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医201210:请不要再提“中医治本 西医治标”(二)

2013-03-05 21:40 楼主
传说中医201210:请不要再提“中医治本 西医治标”(二)(传鹏20120904)
上期谈到就“病人为本,医工为标”、“藏为本,象为标”所示的诊治思路和原则而言,中西医并无本质区别,不存在“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差异。这期我们只聊另外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标本——“先病为本,继病为标”。
中医所谓“先病为本,继病为标”是从病症出现的时序先后提出的,也有说成“旧病为本,新病为标”,其内核思想可以通俗理解为:时序上先后出现的病症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先出现的病症往往是其后病症出现的原因或基础,因此前者犹如树根,是根源为本,后者则是发展变化的结果为标。由于这一标本关系中,先发生的病症,很多时候是慢性长期存在,表象上看起来发展较缓;而由于机体长期受宿疾耗伤而底子薄弱,很多时候为标的继发病症的出现则显得较为急。由此又延伸出另一句话“缓病(症)为本,急(疾)病(症)为标”。正因为此“标本”二者的因果关系和缓急不同。对于该治标还是治本,中医对此并不是一成不变,首先“治病求本”,强调应该尽可能地治疗基础性的先发病症。同时由于危及生命缓急情况不同,又有当继发病症威胁生命情形急迫时“急则治其标”;当情况缓和时“缓则治其本”;在“标病”、“本病”都很危急(缓和)时“标本同治”。
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华古先贤们的智慧。对于这一标本论治思维法则,中医早在成编不晚于汉代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了全面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上面的总结去读一下《素问·标本病传》篇。但我们于此,尚不必与西医对比,即可看出,就此标本而言,中医并不是偏执地强调“治本”,不同的情况之下,也并不意味着“治本”就更高明。
与之相较,虽然中医认识超前了数千年,但不可否认西医诊治思维原则上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西医学有“原发疾病”、“基础疾病”等概念,对应中医此处所谓“本”的“先病”;有“继发病症”的概念,对应所谓“标”的“继病”。同样强调两者的因果关系,诊治上同样强调治疗“原发疾病”和“基础疾病”,同样有“标本缓急”的不同。例如,先有高脂血症而后有高血压之后又继发了心脏病、肾病。那么彻底治愈高脂血症是治愈高血压的根本;控制好高血压又是保证心脏病、肾病远期疗效的根本。在高血压危险性不高时,可以直接治疗为“本”的高脂血症即可(缓则治其本)。但当血压很高,情形严重的时候,该降压还得降压(急则治其标)。当高脂血症、高血压长期存在,出现的心脏病或肾病未见危急的时候,降脂、降压、维护心肾功能可以齐头并进;当高血压危象同时出现了心衰或肾衰的时候,则又需要降压、抢救心衰肾衰同时实施(标本同治)。
此例所举是西医的病症情况,在中医上也可以见到对应的病机传变情况:病本脾虚蕴湿,湿阻气机而肝郁积热,湿热相合而痰气凝聚,郁热伤阴,肝阳上亢,化风挟痰而上扰清空;痰气郁结,淤阻脉道而胸阳痹阻;肝木耗伤,子盗母气而肝肾同病……这些都是前述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患者在中医门诊常规而常见的病理病机,通常有平陈汤、二术二陈汤、香砂六君汤、开郁二陈汤、柴平汤、温胆汤、蒿芩清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血府逐瘀汤、开胸散结饮、一贯煎、滋水清肝饮、潜阳愈风丹……等等或“治本”或“治标”或“标本同治”的治法方药。
总之,就“先病为本,继病为标”所示“标本论治”而言,在诊治思维原则上,中西医还是相通,没有“谁治标、谁治本”的差异。(未完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彭履祥:读书习艺贵权变 老茶馆 方剂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