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引阳气

2012-12-07 07:48 楼主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求教论坛各位老师,何谓“针引阳气”?如何“针引阳气”?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12-07 13:18 2楼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中有:“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中有:“邪入于阴,则为血痹”《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2012-12-07 13:27 3楼
周痹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①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黄帝曰:愿闻众痹。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今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病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口: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内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②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坚转引而行之。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③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2012-12-07 14:09 4楼
王家祥 说:
周痹

【原文】



痹为气血凝滞,视其上、下,针刺疏导阳气布散,令气血运行复常
2012-12-07 14:12 5楼
从上面的经文看

宜针引阳气 是一种针灸治疗原则,不是一个具体的治法~~
2012-12-07 15:34 6楼
夫经文在此,以经解经。楼上的解答不错,学习中。

还期待楼下的高论。
2012-12-07 17:31 7楼
***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 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
从”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所导致“加被微风”,“遂的血痹”来看,显然是外邪致病,是内经所谓“风”的范畴。
从”但以脉自微 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来看,当是为“风”所闭;或是“风寒”相并为邪。
从”令脉和、紧去”、“引阳气”来看:
*****************
窃以为所谓“针引阳气“,是一种针法。
尝闻上工能“治寒,能针化阳和;治热,能针化涌泉“。此处所谓“针引阳气“,当是指“烧山火“之类的功夫。但应该比“烧山火“更高深些的“引阳祛邪“功夫。

呵呵,我的针灸不及格,纸上谈兵,搏一笑耳。
2012-12-07 18:31 8楼
就伤寒论而言,我还是认同这一段是王叔和自己加的说法
2012-12-07 18:45 9楼
醫道宗源 说:
***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
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我也很赞同针引阳气就是针灸的技法
像烧山火 温针灸之类的
都可以很好的温通经络
2012-12-07 19:24 10楼
泻阳明。
2012-12-07 23:51 11楼
寿夭刚柔篇

【原文】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腧,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故曰,病在阳者名曰风,病在阴者名曰痹,阴阳俱病名曰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 佛佑我的母亲! 老茶馆 三角肌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