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物影响下的脉象几点体会

2012-11-09 00:02 楼主
一、中医治疗中病人的脉象
中医接诊的病人大多是疑难杂症,来诊时大多经过多次或多方医治过,如果近期病人正在服用中药(包括中成药),病人的气血在药力的催动下,改变了其正常的脉象,此时的脉象并不能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这时就应仔细分析。(西药一般药性平和,对人体的整体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举例说明:
宋某,女,30岁
因职业原因患颈椎病2年(看电脑),经多方治疗疗效不佳,经人介绍到我处就诊。
可能是要验证一下我的脉诊水平,当时并没有告诉我哪儿有病,只说:“吴大夫,请你给我诊诊脉,看我不舒服到底是为什么?”
脉诊:
右脉滑大略数
左寸来少去多
左关浮弦稍数、沉弦稍数且脉位靠上
左尺浮弦沉搏指

舌诊并无热象:舌体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诊分析,右脉滑大说明病人有脾胃有热,但病人气色上并无红燥之象。
问:平时口渴吗?能喝水吗?喜欢喝热水还是喝冷水?病人回答说:“不口渴,喝水不多,喜欢喝热水。”(此回答与脉数、脉滑不符)
我说:“从脉诊得到的信息看,你得的是颈椎病,而且腰也不好,有腰椎间盘突出。”(很惭愧,我的脉诊还没练到通过诊脉就能知道颈椎、腰第几节突出地步)病人点头。
“而且你正在服中药,药很辣,喝完药后会有出汗,你喝的药里让你用生姜做药引,是不是?”病人说:“你说得很对。”

我说:“你前一任大夫给你开的药不对症,不要喝了。你要停药几天后我再给你看,因为你喝的中药改变了你的气血,不能反应你身体的真实情况。”

过了7天,又来复诊,脉象有了天壤之别!
脉诊:
右寸中取较弱且脉位略靠下,沉取无有,说明肺气不足,大气下陷,身体上部供血不足。
右关中取稍弱,沉无,说明病人素秉脾胃虚弱,脾胃运化能力差,有胃下垂。病人一顿饭一个馒头吃不了,吃多了胃里撑胀,过会又有饥饿感;
右尺沉略滑大,这是服用热药后,余热尚未排空的体现,并非下焦有热。

左寸来少去多,说明病人有心慌、心悸现象。其山根处无异常,舌上无瘀血点,说明心脏供血异常不是因为心脏病,而是颈椎压迫神经所致。
左关中取稍弦沉无,说明病人肝血不足,肝气升发不够的情况。
左尺中取稍弦沉取搏指,说明肾阴不足,督脉失养,肯定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其病虽说是由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病根却是大气下陷,气虚则血虚,血虚则血不荣筋,加上劳累,最终形成颈椎、腰椎疾病。

一定要在诊治前先问明病人以前的诊治情况,然后才能确定脉诊信息的采用程度,再综合其它诊断方法,最终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不能过于依赖脉诊。

二、正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人脉象
第一种:右脉出现弦脉,右关表现比较突出,右关脉弦硬 ,这说明病人肝气横逆,肝气犯脾,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如果这时左脉和缓柔和,左关弱象尤其明显,你千万不能受脉诀:“单弦为饮,双弦为寒”的误导,不能认为右脉弦是胃有痰饮,也不能认为左脉弱是肝阳不升的表现,这是降压药在起作用。

第二种右脉脉象或大、或数、或滑大上冲(其来盛去衰,甚至要由关位有上越寸位之势),总之脉力很大,这很明显是胃火亢盛的表现。可偏偏左脉柔和且稍显涩象,以左关表现明显,左右脉的脉力单位差距明显。这也是降压药的作用,它掩盖了肝火亢盛的真相,只有胃火亢盛而无肝火的情况是极少出现的。有这种脉象的人大多是“三高”患者,还可能患糖尿病或至少有发展成糖尿病的危险趋向(看结合按压地机穴来验证,如地机穴压痛明显则说明有糖尿病)。
这时病人的血压、血糖的测量数据或许不高,危险系数却越大,病人因气血不和产生的疾病正在悄悄地、不停地损伤的正气,而此时病人却没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这正是西医疗法的缺点所在啊,我称之为“冷水煮青蛙”。

