,脉虚弦。

检查:血压:200/96mmHg,血色素4.5g,血肌酐11.2mg%,血尿素氮140mg%。

辨证:脾肾两亏,气血暗耗,湿浊内停,胃失和降。

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 (西医)。

肾衰,关格 (中医)。

治法:益气养营,祛湿化浊,清热开窍。

方药:炒白术9g 丹参9g 黑大豆30g 赤芍、白芍(各)9g 川黄连3g 制半夏5g 炒陈皮5g 炒竹茹5g 炒枳壳5g 米仁根30g 晚蚕砂9g(包) 六月雪30g 徐长卿15g 香谷芽12g 罗布麻叶15g(后下) 7帖

二诊:2月7日。泛恶已减,口苦,口气秽浊,嗜睡,脉虚弦,苔薄黄,质偏淡,脾肾气虚,营血不足,湿浊中阻,清阳少展,仍守前法。

处方:上方减赤芍、白芍,加干菖蒲9g 水炙远志5g 7帖

三诊:2月14日。面浮,口气秽浊,昏沉嗜睡,口干,略有泛恶,脉虚弦数,舌苔黄腻,质色转红,少润泽,脾肾气阴亏损,营血不足,痰热中阻,胃浊上泛,拟益气阴,清湿热,化痰浊,和胃气。

处方:皮尾参9g(另煎) 丹参9g 生白术9g 黑大豆30g 川黄连3g 干菖蒲9g 炙远志5g 制半夏5g 炒陈皮5g 炒竹茹5g 炒枳壳5g 六月雪30g 徐长卿15g 扦扦活15g 广郁金9g 香谷芽12g 14帖

四诊:2月28日。精神较振,泛恶及口气秽浊均减,胃纳尚可,溲时尿道隐痛,脉虚弦数,苔厚黄腻,质淡红,脾肾两虚,气血亏损,三焦气化失调,湿浊中阻,仍拟益气血,化湿浊。

处方:上方去郁金,加苍术5g 甘草梢3g 泽泻12g。

随访:患者因不愿透析治疗,而以服用中药为主,辅以中药灌肠(生牡蛎30g 生大黄9g 六月雪30g 皂荚子9g 徐长卿15g),治疗月余症状逐步减轻,神志好转而出院。在门诊继续治疗。病情稳定,血色素上升,肌酐、尿素氮有所下降。直至1981年底,因饮食不慎而发作,且合并肺炎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变化而死亡。

按:本案病程迁移已久而成关格重症。此时脏腑亏损已极,气营不足。痰湿瘀浊互结阴阳乖乱。现痰浊上蒙心神,已成险症。故急以化痰开窍,祛湿泄浊以达邪,兼以益气和营顾本。并配合中药灌肠使病情获得改善。实践体会,本病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延缓肾功能不全的恶化有一定疗效。
2010-05-03 11:39 20楼
案二十、尿路结石(石淋)
沈××,男,49岁。

初诊:1981年2月14日。

主诉:左侧腰痛,呈发作性。

病史:有左输尿管结石病史,近来经常腰痛乏力,以左侧为甚。

舌脉:苔薄黄,脉细而滑。

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示:左输尿管下段结石,左肾积水。尿常规:红细胞( )。

辨证:肝肾两虚,气化失司。

诊断:尿路结石(西医)。

腰痛(中医)。

治法:益肝肾而助气化。

方药:炒生地9g 赤芍、白芍(各)9g 炒川续断15g 桑寄生15g 茯苓皮15g 泽泻15g 制狗脊15g 生白术9g 制首乌9g 香谷芽12g 滋肾通关丸9g(包煎) 21帖

二诊:3月10日。左侧腰酸腰痛略减,乏力,脉细弦,苔薄黄,治守上法。

处方:上方加川萆xie9g,补骨脂9g,菟丝子9g。

随访:持续服药半年。9月10日肾绞痛发作一次。9月18日左腰部剧痛后排出结石一粒,呈多角形,黄豆大。以后诸症均平,尿检亦正常。

按:尿结石而从益肝肾着手,此增水行舟之意。古人虽云:“淋无补法”。此乃指下焦湿热炽盛,小溲涩赤热痛之时。尿结石现时虽常与石淋混为一谈。但此案患者并无“淋”的表现。反以腰部酸痛乏力为主诉,所以临床不能拘泥,采用扶正益肝肾,调畅助气化之法,果然取得满意疗效。
⬅ 一位个体中医胃病专科医生的两张处方 老茶馆 自学中医——我的蹒跚步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