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专家忧虑:药害胜如病害!

2012-10-10 18:01 楼主
某准字号中成药广告称能治疗中风,在介绍其功能主治时,不分中风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也不论是心血管病还是脑血管病,更谈不上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基本用药规则,全能治。

潜心研究了几十年中风病的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忧虑地对记者说:“一味药、一张处方的功能主治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任意扩大其范围,否则,不仅是对患者健康的不负责任,而且也会影响到中医的声誉。”

去年,在某综合医院,一个患者高烧39摄氏度,多日之后,所有的抗生素都用过了,仍不见好转。请任继学到病房会诊。一问,小伙子一身大汗进到空调室内,又吃了许多冰西瓜,于是,头疼剧烈,恶心呕吐,关节疼痛,心烦、口渴、尿赤,再经望闻切诊,任老诊断是伤暑,开出几元钱一服的草药,4小时服一次,先是不头疼恶心了,后来体温降到37摄氏度多,再开一方,六七天以后患者痊愈出院了。

任老告诉学生们:遣方用药如排兵布阵,多中心、多靶点是中药复方的特色,在一张处方中,应有开有合,有动有静,有消有补……各味中药,既单兵作战,又相互协同,指挥员必须统筹兼顾,方能出奇制胜。

作为名老中医任继学也有自己的烦恼:挂名老中医号的多是疑难病症,往往是已经到过多家医院,用过多种药物,到最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的。有的患者在西医院用了多种抗生素或用大量激素做了冲击治疗,而后病情又发生反弹,这时人体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不仅西医束手无策,中医也同样感到棘手。

正如古人所云:“药害胜如病害。” 任继学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临床上见了发烧就打抗生素、清开灵,什么病都‘招呼’黄芪注射液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辨证候、不明确诊断,病人来了就先输液,这样做是很不负责任的。”

目前,药害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之一,已经到了非高度重视不可的程度,非采取有力措施不可的时候了。

任老历数临床上滥用药的四大原因:一是药品质量、使用数量的问题;二是医疗技术问题,包括诊断不清,选药不当,治疗不当,联合用药不当,忽视个体用药,盲目滥用新药和进口药等;三是医护人员责任因素,没有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过敏史,违反操作规程,更有甚者是受利益驱使;四是患者因素,不如实陈述病史,不遵医嘱,重复用药,按广告用药。

任继学建议青年中医都来读一本书———清代凌奂所著《本草害利》。该书详尽地陈述了每一味药的利害得失。

任老引用凌奂书中的一句话:“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遇证则慎思明辨……辨证不明,信手下笔,枉折人命。”

任老呼吁临床医生,面对日新月异的新药,面对千变万化的病情,一定要慎思明辨,千万不要滥用药。

中医历代著作中都有对药害问题的认识,明代医家王肯堂曾经说过:“人有生,必有死,万物之常也。然死,不死于老者,万物皆然。而人为甚,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之人,又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药矣。”清代医家王孟英亦明确指出:“执一方以疗百病无此之法,每以秉赋不齐,证因有别,劝人切勿轻尝。”

任继学告诫青年医生,首先要摸清前人辨证、处方的精髓,而后应用于临床,才能显出中医药之疗效,否则,望文生义,或不顾患者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一方一药治百病,那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知有多少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就是葬送在这样的庸医手里。

《健康报》 2002年8月28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0-11 07:52 2楼
任老引用凌奂书中的一句话:“凡药有利必有害,但知其利,不知其害,如冲锋于前,不顾其后也……遇证则慎思明辨……辨证不明,信手下笔,枉折人命。”

————————————————————————————
学习了。
⬅ 手纹提示已患冠心病 侯耀文若看中医多活十年 (2楼原文,跟帖内有精彩望诊知识) 老茶馆 简便方治小孩积食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