三、服用激素药病人的脉象:
服用过毒品或春药的人的左尺脉常现滑大,其本人也无肾病的特征,甚至自觉身体正常。因为伤的是肾精,发病时并不一定会体现在肾病方面。
因疼痛长期服止痛药的病人,其右关常现异常,我常见“搏指”即没有来去,只有直上直下的跳动。那是损伤了胃粘膜。其左尺脉常现涩象,甚则出现左尺脉浮,是肾虚不藏的表现,严重的会得股骨头坏死。

以上是个人“井蛙之见”,只所以写出来,是希望论坛各位老师多批评、指点,本人好从中吸取养分、取得进步,这里先谢谢过了。另外,我的脉诊没有经过名师指点,全凭自悟,很不正宗,有些提法明显带有自己习惯说法,请原谅,也希望初学的朋友别被误导。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1-09 08:34 2楼
以后在这方面一定多加留意

感谢先生分享
2012-11-09 15:43 3楼
这个帖子有深度,很值得我们中医同行们注意啊。
2012-11-18 21:24 4楼
宋案补充:曾找熟人做CT检查,说其颈椎生理弯曲快成直的了,也没说怎么治。其风府穴处疼痛难忍,且头重、头晕、时时恶心想吐。腰疼。
心慌、不耐劳累。吃饭少、喝水少,喜热饮。
她也到过好多地方治过,吃过好多中药,也没好。
手摸颈部,发现颈部肌肉坚硬,颈椎左偏,主要集中在颈2、3、4处较为厉害。胸3外突、腰1外突。
第一次没给她开药方,先推拿看看反应。
为其推拿太阳膀胱经为主,用手法使腰1复位,推拿完以后,自觉腰不疼了,身上轻松多了。

为其针大椎穴,用针芒导气法,觉得脖子、肩膀肌肉松了,好受,唯风府处疼痛不减。

第二次推拿完后,用手法使胸3复位。再为其针灸大椎、后溪穴后,风府却越疼了。
针后溪穴后,患者自觉得,“气”慢慢都聚到风府穴处。
针风府,又觉得有股气串向悬颅穴附近,按压悬颅,悬颅处好受,好像有气串回到风府了,风府处又难受。
腰部、肩部倒是轻松好受多了。
出现串疼时一定有肝郁气滞,问是否遇不愉快的事时,患者自述,在家中常与婆婆闹意见,丈夫帮着婆婆,自觉在家受气,心情压抑(从脉象上并看不出肝气郁滞之象,可见郁滞并不严重,可能脉象主要被气虚所掩盖吧)。另外,也可能是病人气血亏虚,针刺不但不能助其放松肌肉,反而使其气血分流,病位缺血、缺氧更加严重了,所以更痛了。
属服逍遥丸。
只用逍遥丸一天,再为其推拿,加用颈四针,效果好多了。

为提高疗效,让其服用中药,以升提大气,兼补督脉为主。
处方:柴胡3克 升麻3克 桔梗4.5克 当归10克 黄芪30克 熟地30克 山萸肉15克 麦冬6克 五味子3克 薏米30克 地龙6克 乌梢蛇6克 细辛6克 丹参15克 红花9克 附子1克 葛根 20克
服完三付,自觉身上有力了,心慌轻了,饭量增加了一倍(原先一顿饭吃1个馒头,现在能吃两个),风府处仍然疼痛,疼痛程度已大为减轻。

又用正骨法调整颈椎,连续治疗12天而愈。
2012-11-30 21:06 5楼

谢谢老师支持!很希望老师多提缺点。
2012-12-01 08:48 6楼
mlgwyh 说:
谢谢老师支持!很希望老师多提缺点。

正在学习提高中………呵呵!
2012-12-01 21:15 7楼
这样的帖子,太好了,希望论坛里能多看到像先生发的这样的帖子
2012-12-02 21:11 8楼
可惜现在研究脉理的医生不多了。
2013-02-22 11:21 9楼
宋案

