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药不难学》已经出版

2013-01-24 09:23 楼主
我的第三本拙作《其实中药不难学》刚刚出版,由于只得样书十本,故而,不能给朋友们赠送,很是抱歉。
真诚欢迎大家关注批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1-25 18:29 2楼
发几张图片看看啊!恭喜啊 !
2013-01-26 08:18 3楼

谢谢您,孙版。
2013-01-26 08:26 4楼
最后的狂想曲 说:
发几张图片看看啊!恭喜啊 !

呵呵,这本书的图片很少,有部分内容,我已经在“会员原创”里面贴出来了。
如果先生需要内容,我可以贴出来一些。

黄芪

《中药学》上的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一、功效来源
1、药用部位
黄芪的药材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以条粗壮、质韧、断面色黄白、无黑心及空洞、味甜、粉性足者为佳。
2、气味
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药性来源
从采集时间为秋季来看,其性为凉;从味上来看,甘为温,综合之后,黄芪之性为平,所以,《医学启源》上就说“味甘,平”。
4、归纳出功效
根能补益,甘味入脾,所以,黄芪能补脾气,提高脾功能;秋季采挖可入肺,所以,黄芪能助肺排浊。
虽然,黄芪的药材为根,能治疗下部病症,但是,黄芪质轻,有上浮之性,故而,黄芪就有升提之功。
二、药物炮制
生黄芪:除净泥土,晒干即成。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入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三、临床应用
1、黄芪能补脾气,增强脾功能。
脾主运化,运送营养物质和水液入血而补充血的不足,故而,脾有充血作用;运化津液,使之能到该到的地方,所以,脾有布散津液的功效。黄芪健脾,脾能充血,这就是本草中谓之“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的原因,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是当归的5倍,其原因也在此;脾能布散津液,故而,黄芪就有“利水”“消肿”之功用;脾主肌肉,黄芪健脾,故而就有了更多医书上谈的“生肌”之作用。蜜制之后,甘入脾,则可使黄芪更能专一健脾,故而蜜制黄芪为“补中益气”之要药。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中谈到治疗贫血:黄芪1两,当归3钱,何首乌5钱,水煎服。
临床上,凡是脾虚导致的所有病症,均可用黄芪来做治疗。
2、黄芪入肺。
黄芪又能入肺而具有排浊之功,所以,对于肺虚排浊不力而出现的咳喘、胸闷、小便不利等病症也可用黄芪来做治疗,如在《总微论》里用黄芪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来治疗小便不通;而肺主皮毛,黄芪能增加皮毛的营养物质供应,增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所以说黄芪有“益卫固表”之功。
脓毒是人体的无用物质,靠肺的外排而外出的,所以,黄芪也有“托毒排脓”的作用。临床上凡是脓毒滞留的病症,都可用黄芪以建功。如慢性疮疡久不收口之证,可用黄芪100克,水煎,一天服2次来治疗(《实用中草药大全》)。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张锡纯谈到黄芪“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其道理是:从“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呼吸之气也”就可知道,大气,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宗气。清升浊降,自然之理,现大气下陷,就说明宗气中的浊气过多,不能向上升散外排而滞留。黄芪入肺,能增强肺功能,可促使浊气更多外排,而浊气外排,则大气自然不再下陷,所以,黄芪可治疗“大气下陷证”。
张锡纯还说“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原非见道之言也”。其实,这是黄芪助肺排浊之后而起到增强肝功能的作用:
体内之浊气到达体表,是肝在起作用;体表的浊气排出体外,是肺在起作用(可参考《其实中医很简单》一书)。如果肺功能下降,肺气虚弱,则体表的浊气不能外排,郁结占位之后势必会使得体内的浊气不得向体表输送(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时,体内的浊气自然就会出现郁结,而我们的直接诊断则责之于肝,说是肝功能下降所致。应用黄芪之后,肺的外排浊气功能增强,体表的浊气畅排,体内的浊气则能快速的被运送到体表;体内浊气含量正常,“显”得肝功能增强,这就是张锡纯所说的重用黄芪、少佐理气之品能治疗“肝虚”的道理。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这里的“肝虚”,是肝功能的相对下降,并不是真的虚弱。
3、升提之功。
黄芪质轻,有升提之功,故而对于下垂、下陷之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大气下陷等效果不错。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中谈到,治疗脱肛,用生黄芪四两,防风三钱,水煎服。
治老人遗尿或阴茎痛:黄芪100克,甘草梢10克,水煎,日服2次。《实用中草药大全》
四、名医经验
1、在《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中邓铁涛谈到:
重用黄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等)、重症肌无力、肌肉痿软、呼吸困难、眩晕等属气虚下陷者。
对于胃黏膜下垂者,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30g,再配枳壳3g以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为何要以枳壳反佐?因胃属腑其功能是受纳消化,胃气以降为顺,虽其黏膜下垂需升,但胃气需降,故重用黄芪补气升提以治黏膜下垂,而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以下降,既可促进胃黏膜以复原,又可加强胃的受纳消化功能。
治脱肛,邓老推荐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的载方,用黄芪120g,防风9g。此方实出王清任治脱肛之黄芪防风汤,王氏方:黄芪四两,防风一钱。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则见王清任之黄芪防风汤源出于东垣,防风之分量不宜多用。
