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法则吗?

2012-10-28 21:52 楼主
二、原文计算法则的揭示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下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里的原文是在说地球上地处北半球的我国的公转气候的春天的养生法则。同时也是公转三月的时间和公转91.3125度的角速度的描写。南半球则为秋天。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日)。
原文:“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jie)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里也是我国公转气候夏季的3个月养生应该注意的养生法则。南半球则为冬天。“冬至重病”则是说的我国地理气候夏至到冬至是在地球公转182.625度之后,发生病情的转变和加重的变化——公转182.625度,实际上也是公转180天左右,病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仍然是公转90度的计算法则3x30.4375=91.3125度=91.3125天
原文:“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仍然是说的北半球的我国气候公转三月的气候与养生之规律。计算方法如前。
原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里的原文也是公转周期的法则,同时阐明了养生法则。计算法则如前.
原文:“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这里的四时就是91.3125x4=365.25度的法则,也是对前文的一个总结。
原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这段原文,我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死条辨》中做了一些说明,但是不够深入,今天再一次说明。原文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中的“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在《春秋繁露》中是这样记载的:“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说的是四季,这就是四季与“少阳、太阳、少阴、太阴”的对应和匹配关系,这也是地球的公转气候。由于在《内经》中出现,很多时间,自然就是用中医学术语来解释的,也可以是指人体的经络,同 样是成立的,少阳——指的是足少阳胆经与肝经互为表里;太阳——指的是手太阳小肠经与心互为表里;太阴——指的是手太阴肺经而不是足太阴脾经;少阴——指的是足少阴肾经而不是手少阴心经。结合下文,理解为地球公转运动的四季更准确,下文把“四时阴阳”和“阴阳四时”作了2次强调,在写作时又颠倒了二者的顺序,就是为了强调阴阳的含义的4分法则与后面的6分法则的不同,这里的阴阳=365.25度/2=182.625度的含义,可是大家没有重视。“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互文见义,说的是春夏秋冬养阴阳,这里就有自转之阴阳——指每一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白昼与黑夜以及白昼和黑夜的长短变化;也有公转之阴阳——指的季节性气候变化——中国古人以5天为标志分为72物候,实际上就是5度X73.05=360度=365.25日=73.05度X5。由于这些算法散见与中国古代的各大经典中,需要自己去换算,大家没有去计算,也不知道中国古人的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法——今天用的仍然是这种方法,只是作了细微的改进和概念上的国际化——没有使用中国古代的相同含义的相关的术语或者把相关术语作了规范。主要是后世有了0度的概念之后,取代了“中”的概念,也取代了“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的中国古老的等份经纬度、等份地球自转与公转角速度的概念,用具体的5度——中国古代叫“候”——区别于5天等等,15度,30度,45度,60度等等——中国古人也使用这些概念,这些都记录在原始的《内经》文献中,《内经》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值得我们去整理并加以提高。可是哲学家读不懂了,迁怒于《内经》,上演人为的取消《内经》的闹剧,实在是可笑与可耻的一件事情。
原文:“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原文的含义是说遵从阴阳之道就能够生存,违背了阴阳之道就会死亡。遵从了阴阳之道就会身体正常,违背了阴阳之道就会身体正气混乱。违反正常的状态叫做逆乱,这又叫做内格。因此,圣人不是仅仅治疗既发病,而是主张防治在疾病没有发生之前。这好像一个国家,不要到了乱子发生后才去平定,而是要防犯于动乱发生之前。治病防病的道理与治乱防乱的道理是一样的,相同的、相通的。这一条原文集中体现了《内经》“未病先防”的思想。这也正是研究预测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防患于未然”。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可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因此,在古人看来,预测生命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准确把握。
这里的“顺与逆”的含义理解很重要,在中国古代的《内经》中“顺”是指的中国所处的北半球的公转气候为公转轨道运动的方向的具体定位:东南西北为顺时针方向,上为南,下为北,这是地球仪或者地图册的定位体系,地球自转则与之相逆,现在全世界规定为面北为上,面南为下,这样,就把地图册和地球仪颠倒了180度,把中国的现代的智慧的科学家与哲学家给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于是说要废除——其实本民族的科学知识已经读不懂了——这是中国“圣人们”的最大悲哀!认识不到其科学价值,自己也会消亡的,不用人为地去刻意取消和废除——这正是少数中国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悲哀!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强调了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这种未病先防的思想和当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一致的。
“春三月……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91.3125度;
“夏三月……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91.3125度;
“秋三月……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91.3125度;
“冬三月……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91.3125度。这是公转轨道上的角度、角速度、时间、位移、轨道周期的计算法则。

正是顺应四时的不同情况而变化调养精神,以达到防病于未然。这是公转的气候,针对的是中国的所在地北半球——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虽然同样是四季。




