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学院派与民间派(草岭书斋)

2012-10-16 22:13 楼主
这个问题可谓是中医界近百年来遗留的巨大问题,即民间派与学院派,哪方面更有利于学子的成长?我觉得这要因人而异,但对于我而言却更倾向于民间的师承。可良师难遇,又有多少人能有这个福缘得以遇见名师呢。明师未必出名,而出名的也未必是明师。我一直深信这样一句中医名言:“见病不能治,皆因少读书。”尤其是中医生,我发现学院派的中医生,大都没有收藏中医古籍的习惯。其实,会读书的人都知道,书中自有良师,善知识,只要你能生起足够的恭敬心去读一部医书,那种受益是非常巨大的。古代的师徒相授,弟子学医,一般都要拿出“吃书”的精神。什么叫抄方?如果简单的理解为抄师父的汤药方,这只是它表面的含义。真正的抄方,是抄习方书。以前民间派的弟子,不管多么聪明,即使有条件买书,但师父都会交给他一个任务,那就是你自己读的方书、医书,不能靠钱买,不能靠人借,一定要靠自己亲笔手抄。所以,自古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医书抄三遍,要毒死人。”这是讽刺那些粗心大意的抄书人的。比如,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西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这些重要的临床医籍,都必须自己亲笔抄过,光读光看是很难领会其中深意的。后来我发觉,中医不仅是外在治病的一种技艺,更是内在心性的反复修炼。吴鞠通说“进与病谋,退与心谋。”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杏林前辈,其实都是内外兼修的高手。记得有人说过“中医学,不仅可以治病救人,而且还可以修行悟道。”古代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却是中医与道是相通的。我觉得,不管是民间派还是学院派,抑或者是当今的西医学,都明显偏重于医技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内在医心的修养。既然中医学是道,是修行,那就离不开修行的规律。修行的规律是什么呢?这里我引用佛家《劝发菩提心文》中的一句话:“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当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究竟这个心愿有多重要?那些历尽沧桑的国医大师,都会达成这样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医技修炼到一定的程度,最大的瓶颈不是你有多少师父,也不是你有多少古籍书本,更不是你的偏方秘方有多好,而是关键看你的心愿。在这里,张锡纯曾在他《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序言里写道:“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很多人确实天资聪明,可就是愿力不够大,结果往往不适合走这条大愿大行的中医之路。怎样才算大愿力呢?张锡纯接着说:“老安友信少怀,孔子之愿力也。当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来之愿力也。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我们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何以张锡纯能够成为学贯中医,并通学院派与民间派的一代大医了。所以说,不管是在学院里,还是在乡村跟师,关键的是这份医心,医心是一个医者一辈子的修炼,也是一个医者一生的命运所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0-17 07:29 2楼
mn!語重心長!雖然有修煉?卻未見人心!煉的不夠!世道人心與政策之惡才是病魔所在!危國則民亡!就像敘利亞利比亞非洲民族互相屠殺!永無休止的危害著民族的生命
唯有休養生息!百家齊放!繁華之下?民心康泰!人心不困?====安身立命====自然百病離身!顯然一幅極樂世界!修得世代長壽無病之天倫之樂!
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醫的發揚?建立在此基礎之上!最怕是不肖之徒誑騙於是!害國殺民!罪為詬病
2012-10-17 08:00 3楼
楼主说的太精彩了,若每位学习中医的学子都有如此认识和胸襟那么中医复兴就有望了.
2012-10-17 20:45 4楼
“关键的是这份医心,医心是一个医者一辈子的修炼,也是一个医者一生的命运所以。”
但是现在医者还有几个是“为济世活人计”的?
⬅ 舌头右侧舌苔剥落 老茶馆 逢各路高手,各抒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