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有何罪过——“离开现代化,中医会怎样”读后

2012-09-11 21:57 楼主
传统中医有何罪过?
——“离开现代化,中医会怎样”读后
王昆文
张毅先生的“离开现代化,中医会怎样”一文(载9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立意有些偏颇,说理有些牵强,读后令人唏嘘。
首先应当明确,中医不是现代化的产物,不是现代才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它存在的基础不是现代科技。没有所谓现代化,中医不会消亡,它照样会顽强的生长、活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活跃在医疗市场——不过,不是在医院,而是在民间。离开了“现代化”的中医院,中医就不能活了?所谓“自衰、自殁”,完全是杞人忧天。现代科技成果也许能对中医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这个作用是有限的,它决不能起到防止衰退、振兴中医的作用。
不错,中医院的确是现代才建立起来的,前后不过几十年。但一段时间以来,它早已基本上不“姓中”了,变成了二流的西医院或中西医杂合的医院。正由于中医院“西化”,才造成了今天中医力量的萎缩。“丢掉大片医疗份额”,但这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医疗体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在"西强中弱".“西主中从”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在西医普遍掌握着话语权、主导权的情形下,在所谓现代化的理论及名词术语占据和充斥国人头脑的情形下,中医还能分得多少市场份额? 须知在西医的头上多半罩有一顶“科学”的光环,国人趋之若鹜。过去的多数医疗法规也是以西医为主或中心来制定的,比如《传染病法>,它给予了中医参与救治的机会和权力吗?
现在的中医院,基本上是借中医的招牌,大行西医之实践。难道就这样去达到“和西医平起平坐”或这样去“主导世界医学新潮流”?虽然“有了中医院,现代设备一应俱全”,但自觉运用中医理论去动脑和动手的中医人却反而少了,或变懒了,一切都靠仪器来解决诊治问题。现时代的中医的确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但这与管理者们主动放弃了诸如中医外科、中医骨科等具有传统优势和特色的手术不无关系。用进废退,正是由于有了某些“先进”的、赚钱又多又快的现代化医疗手段,中医传统的但不赚钱的手段反而受冷落而被边缘化。
如果说“生态将遭到严重破坏”,这也要算在中医药未利用现代科技的头上,这是否有些太过分了?中医提倡用原生、地道药材,这并没有错。遵循传统用药,与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药材生产,此二者并不矛盾,并不能因为后者而否定前者。那种声称“不必敬畏自然”,以为现代科技无所不能的作法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规划,尽可能地努力保护、种植和发展中药材,包括使用现代科技,使中医不致输在或跌倒在中药上。此外,还应该限制原生中药材的出口,限制提取中药材化学物,限制大规模地利用中药制成饮料,以及防止乱挖滥采中药材,或掺杂使假,或人为炒作等。这些措施,比起利用现代科技来,作用显得更为重要。现在环境的污染,水、空气的污染,难道主要是因为种植和采收了中草药造成的?张毅先生竟然说:“对中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医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好大一顶帽子!这项罪名,中医可担当不起!还有,如果到某一天,“薄荷成了500元一斤的稀有中药,麻黄成了800元一斤的紧俏货”,这个责任也不应该让正常使用它的中医师们来负,因为这不是他们造成的。如果中药材价廉的优势被彻底改变,首先就应当问一问那些中医药的管理者和物价政策的制定者。
中药“寻求代用品”的原因和责任,当然不能摊派到传统中医头上。“影响学术发展”这顶帽子,也更戴不到其头上。两千多年来,中医没有现代化,不是也传承下来了?而且典籍浩繁,代有发展创新。中医学何曾停止过自己的步伐?影响学术发展的因素很多,首先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和气氛。坦率地说,现在的中医学术活动是开展得很不够的,是不够热烈的。一些民间中医药人士,出于对中医学的热爱,如果要想发表一篇学术文章,不仅自己要花费劳动和心血,还要掏较高的审稿费和版面费。
笔者认为,电脑是个好东西,它对交流和繁荣学术,传播中医经验和理论等,确能起到快速、普及的作用。中医人应当充分加以应用。本人既使用电脑,也使用笔、墨,还是要感谢现代化带来的成就。
张毅先生在其文章的最后说:“假设有一天我们连代用品也被用光了,我们怎么办呢?我想为了中医的不灭亡,我们除了求助现代科学技术别无他途。”他这样说,未免太绝对了一些,太悲观了一些。
总之,关于“离开现代化,中医会怎样”,张先生一共为我们讲述了五点,什么“生态将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效方缺失”云云。其实,哪有那么严重。张先生的文章把现代科技的力量和作用夸大了。试问:它就能挽救“中医的不灭亡”?它就是中医的救世主?它就能使生态不“遭到严重破坏”?它就能保持中药的“廉价优势”?它就能使传统效方不“缺失”?它就能使中医院避免“自衰、自殁”?一句话,在张先生眼里,离开了现代化和现代科技,中医就只能衰落了或“灭亡”了。故中医应当感激现代化,感激无所不能的现代科技,感激它的“救命”之恩!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9-11 22:17 2楼
赞成楼主的说法。顶起来
2012-09-12 14:06 3楼
张毅先生不敬畏自然,但他应尊重历史。传统中医在华夏大地上已经活了两千多年,岂是一个“现代化”就能贬损得了的!要搞中医现代化,自然要为其寻找理由,这本无可厚非。但你不能为了现代化,而把传统中医说得有那么多“过失”——什么“破坏”,什么“丧失”,什么"影响”、、、、简直成了非“革命”不可、非改造不可的对象。这未免言之过激了吧?中医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岂是一个“现代化”就能完全解决得了的。
2012-09-12 14:46 4楼
言之有理,支持。
2012-09-12 15:23 5楼
中醫主體與本質都非常明確!而且歷久不衰!唯一不爭氣的事?就是學習西方=====唯利是圖=====使人心腐敗!專用壟斷掠奪的政治和商業掛鉤!造成國家和人民損失權益與生命不保==>這才是喪心病狂的罪大元兇!莫怪古有名訓!別救貪官污吏與地方奸商
原來他們才是===殺害中醫===的罪魁禍首!!!罪證確鑿呀!罄竹難書莫甚於此
2012-09-30 16:04 6楼
下面,特转贴曲黎敏先生在《中医与传统文化》一书最后一部分——“关于现代与传统的反思”(摘录),以供大家参考。他论述得相当精彩:
一位美国总统在观赏西安古城后说:中国要在几十年中建成美国那样的城市,是很容易的事,但我们建成西安和北京故宫那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要花上几千年。而我们中国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是完全忘却传统,追在别人的身后,造就一个没有文化个性的、被“化"掉的新事物。
事实上,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是在时空中延续和变异的,它存活于现在,连接着过去,同时也包蕴着未来、、、、、
实际上,所谓科学当指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对绝对性或神性的渴望。而现代中医学的所谓现代化恰恰忽略了西方科学的精神成分而更多地强调科技,西方如今已经不把科技当作正面的价值了,生态的破坏、原子弹毁灭的危险、能源危机等对人类文明的威胁已经使人们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的主宰与控制、、、、、现代化不必在价值取向上以西方文化为归依,民族文化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但整体地看,中国的价值系统是经得起现代化乃至后现代的挑战,而不致失去它的存在根据的,中医亦如是。
在全球化过程中,被"化”的并不只是经济,还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结构、、、、当自己的利益和文化受到损害时,如果我们还满足地自说自话,一厢情愿地以为可以搭乘着“全球化"的大船傲游五洲,那么,我们就在犯历史性的错误。
如果能让这一代的青年,包括 自己,对自己的历史有足够的自信和信仰,对传统有一种仰慕和爱护,对未来有一份慈悲与信心,足矣!
2012-09-30 16:32 7楼
【转帖】离开现代化,中医会怎样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发布日期:2012年9月7日)