第“天有十日”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计十天干,以此纪日,则是十日,又十日为一旬,共计六旬,每旬始于甲,共计六甲,又称甲六。这是纪年之法——轨道编码法。《内经》又称之为“首甲定运”。讲的是首先从甲子开始,确定运程。共计六十,故又称六十甲子或花甲子。这是中国古老的地球自转公转周期轨道的编码表。
这段文字,我在《内经·素问·生死条辨》中作了上面的解释,自己觉得不满意,又查阅《淮南子》一书,记载有“经纬六合”“东西为纬,南北为经”结合《内经》“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以及“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的记载,这实质上是说的地球与天球的经纬网与经纬度的问题加上中国古人最早使用指南针——地球仪的三大要素就全了——而且至今仍然在使用中国的发明创造“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等等来确定地球的经纬度——这些都是人为规定的,这是为了描述地球仪和地图册才必需使用的,今天做了改进,没有用10天干了,地支用的很少了——已经用具体的数字替代了中国的等份法则。“卯酉为纬”已经用0度~90度的具体的数字符号取代了中国的天干地支计算法则,中国古代的原始法则完整地保存在《黄帝内经》中,这是中国自然科学的奇迹,中国科技史上的 奇迹。可是由于这是古代地球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计算法则,现在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指出这一本质——张功耀先生和何祚庥先生都错误地认为“五行”是封建迷信,应该取消,应该废除——实际上科学界已经没有运用中国古代的数字符号和文字符号。已经是在自然地废除了。“五行”、“五运”就是中国古人把圆周360度和自转时间周期(24小时)与公转时间周期365.25天等分为5的计算法则,包括了今天的角速度法则——这些法则都记载在中国的中医古典医籍《内经》中,我希望张功耀先生和何祚庥先生二人能够读到这里——也许二先生会惊出点冷汗或者热汗。二位先生有责任和义务去把这些理论和历史补充到天体物理学史和地球物理学史中,也去补充到中国哲学史中,这才是二位先生的长处和应该去做的工作。3000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历代圣贤都有反对和否定“阴阳五行”的,不是他们反对没有道理——而是这些方法保存在中医古籍中——他们读到真实的理论却没有科学解读科学的理论。中医界的同志读到了却没有去研究古代的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这样3000年,大家都不知道“阴阳五行”到底为何物?由于现在这种方法仅仅保存在中国历法的运用中——中国人称之为万年历,就是10000年都使用都实用的历法——本质上则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时间、自转公转的角速度、位移的法则,是中国古代的天体物理学与地球物理学的相关科学理论,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现在已经现代化了,可是这仍然是中国的原创而且今天仍然指导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3000年后的今天测量的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与中国古人的测量和计算误差很小或者说没有误差——实践证明了中国古人的测量和计算是科学的。
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以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这里,中国古人第一次把地球的自转的时间与人体的气血运动作了规定:平旦规定为地球自转之开始——0度,日中——90度,日西——180度,本质上,这是地球自转轨道的状态180度状态的规定。
在《素问·阴阳离合论》中还要继续规定和划分。注意四时与三时的区别,四时是公转气候的四季,实际上就是公转轨道上的四个时间段,圆周为365.25度,也是365.25日;三时在这里显然是指自转一天中的白昼的3个时间段,周期为180度。与黑夜的180度共同构成360度。张志聪说:“一日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这就是自转周期360度的四分法与公转周期四分法,在〈〈周易〉〉中又称为“四营法”,一分为二的法则在〈〈内经〉〉中称为“五十营法则”这些都是由于中国古人把一天分为12时辰,今天划分为24个时区的实质是相同的,这样时间、角速度、位移就可以相互换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0-29 10:03 2楼
看不太懂呢~!~~~
2012-10-30 23:51 3楼
仔细思考,你就会知道五运六气就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机制:
1:但要注意不是单纯的五行,五行只是五运的三部五运中的地运称为五行,不要讲五运当成五行
2:五运六气两种能量运动同时运动,并非单纯五运,切记、
2012-10-30 23:56 4楼
关于干支的理解
1:不要将量纲当作量体/
2:要明白为何中国历史上改历法不改甲子的真正意思,否则后面的中医理论全都没法理解了。

切记
2012-10-31 02:12 5楼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

理解了这句经文的原理机制,你的五运六气研究可到真正理解先贤立论医学的根本思维了。
2012-10-31 19:57 6楼
李茂春 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

谢谢.这是中国古人以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依据,来说明地球的轨道运动,西北与东南是相交的二轴,为一个坐标系.教科书上仅仅谈到一点点.
2012-10-31 20:23 7楼
李茂春 说:
仔细思考,你就会知道五运六气就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机制:
1:但要注意不是单纯的五行,五行只是五运的三

五运六气 是如何计算地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是如何精确换算的?我说的是<黄帝内经>的原文.可以来讨论一下.您有点认识,可以.知道地球是如何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吗?我至今没有遇上一个人讲清楚这个问题的人.
2012-10-31 20:27 8楼
李茂春 说:
关于干支的理解
1:不要将量纲当作量体/
2:要明白为何中国历史上改历法不改甲子的真正意思,否则后面的中

甲子是什么?先生.甲子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轨道机械式的编码.也是计算地球经纬网\经纬度的法则.董仲舒的书,先生读过否?
2012-10-31 20:30 9楼
李茂春 说:
仔细思考,你就会知道五运六气就是地球自转公转的原理机制:
1:但要注意不是单纯的五行,五行只是五运的三

五运的本质是什么?六气的本质是什么?解释一下.我希望先生读一读我的文章.您会大彻大悟的,好吗?
2012-11-02 19:16 10楼
帮顶
2012-11-02 19:31 11楼
注意:五运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规律的法则,五运与无形不能划等号啊,请自己阅读内经运气七篇就会明白!
⬅ 转眼揉承泣, 解白内障、老花眼、近视眼患者之忧 [复制链接] 老茶馆 盐水坐浴 巧治外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