右寸中取较弱且脉位略靠下,沉取无有。
右关中取稍弱,沉无。
右尺沉略滑大。

左寸来少去多。
左关中取稍弦沉无。
左尺中取稍弦沉取搏指。

分析脈象因為有連貫性之分,可以從三部的寸關尺分別討論,如先分析寸部的上焦、因為心肺相關,再來討論中焦的關部,因為肝脾關係密切,最後才是下焦的尺部。或者可以從左右脈依氣血分別研究,左脈主血、右脈主氣,因為心肝腎與血相關,肺脾腎與氣相關。一般講左氣右血於理不合,但是左升右降是必然之理。當然還有幾種不同的討論方式,有時端看綜合脈象如何,有經驗者常可瞬間捕捉到脈象上的特殊之處,內經謂之察獨。

脈象不外偵察五臟的氣血多寡,氣是功能的高低,所以是脈的強弱,是為有力無力,血是物質的多寡,所以是脈的大小。脈形過大是水分過多,即是痰溼的滑脈。若是血管緊繃,那是肌纖維痙攣,輕者為弦、重者為緊,所以還要分脈形,如弦滑。

所以基本就分有力無力、大小、脈形、脈位。脈位是脈象出現的位置。

因為脈象是中醫的共同語言,所以脈象要有標準化規格。如弱脈是沈細無力、濡脈是浮細無力。所以脈案中的中取稍弱,應是中取稍無力,而非弱脈,沈取無力可直接寫成弱脈。

此案依六部描述,上焦心肺之氣不足,兩關沈部皆無,肝脾二臟陰血皆不足,左關稍弦是肝氣鬱積,但不嚴重、雙尺沈部皆大,右尺滑大、左尺搏指,是肝腎不足的亢奮,六部分析以尺部相對較嚴重,以左右分析,左脈弦、右脈弱,是為木剋土。
所以綜合判斷是氣陰兩虛兼之肝氣鬱積、脾氣不足。但仍要四診合參為宜,但缺乏外觀描述的望診,因為體瘦與體胖可是截然不同。只好以症狀分析此為問診,看是否與脈診相符。

症狀有;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自觉在家受气,心情压抑

头重、头晕、时时恶心想吐。腰疼。
心慌、不耐劳累。吃饭少、喝水少,喜热饮。舌体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

診斷:其病虽说是由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病根却是大气下陷,气虚则血虚,血虚则血不荣筋,加上劳累,最终形成颈椎、腰椎疾病。

处方:柴胡3克 升麻3克 桔梗4.5克 当归10克 黄芪30克 熟地30克 山萸肉15克 麦冬6克 五味子3克 薏米30克 地龙6克 乌梢蛇6克 细辛6克 丹参15克 红花9克 附子1克 葛根 20克

分析;
上下氣陰兩虛,所以頸、腰疼痛是屬必然。
氣虛,氣不上頭部,故頭暈、頭痛。心肺之氣不足必心慌、體力差而不耐勞力。
木剋土所以食少欲嘔。喜熱飲為脾陽不足、飲水少為陰不足,但不嚴重。

所以氣血不足者難以承受重手法的推拿,可能會有緩解後的加重不適或是疼痛移位。還是以藥物內服較佳。可治以補益心肺之氣兼以滋腎養肝、稍佐疏肝益脾。

原處方偏重補益心肺之氣,稍佐益腎,但尚可加入疏肝益脾之藥,可以更服貼,其中地龍、烏梢蛇腥羶礙脾,熟地30有滋膩之嫌,因有噁心想吐可以不用,若體胖可加意仁瀉濁,體瘦則不可。且尚有腰痛未顧及。加減損益如下

柴胡3克 升麻3克 桔梗4.5克 当归10克 黄芪30克 山萸肉15克 麦冬6克 五味子3克 细辛6克 丹参15克 红花9克 附子1克 葛根 20克 菟絲子10、沙苑子10、川斷10、寄生15、枳殼5、香附5、黨參10。


宋案以此嘗試性的分析,如有不足或是錯誤敬請不吝指教。
2013-02-22 15:44 10楼
有深度,很值得学习。。
2013-02-25 11:37 11楼
希望再多几个案例供参考
⬅ 请教---川楝子用到15克会有事吗 老茶馆 腰间盘突出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