张毅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笔者之所以说“科学现代化”,是因为中医本身就具备了科学性,只是它和现代脱了节,于是就出现了一些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这也正是现代科学不是万能的一种基本表现。

中医的科学身份不容否定,中医科学发展的传统性,滞后现代社会需求同样不容回避。如果认为传统中医的那套理论、技术都很全面的话,也就意味着中医的传统科学不需要与现代化对接,那么,中医科学的非现代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1、没有中医院的诞生

说起没有中医院,持传统中医理论和观点的人大都会拍手称快,其实这是一种愚不可及的想法,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没有中医院的诞生,中医的发展至少要遇到如下麻烦:

中医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将会丢掉大片医疗份额,如急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试想在汶川地震救援、抗击“非典”、处理“毒奶粉”等事件中,如果没有中医院,中医将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用桑柴火熬药?大砂罐盛药?用三根指头诊断?用针刺、艾灸救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没有中医院,中医一定会在这些救援活动中失去话语权。有人说中医院运用的这些技术不是中医,那如果不吸收这些现代技术的成果,中医凭什么和西医平起平坐?拿什么去主导世界医学新潮流?明明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医学领域的综合运用,人家西医应用得如同己出,我们中医却非要拒科学技术成果于千里之外,一定要认为是西医所独有,这就等于把中医放在了社会需求的对立面,摆着的康庄大道不走,偏要向自衰、自殁的道路上冲。