对于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何首乌。加何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子胞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充,血得气足,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升腾复原。若能配合针灸,加强冲任之调理,则取效更捷。
邓老还认为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时需注意二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需重用至120g,不宜少于60g方效,其他药量亦可略为增加,但决不能轻重倒置。
2、1979年《吉林中医药》上陈可冀谈到岳美中的经验:
老年高血压病人其舒张压常较难降,不易控制。此类患者气虚的多,可有肾气虚及中气虚之不同。用苦寒泻肝或二仙汤之类不起效用,用大量黄芪有时可有一定作用。用法:一般黄芪用50g以上,配陈皮10g。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也有一定效果,但有“火热”者不宜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汤对肝阳上亢型老年病人也适用。有的病人血压波动,忽高忽低,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粗末小量频服有助调整。
老年人半身不遂或脚力不好,三痹汤有效,此方比独活寄生汤、济生肾气汤好。岳老曾治疗一例90岁老年病人,走路无力,下不了床,服20剂后能走数里地。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汤对气虚者适用,对慢性病尤适用,据称黄芪可延长细胞寿命,很值得研究。老年人用时伍以陈皮可防滞涩,比例为50g配5g。
3、《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上杨达夫经验:
上窍开则下窍亦通,上窍闭则下窍亦塞,似滴管吸液之现象也。余治老人癃闭,西医名前列腺肥大病,以生黄芪18g,甘草梢3g,验之多人甚效。方出王清任《医林改错》,也名黄芪六一汤。盖老人气不足不能运气排尿,徒以八正五苓利之无益也。
4、《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上阎伯伍经验:
黄芪为甘温补药,一般书籍记载,中满气滞者禁忌。阎氏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认为中满者,不皆为实证,亦有气虚而致气滞中满。其辨证要点为:脘腹胀满,纳容如故,时能自行缓解,脘腹胀疼但不拒按,舌苔薄黄不燥,胸胁虽闷疼但呼吸如常。脉虽弦象,但重按沉取无力。正如景岳云:“虚实之要,莫外平脉,如脉之真有力,有神者,方是真实证。脉之似有力,似有神者,便是假实证。”有此者多为气虚而致气滞中满,皆可选用黄芪治之,若气虚下陷,中气推动无权而便秘中满,舌苔黄腻不燥者,用黄芪升举下陷之气,中焦推动有权,则便秘中满自解。此二种用黄芪量,重30g以上,甚则120g,常配伍当归用之。举此二种,可得知津液荣枯,在舌苔表现,为决定用黄芪与否之关键。
5、《蔡小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上蔡小荪经验:
阴挺: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膨出。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且黄芪分量宜重,可用至30~90g,以增强益气举陷之力。
若是中风偏瘫,血压偏高者,黄芪用量宜在50~70g,因黄芪用量在15g左右有升高血压作用。
临床证明黄芪与党参合用治疗肾炎性尿蛋白有效。治疗肾病综合征,重用黄芪70~100g可促进尿蛋白的消退。
五、用药注意
1、用法用量
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一日10—30克,大剂量可用至60—90克,甚至更多。
(1)、张仲景用黄芪有一个剂量段:黄芪大量治疗水气、黄汗、浮肿(5两),中量治疗风痹、身体不仁(3两),小量治疗虚劳不足(1两半)。现代应用可以根据张仲景的用药经验适当变化。如用于治疗浮肿,量可达60--100g,治疗半身不遂,可用30--60g;用于上消化道溃疡,可用15--30g。
(2)、每天用生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对于气虚不固的自汗效果不错。
(3)、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单水煎后代茶饮用,或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很好。
(4)、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5)、还有些人喜欢在做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2、临床注意
(1)、黄芪质地干燥,有伤阴血之弊,所以,应用黄芪时最好配伍滋阴养血之品。
(2)、有经验说黄芪量大降压,量小升压,临床可作参考。
3、使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有湿之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不要吃黄芪。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升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附 老姬杂谈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是气虚导致的头晕,病程较长,病症较重,因病人家属要求速效,故而,一剂药之中黄芪的用量达300克。用后,当天就出现了严重的腹泻情况,病人自述上厕所都来不及,但身体没有其他的不适。第1天腹泻10余次,第2天腹泻5、6次,第3天基本无腹泻,用药3天之后,头晕消失。
这里有个问题,用大剂量黄芪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腹泻现象?
有是证,用是药,病人是气虚所致,用黄芪补气为正治,但黄芪药材为根,大剂量应用之后,沉重下达,健脾而利腹部之湿,由于剂量过大,故而,腹泻严重。湿邪渐少,所以,腹泻次数减少。治病求本,气虚得补,头晕之证自然得消。
2013-01-26 23:00 5楼
恭喜楼主!
2013-01-28 08:54 6楼
很好!上网订一本学习。
2013-01-28 13:12 7楼
恭贺
2013-01-28 19:15 8楼
先生真是搜集了很多经验,翻了很多书
2013-01-30 08:10 9楼
苍山老酒 说:
恭喜楼主!

谢谢。
2013-01-30 08:10 10楼
佛手 说:
很好!上网订一本学习。

谢谢,老朋友。
2013-01-30 08:11 11楼
王家祥 说:
恭贺

谢谢您。
⬅ 神奇的参苓白术散 老茶馆 浮小麦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