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的康复治疗(二)

2013-03-17 01:37 楼主
小儿咳嗽的康复治疗(二)
二、热咳
(一)、外治
外感风热风温, 发热、体温高,咳嗽,甚则喘息,“加味麻杏石甘汤”(《当代中药外治临床精要》施治:麻黄10克、生石膏60克、生明矾60克、栀子15克、杏仁15克、甘草10克、白芥子5克、柴胡10克、陈小粉(面粉)60克,共为末。每次取药粉适量,用鸡蛋清调成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共敷三日,为一个疗程。
(二)、内治
1、咳嗽,无恶寒,身微热,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主之:杏仁(打)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桑叶7.5克、菊花3克、桔梗6克、甘草2.5克、芦根6克,水煎温服。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咳等症,主要是身有微热或不热,以咳嗽为主。如果发热较重,加牛蒡子、生石膏、栀子;尿黄,加白茅根;春季流感,酌加板蓝根、大青叶、贯众、蚤休或拳参,清热凉血抗病毒。“若风热上受,发热口渴,面赤,咳嗽微烦,舌红苔白,脉浮数,无汗或汗出不彻,治宜疏风清热,通阳宣肺,桑菊饮合葱豉汤加减。表闭抽风,加钩藤一钱半,蝉衣一钱;喘憋痰多,加莱菔子一钱半,前胡一钱。若热较甚,合银翘散加减”(《蒲辅周医疗经验》)。
2、风寒化热(初感风寒,从热而化),或外感风温犯肺,发热,咽痛,咳嗽,痰带黄色,治宜清热化痰利咽,“清宣加味甘桔汤”主之(李霜诚《药用当而通神》):荆芥6克、薄荷6克、前胡9克、牛蒡子9克、浙贝母9克、杏仁9克、桔梗9克、枳壳9克、芦根12克、甘草6克,水煎温服。
方中荆芥、薄荷疏风散热,牛蒡子、桔梗、芦根,清热解毒利咽,前胡、杏仁、浙贝、枳壳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甘草健脾和中,对风热咳嗽,有效而快捷。
3、外感风邪,入里化热,肺热壅盛,高烧,口渴,咳喘气急,有汗或无汗,舌苔黄,脉浮数,治宜宣肺清热,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主之:麻黄9克、杏仁(打)9克、生石膏(打,先煎)18克、炙甘草6克,先煮麻黄,去上沫,加诸药续煎,取汁温服。流感,热甚,酌加荆芥5克、薄荷5克、前胡6克、牛蒡子6克、板蓝根9克、大青叶9克、黄芩5克,以清热解毒;有痰,加浙贝母6克;尿黄加车前子5克;高烧抽风或预防高烧表闭抽风,加钩藤6克、蝉蜕5克。
4、痰热犯肺及肺热雍盛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稠,口干欲饮,咽喉痒痛,舌红苔黄,脉滑数,“黄芩知母汤”主之(《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黄芩12克、知母12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本方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本方以黄芩、知母、杏仁、桔梗宣肺清热,二陈汤化痰止咳,故对肺热痰盛诸症有效。若热盛加栀子;久咳或有伤阴征象者加沙参;咳甚或兼喘加桑白皮、葶苈子;兼表证加葛根、防风;腹胀纳少加厚朴、鱼腥草。
5、外感风热风温,高烧已退,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辘辘,听诊双肺罗音长久不消,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二个月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滴注)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治咳嗽长期不愈,或伴低热不退者,“前胡止嗽散”主之(郭永来《杏林集叶》):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杏仁5~10克、甘草5~10克、枇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黄10~20克、贝母5~15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水煎温服。
本方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如咳嗽兼喘,以麻黄易荆芥,喘不甚重者宜,重则非本方所治。午后低烧不退,可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外感风邪较重者可加防风。全瓜蒌用于痰涎黏稠垢腻或大便干结不爽,否则不用。本方治“有痰的风热咳嗽”,干咳无痰,非本方所宜。
6、风寒束于外,痰热蕴于内,咳嗽气喘,痰多而黄稠,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浮数,治宜宣肺清热,降逆化痰,“定喘汤”主之(《摄生众妙方》):白果(去壳,砸碎,炒黄)9克、麻黄6克、苏子6克、甘草3克、款冬花9克、杏仁4.5克、炙桑白皮6克、黄芩4.5克、法半夏9克,水煎服。
