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十一】

2012-12-16 11:36 楼主
如何以系统论方法沟通融合中西医学【十一】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西医学基本研究对象是各种层次,各种形态的物质和能量,虽然其中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信息问题,但其所关心的却只是其中的物质和能量的问题。传统的西医学只用物质结构和能量转换的观点去研究它们,只求助于形态解剖与原子还原的经典方法,因而很难揭露问题的实质。而信息科学把信息 ( 而不是物质或能量 ) 作为新的研究对象推上了科学的舞台,且信息本身又确实是既不同于物质也不同于能量的独立对象。在研究高级复杂的系统的时候,应当从信息(而不是物质或能量)的观点出发,通过分析该事物所包含的信息过程来揭示它的复杂工作机制的奥秘。
近来提出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正是把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推上了医学的舞台。它认为:“免疫紊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个观点要求我们必须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免疫的调控上,要探讨免疫的发生、发展、紊乱的规律以及影响的因素,要注意从免疫角度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要正确的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维持和恢复体内免疫的正常上,这是解开现代医学目前所面临的诸多困惑的关键。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理论抓住“免疫”这个关键,是很有见地的。这不仅因为“免疫”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因”,免疫的发生和发展突现了生命系统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整体特性”,而且因为生命系统要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必须随时随地与环境之间进行“应答”,这种“应答”不是简单的运动回复,而是表现为一个自组织过程。正是由于生命系统存在这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自组织过程,生命系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对于人这个生命来说,它有三个随着环境而发展着的非常活跃的自组织系统,一个是人的神经,它在不断进行着高层信息中枢的,快速神经网络传输整合自组织;一个是人的内分泌系统,它在不断进行着围绕血液循环网络的,传输整合自组织;而免疫自组织系统则是围绕淋巴网络展开的整体防卫自组织。人体以这三个自组织系统为枢纽,联结其他所有调节机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从而使人这个生命系统保持“运动中的稳定”和“稳定中的运动”,并且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黄帝内经》提出五行学说,以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当某个系统所受到的生与克达到某种平衡的时候,系统将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作为系统的输入的“生我”“克我”的作用与作为系统的输出的“我生”“我克”的作用没有联系的话,则系统自身的状态不可能对输入发生影响,因而系统本身不可能达到稳定。因此,作为输入的“生我”“克我”与作为输出的“我生”“我克”之间存在着关联,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按中医理论来说是精、气、神主宰操纵着系统的行为,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的呢?控制阴阳!且只有两种手段:助长或抑制,亦即生与克。何以如此简单?因为系统的运动只有一个原因,即阴阳双方的消长,所有的运动状态都是消长的结果,所以,精、气、神只要控制阴阳消长就行了,对阴有两手:抑制或助长;对阳也有两手:抑制或助长。精、气、神的手段如此单一,如何驾驭复杂的系统行为呢?有办法,那就是“得机而动”。什么叫机?机就是机关,关键点,有“时机”和“位机”之分。时机就是关键时间点,位机就是关键空间点,把握系统的时空运动,当然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控制,也就是要把握时机与位机,所谓天时与地利(系统周围的环境与旁邻系统)把握住了就是“得机”,否则就不得机。精、气、神的操纵作用关键在“得机”,即选择恰当的时空点对阴阳加以干预,或助或抑,这就是“得机而动”,于是就形成某种操纵机制,从而驾驭复杂的运动。中医理论“得机而动”的机,就是现代系统论方法混沌状态的边缘。
可见,如果系统打算长期存在下去,则系统阴阳双方就必须有所节制,否则就会偏盛或偏衰,就会导致系统变化。这就要求,当阳长阴消发展到一定程度,阳气就能够被抑制,并能转为阳消阴长,而阳消阴长发展到一定程度,阳气又能被助长转为阳长阴消。这就是阴阳消长运动的“逆转”机制,也就是现代系统论方法所说的负反馈稳态机制。系统状态的发展,系统状态的涨落如果达到稳态的临界点,到了混沌的边缘状态,就是中医理论所说的“得机而动”的关键点。为此张载将气从易经的“穷神知几”引申为“穷神知化”。易经中的“几”是指无形的,将动与未动称之为“几”,就等于我们站在门中间,那个进出未定之时就叫“几”。孔子说:“知几其神乎”。一个人的智慧能够达到“知几”,可谓达到了理想的神通的境界。当一件事情出现就知道结果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神通是由智慧而来,不是占卜所能决定。但是按照现代系统论方法看来,对于复杂系统状态,当到达混沌的边缘时,就存在不可预测性。理想的神通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的。张载从《易经》的“穷神知几”引申为“穷神知化”的命题。这是强调了气的形上形下的统一性,气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转变性。形上形下的转化为万有之用。这种气的转化张载称为“拟诸共其形”,“以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就是张载观易的成象方法,而形成气的形上形下之间关键就看有无相接之处,这个相接之处时刻都在变。张载的这些看法相当于现代系统论关于系统层次涌现的认识。强调了系统状态发展到混沌的边缘,还具有其从混沌涌现到有序可确定的一面。
生命系统具有多样的运动形式,它们可以简略地划分为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从目标状态(系统原来的状态)离开的运动,一种是向目标状态(系统原来的状态)回复的运动。按《黄帝内经》的术语,可把前者称为“克”,后者称为“生”。对于任何生命系统,它所受到的外部作用不外乎两种,即生与克,《类经图翼》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同样,对于某一个系统而言,它能够对于另外的系统施加的影响也不外乎生与克二种。这样,一个系统与外部发生相互联系的情况就为四个方面: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因而,由生克模式,可以获得系统的任意网络结构,而任意网络结构,亦可以抽象出它的生克结构。
我们以系统论方法为导向可以看出,西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下的疾病稳态的回复,与中医学的精气神生克制化,主宰操控下的营卫气血津液循环稳态变化以后,出现的证状态的回复,都是系统混沌状态下的长程相关,进入混沌边缘,经历合法系统与影子系统复杂网络的关键点的竞争,进行自组织反复周期变化,走入不能确定的分叉路线,最终回复稳态,或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还是稳态解体走向死亡的描述。只是应用的概念、语言不同而已。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阴天下雨时不能针灸吗? 老茶馆 为什么楞严咒能够治病?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