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三】

2012-11-06 11:30 楼主
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中国中医药学会李致重先生认为:【就西医的生物医学而言,它一开始见到的人,也首先是人的整个机体。但西医的视线随之即往下走--从组织、器官水平到细胞水平,又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力求在最微细的水平上研究机体的结构与(该物质结构有关的)功能。不難看出,西医生物医学最关注的具体研究对象,显然是形下属性的人。即人的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属性。这与证候的人自然是不可通约的。】
虽然西医也讲症状与体征。但是,西医只把症状视为现象,它的本质则归结为把人体分割后,以局部形态结构为基础而形成的解剖概念,物质结构概念。只是把症状作为诊断疾病的向导,向解剖概念、物质结构概念归类的方向发展,并没有去探求症状背后的属于系统特性的本质。至于体征,西医也只把它视为内在器官、组织,解剖形态病变在体外的特征性反应,并没有在人体的整体层面联系上找原因,因此也不具有中医证候的人体整体系统属性特点。
中国中医药学会李致重先生认为:【中医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以活的整体状态的人为中心而扩展的。所谓活的整体状态,包括生理的和病理的两个方面。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取的,自然流露于外的机体反应状态,即中医学中的“证候”。而生理性的状态,也是医者为探求疾病而对正常的人进行观察所见的表现,《黄帝内经》所称的处于生理情况下的象、态、候等,其实也是证候。故《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候之所使,道之所生”。意思是说,中医学是以证候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证候的显现,与以下四个方面直接关联。其一,社会的安定与战乱,文明与落后;人在其中的贫贱富贵、饥饱劳逸、荣辱炎凉等等,都会塑成肉体和精神的个体特性而表现在证候上。其二,自然的环境气候,土地方宜,春夏秋冬,阴阳晦明以及风、寒、暑、湿、燥、火等等,都会以每个人的体质特点为转归,在证候上显现出来。其三,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以及性格、爱好等,既造就了每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左右着每个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个体特点其及太过、不及情况下的证候表现。其四,一个人肉体的先天禀赋,后天长养,素体的盛衰强弱、既往疾病以及男女老幼等,既决定了本人对某一方面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他在自然、社会、精神情志影响下, 发病以后的病机转归和证候表现的个体特征。】
如果我们不注意中西医学之间概念层次的差别,把倾向于形而上的,描述人体整体状态的元气、精气概念与倾向于形而下的受精卵细胞概念简单对号入座,把倾向于形而上的五行、五脏概念,与倾向于形而下的物质结构概念简单对号入座,不问层次的同与不同,结合在一起,注定是行不通的了。不同层次的概念,没有通约性,是不可能相互找到证据的。
但是作为人体整体系统输出表现的证侯(状态),却是研究人体不能避开的共同层面。所以无论是西医理论,还是中医理论,都不能不研究证侯(状态),虽然西医视线往下坠,分割为局部去研究,而中医却是视线往上看,以阴阳概念为基础,以气概念为中介,从形而下的证侯实体概念上升为形而上的万有概念,上升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逻辑概念。
我们以系统论为导向,中医的证侯概念与西医的状态(症状)概念属于人体系统同一层次的实体概念。虽然中医向高层次发展,西医向低层次发展,它们以后的发展方向不同,但是在证侯与状态(症状)这一层面却是相同的。我们进行中西医融合的突破点就在这里。中医研究的证候与西医研究的状态(症状),以系统论为共同参照系,我们就能发现它们都是有关系统论的稳态变化问题。都是从系统的输出状态来推理系统内部的客观规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1-06 13:35 2楼
別作夢啦!西醫與中醫系統根本是矛盾而且不同性質的錯誤交配!等於是把中醫完全不認同!也完全排斥得手段!別把中醫當擦屁股的嫁罪工具!
在各種的情況中!可以非常明顯的找到西醫如何犯罪的證據與事實!還來拐騙威脅利誘中醫與西醫分立制度!是唯一的路!
2012-11-06 21:13 3楼
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结合的,顶多只能相互印证……
⬅ 发展传统中医 老茶馆 中关村网站关闭,站长转入中医养生领域,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