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杂病论.序》所想

2012-12-03 20:59 楼主
伤寒杂病论 原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劳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悻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搓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受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庸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被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意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木,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末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复,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首先说说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意思是注意观察学习借鉴吸收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发现的新药,新方法,新技术,其中包括望闻问切新技术,新方法。中医现在之所以人们认为落后就是因为不与时俱进,拒绝接受新方术,严重违背仲圣人的中医发展原则的头一条。
第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憎恶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意思是既要继承,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要发展创新。古训经旨其中包括理论方药,也就是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方药创新,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从张仲景时代到现在已经一千八九百年了在基础理论上还是老驴拉磨,原地打转。方药的运用发展不是很多,也就是始终顺旧,好像不顺旧就不是中医。
第三张仲景时代中医的发展已经很先进了,够高水平,但是从现在看它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并没有把所有民族的医药方术吸收进去,当然怨不得,那是因为当时的交通通讯信心交流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第四,要想中医大发展必须要发扬仲景精神,既要继承,也要创新,及时吸收新技术新方法包括理法方药,诊断技术等的创新和吸收,不然永远就像个长不大老小孩,不会生机勃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2-03 21:03 2楼
医界名篇 回味无穷
2012-12-03 21:41 3楼
呵…期待中医发展!
2012-12-04 00:29 4楼
现在很多医生都没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了。大都想到一病一方来包治疗了。
⬅ 泄泻证别开生面的辨证方法 老茶馆 皮肤溃疡小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