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通学懂真中医的阴阳法

2012-09-11 12:58 楼主
通理明道方可悟透中医之髓精,每每有心无路,迷茫困惑,求解无门。书非借不能读,路明指何难行。曾以一词续理:慧能得渡(有求即苦,无欲则静,静能入定,定能生慧)
有得渡之慧,必因慧亦欲渡人,若传灯,若默指。故此为中医好人指来回路:阴学法、阳悟法。期有缘人、有慧人同修共进。

阴学法:病 平 医 药 方 理
阳悟法:理 平 方 病 药 医


而俗者学人通常以病求药,不学其理,万千法门不得而入,惜哉惜哉。欲习医之士可循一法求索,但或必有小成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9-12 20:17 2楼
先从阴学法开始谈起:
内经说的真至圣贤皆可尽享天年者,当今社会少之又少,多少岁才能算天年呢,120岁就己经成为足够长寿的了。临门五福最后一福为善终,就是无病无痛的悄然离世。那平人和病人就算是一对阴阳了。凡好中医者多因亲己患病难愈而起习医之心,远有医圣仲景,近有黄师元御,数不胜数。病者想恢复不病,就要知道不病是什么样的状态。病是负数,不病是零,健康是正数。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才知福曾有。
2012-09-13 15:07 3楼
今天继续否??????
2012-09-13 18:37 4楼
病从何来?无非外感、内伤,所谓的健康和平人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指标,犹如张飞的鞋子潘金莲穿起来就不合脚,所以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对病的程度的认识也当因人而异,初习医者必刻舟求剑,拿起千金、外台、太平等如获至宝,敢言天下无病。结果不言而喻。举一个俗例:同样一把刀,有人用来屠宰,有人用来切菜,有人用来雕刻,有人用来割包扒窃,有人用来保家卫国。是刀有错还是持刀人有错呢?在这里介绍一下麻瑞亭老先生,一剂下气汤加减,可愈百病,有心者则可悟之!
2012-09-14 19:27 5楼
什么是健康?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说明的标准。笔者个人认为:吃喝得下,拉尿得出,出得了汗、睡得香甜、不怕冷热就是最基本的指标,具体的数字就不可能拿张飞的裤子给矮脚虎王英穿了。只能因人而异,不做结论。凡能上网来此的朋友,应该既对电脑有兴趣,也对中医有兴趣。电脑如果没有软件有什么用处?所以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还有一个心理健康,或者说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大。硬和软是一对阴阳,那身和心岂不也是一对阴阳吗?在此提出几个成语以待思考研究:杯弓蛇影、无是生非、错综复杂、软硬兼施。字中自有黄金屋,词间当有颜如玉,推荐徐文兵大夫的书:字里藏医
2012-09-16 19:28 6楼
知道了病和健康的概念,那就容易理解医的本义了,病+医+药=健康。这个可以用小学算术来描述:1+1=2 1-1=0 1000-2000=-1000 阴+阳=平衡 阴+阴+阴-阳阳阳=0 阳阳阳-阴阴=阳 阳阳-阴阴阴阴=-阴阴。 有些人香车宝马,大宅珍馐活得却仍然痛苦;有的人衣食无着,苟延残喘活得无比艰辛;有的人洁衣俭食、清净无为;有的人奢华充实游山乐水。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病的可能是身,又可能是心。医者的高明被称为神医,笔者从前对神医嗤之以鼻,现在却又顶礼膜拜:“能够医神的才是医,故谓之:神医” 老子说:自知者明。无论是知病、知医、知药、知理,知者乃明。所以知病知健康者方可知医。诸位好医之士,你知你的健康吗?推荐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012-09-17 12:59 7楼
受教!学习了!期待中
2012-09-18 19:38 8楼
医者何用?0=1-1 1=2-1 2=7-5 医者有的是做减法,有的是做加法:有虚有实者补之泻之。 桂枝升之、芍药降之;首乌舒之、半夏降之。阴盛阳之、阴盛阴之,寒者温之、热者凉之,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如有人追问一句:何时加?何时减?何时先加后减?何时先减后加?何时又加又减?这个不仅我无能回答,或许歧伯黄帝仲景越人也不肯回答于你,不过西药厂的答案倒是非常干脆利落:血压高统统降之,血糖高统统降之! 推荐狐狸分饼的故事:当然是最原色的那一部了。
用什么加?用什么减?这个倒可以说说,有人喜欢本草纲目,有人只喜欢神农本草经,有人说祝由十三科是超级迷信,什么: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读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可是阿凡达中祈祷可以重生,就能让新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们惊叹不己。事实为证,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成为人类的新一个脚印。而嫦娥奔月只能当神话故事哄哄孩子,孩子长大了也再不相信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虚构?不好意思,跑题了。回过头来说一见钟情,有的人患了相思病,茶饭不思,但只要心中的那个人让吃,让睡,保证立马解病,这是不是加或减的好东西呢?砭针按灸汤可以,创可贴可以,胡屠夫的巴掌可以,诺言或谎言可以,时间可以,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中医岂能用什么规定来决定可以不可以呢?所以按一般人的药的概念来论述的话,只能这么说了:“死怕什么,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可是还有更别扭的问题:十八年后的这条好汉还是今天死的这条好汉吗?对于良药的理解是不是需要每位喜好中医之士重新审视一下了?推荐:神农本草经
2012-09-18 21:17 9楼
期待楼主的好文章,受教了。
2012-09-20 10:28 10楼
馒头和包子是什么药?试问看到此的朋友,如果餐餐给你一碗白米饭,吃到第几个月会发脾气。有个笑话讲:秦始皇真伟大,从来没用过大哥大;朱元璋你真行,欧洲之旅没去成。越来越多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麻烦,单味药的作用有可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七手八脚也按不住,内经半夏秫米汤、伤寒桂枝汤、千金要翼方、肘后、太平、外台、圣济、普济,如果化裁开来的话,专利费就可比四大发明更有价值了。而麻老仅仅一个下气汤化裁如何扬威百病呢?这个方究竟是由什么量子、分子、票子堆成的呢?推荐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2012-09-21 14:13 11楼
楼主的说教方式真够特别的。喜欢这样的。有意思。
谢谢你
⬅ 阳气和不同状态,而形成六经辩证。 老茶馆 想咨询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