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述略1 2O世纪北京中医学术发展述略1

2012-11-30 00:04 楼主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药学在二千余年发展历程中,由生命科学熔铸,以人文哲学渗透,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东方人文科技的杰作,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整个人类的健康事业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北京是具有三千余年建城史、近千年都城史的文化历史名城,是近现代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积淀深厚的沃土。20世纪(1901~20OO年)的北京,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巨变、世界大战的烽烟、内忧外患的困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十年“文革” 的浩劫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等一系列变革,北京中医事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20世纪的北京是西学东渐、反对废止中医药斗争的重要战场,是中医政策贯彻实施的前沿和示范区,是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主要“阵地”,是中外医学交流的前沿和窗口。南北医家也多汇集于此,是中医学术百花争艳的繁茂园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调查系统研究总结20世纪北京中医学术的发展,梳理其学术发展的脉络,揭示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现代北京中医乃至国内外中医学术发展之借鉴,对指导2l世纪北京中医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清末和民国时期北京中医学术发展概况1.独特的都城地位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悠久的都城历史,世代相继的“奉君”名医,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御医群。尤其是对清王朝医事档案材料较为完好地保存和大规模地发掘与初步整理,曾一度掀起了清宫医药研究的热潮。随着赵文魁、瞿文楼、袁鹤侪、佟阔泉、房星桥等一批清宫御医及其传人临证经验的继承与传扬,既对当时临证各科的丰富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因这种全国性的名医聚集京城现象,实际构成了20世纪北京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的流动,进一步巩固了北京作为20世纪中医学术发展中心的地位,也为北京中医学术界“百花争艳”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传统师承授受关系的存在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为满足城乡广大民众医疗保健的需要,在20世纪北京民间,传统的师带徒教育仍然对近代北京中医学术继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宗亲师承方面,被誉为“捏积冯” 的冯泉福家族竞达百余年的历史;蒲辅周则承继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之学而名誉全国。选择师承方面,如黄坚白、卢英华等医家虽早年拜师,但适逢社会变革,新学肇兴,加之个人发奋努力,博采各家之长,终至医名享誉燕京,使以往的学术经验或学术流派得以延续。3.近代反对废止中医的斗争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随着“民国元年(1912年)学制改新,北洋政府屏中医于学制之外, 由此引发了中医药界首次的抗争请愿活动”[1],持续数十年的近代中医抗争运动便告开始。中医药界通过反对北洋政府的“废止中医案” 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废止国医案”,“不但保留了中医学的一线生机,使其免遭灭顶之灾, 而且使中医药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北京医学讲习会、中药讲习所等相继诞生,开启了近代北京中医学院式教育之先河。近代中医教育的创办,是北京中医界有效开展抗争运动的产物,不仅促进了当时中医学术研究的繁荣,也构成了20世纪北京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医人才流动,遍布北京而且数量众多的毕业生,成为之后北京临证各科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北京中医学术发展呈现仍以临床为主的态势,以施今墨等为代表的北京医家倡导中西医结合,并进行认真的探索,对中医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作者:徐江雁 谢谢阳谷 鲁兆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药燥润性能的临床运用 老茶馆 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