中医将失去很多动手的机会。可以看出,没有中医院,中医会因西医院的存在而失去很多对危急重症病人救治的机会。比如现在的中风病人一旦急性发作,绝对不会去求助坐堂中医,如果没有中医院的存在,病人也就只有到西医院求治,中医救治危急重症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少。有了中医院,现代设备一应俱全,病人就多了一个选择,有的病人甚至认为,既有现代手段又有传统手段,更愿意到中医院来就诊,这样通过中医院就使中医牢牢地占住了部分危急重症这块阵地,中医生们也才有更多处理危急重症的机会,不管是“抗非”、“救震”,还是“解毒奶”,都足以说明这一问题。现在很多人埋怨中医治疗手段退化,急救能力趋弱,其实很大原因在于中医接触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机会越来越少,出现技术性“用进废退”有极大关系。

2、生态将遭到严重破坏

中医一直被人们奉为绿色医疗,生态医疗,因为它是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原生物资作为主要用药材料。如果按传统中医药理论,良好的治疗效果离不开优质的药材,中药理论衡量中药“优质”的标准之一就是原生(即道地、野生)。然而,大自然赐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都按照传统中医药理论去要求每一位中医生必须按这一理论执行,而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植物引种、动物家养、矿物合成,我想全国十三亿人民要不了几年就会把全国的青山绿地吃成“黄土高坡”,那么本是绿色、生态见长的中医药,就只能以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遭破坏为代价。有人说人类要敬畏大自然,我想完全没有必要“敬畏”,人类要做的只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如果中医药界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持生长和利用的平衡关系,而一味强调“原生”、“道地”,违背动植物的生长生活规律,迟早会出现以环境的生态和绿色来换取中医药的生态和绿色的可悲事情来。如果真的到了这一天,是中医之过,还是中医人之过?我想中医人不懂得或不愿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是难辞其咎的。

3、影响学术发展

学术的发展是以思想交流为手段,信息传递为载体。如果中医科学不现代化,各中医类别的学术动态、思想方法、理论信息将局限在某个区域,活跃在某个门派,不利于相互间的交流和切磋,难以吸收到其他学科的学术养分,甚至脱离现实社会而糟精不分,黑白混淆,严重阻碍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把中医药和我们一道带进了资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可足不出户就了解到各地中医药信息动态,全世界中医药学术思想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发展走向。可以看出,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把我们带进了信息资讯极为发达网络时代却是不争实事。而从中医药学术交流的角度来,如果我们还以为应用高科技信息工具有幅射、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而仍衷情于笔、墨、纸、砚来交流,不仅中医药永远只会停留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水平,那些视落后为先进的做法还会成为世人的笑柄。

4、丧失廉价优势

治疗疾病费用低廉,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之一,这是因为它的药源丰富,加工环节少,炮制工艺粗浅,技术含量较低。但是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随着中医不断走出国门,国人对中医认识的逐步加深,对中医药的需求也来越来大,中医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一些物种也会随着生态的破坏而稀有甚至消失,目前认为廉价的东西,若干年后也许就“物以稀为贵”了,如果某一天薄荷成了500元一斤的稀有中药,麻黄成了800元一斤的紧俏货,这些中药配成的方子还能廉价得起来吗?上个世纪初叶,说起人参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富贵人家才能享用得起的珍贵药品,现在却“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科学的引种技术使紧俏的人参,从野生成了家种,高昂的身价自然从“贵族”变成了“平民”,中医的廉价优势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发扬。

5、传统效方缺失

我们从古典医籍中可以看出,现在很多禁用的动物药如虎骨、犀角、羚羊角等,在以前还是非常常用的,大致有两方面可能,一是当时人们的确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滥用野生动物药品;一是确实当时的野生动物比现在的生存条件好,种群比现在大,没有现在这样稀有,所以当时一些有效的传统方药,如急诊用的“温病三宝”,用于痹证的虎骨酒、麝香虎骨膏等就较为常见和常用,也深受病员群众所喜爱,至今为他们所津津乐道。但是最近这几十年,由于人类过度捕杀,这些以前还可以入药的一、二类保护动物,因为成为珍稀物种,而被联合国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禁止或限制入药,这使得中医祖辈们传下的很多效方的原料不得不寻求代用品,如狗骨代替虎骨,牛角代替犀角,鱼胆代替熊胆等,这些代用品的效果如何,明眼一看便知,但是如果不用这些代用品,连效果差的份也没有了。假设有一天我们连代用品也被用光了,我们怎么办呢?我想为了中医的不灭亡,我们除了求助现代科学技术别无他途。试问,离开现代科学技术,谁能做到这一点?
⬅ 秦皮治疗眼结膜炎 老茶馆 “韭菜叶汤”坐浴治多种肛周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