7、慢性咳嗽属外寒内热兼痰者,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黏,咳嗽夜甚,胸闷喉痒,日久不愈,岳美中“锄云止咳汤”主之:荆芥6克、前胡9克、白前6克、杏仁9克、贝母9克、化橘红6克、连翘9克、炙百部9克、紫菀9克、桔梗6克、甘草3克、芦根24克,水煎服。痰多难化,加海浮石9克;兼喘促加紫苏子9克。
8、咳嗽,喉痒,经久不愈,痰少或无痰,“止咳汤”主之(《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前胡6克、杏仁9克、桔梗6克、甘草6克,水煎服。风寒加苏叶、荆芥;风热加桑叶;咳而呕加枇杷叶;痰多加浙贝母;胸闷痛加或大便干结不爽,加全瓜蒌;痰不易出加蜜炙远志;咳嗽剧烈加蜜炙百部;尿黄加车前子;兼阴虚肺燥,加沙参、山药、梨子皮。
医案:广东中山市林某2013年3月1日远程电话咨询小儿咳嗽,男,一周岁半,起初小儿外感风寒咳嗽,自用止嗽散,效而未愈,渐至郁寒化热,鼻塞不通,咳嗽有痰,微黄稠,有时还鼻流清涕,大便不爽,嘱其用止咳汤加苏叶、荆芥、浙贝母、全瓜蒌,1剂效,3剂诸症好转,不料小儿不耐药物之寒凉,大便稀溏,又咳嗽有痰,仍用止咳汤加味:前胡6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甘草3克、姜半夏6克、茯苓6克、苍术6克、干姜3克、白前6克,1剂效,咳痰减轻,大便不再稀溏,2剂之后,已不咳,但尚有余痰未尽,改用“百部五味汤”减杏仁、枇杷叶:蜜炙百部6克、紫菀6克、款冬花6克,2剂愈。
9、小儿咳喘,经西医长时间输液治疗后,虽然咳嗽已止或仅有稍微咳嗽,但痰鸣仍久久难除,极易再度引起咳嗽,迁延难愈,“化痰散”主之(吴松《杏林阐微--三代中医临证心得家传》):川贝母、紫菀或款冬花(文火炒干)各等份为末,一般1岁以内,每次服1克;1~3岁,每次服用2克。皆为每天服用2次。也可视年龄大小配以汤剂,水煎服。如仍有微咳者,以川贝母配款冬花;如以痰鸣为主者,则以川贝母配紫菀。若用超微中药颗粒剂,常用包装川贝母为3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一般即以此剂量应用于3岁内小儿,可兑少量白糖以便于服用。
10、外感证后,咳嗽有痰,或干咳痰少,久而不愈,“百部五味汤”主之(《名医临床效验小方》):蜜炙百部9~15克、紫菀9~12克、款冬花6~9克、杏仁9~12克、枇杷叶9克。热郁于肺,干咳无痰或痰少,加百合9~21克。外感证后,咳嗽有痰,加桑白皮9克以泻肺火而行痰水。此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
11、阵发性剧咳,夜间尤甚,咳时面赤气逆,引颈屈腰,饮食不尽,甚则白晴红赤,目胞微肿,舌红,苔少,脉滑数有力,证属郁热壅肺型顿咳(百日咳),“百部四味饮”主之(《名医临床效验小方》):蜜炙百部6克、贝母4.5克、沙参9克、前胡4.5克,水煎取汁,于药内溶白糖适量服之。以上为5岁小儿用量,适于肺气失宣属郁热型者。临床上可视患儿年龄、体质,酌情随证加减运用。热邪久羁不解,灼伤肺阴,舌红,苔少,加麦冬6克、五味子3~4.5克以滋阴润肺、敛肺生津。顿咳几乎消失,为穷追余邪,巩固疗效,宜投滋阴润肺、敛气止咳之剂,处方:炙百部3克、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煎水代茶频饮,连服7天。
12、风热咳嗽,表邪已解,表证已减,“麻黄四味汤”主之(《名医临床效验小方》):麻黄6~9克、杏仁6~9克、桑白皮9~12克、桔梗6~9克。痰多,加二陈汤:陈皮6~9克、法半夏6~9克、茯苓9~12克;肺中郁热,痰黄稠,加黄芩6克、枇杷叶6~9克;肺中伏火,咳嗽夜重,舌淡红,苔微黄,加麦冬9克;咽痛加马勃6~9克。
13、痰热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难咯,胸膈痞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或“小陷胸汤”主之。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陈皮30克、杏仁30克、枳实30克、黄芩30克、瓜蒌仁30克、茯苓30克、胆南星45克、制半夏45克,为末,姜汁为丸,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此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或取药适量,水煎服。
小陷胸汤(《伤寒论》):黄连6克、瓜蒌15克、制半夏12克,水煎服。大便不爽,用全瓜蒌;大便通畅,用瓜蒌皮。此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3-17 06:38 2楼
真正临床上效果如何
2013-03-17 07:58 3楼
也算增长见闻吧!
2013-03-17 10:09 4楼
hg107 说:
真正临床上效果如何

是呀,到底效果怎么样呀?
2013-03-17 10:42 5楼
放心,百用百灵。作为论坛学术组讲师,非真不言。
2013-04-11 19:33 6楼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2013-04-12 00:47 7楼
hg107 说:
真正临床上效果如何

非真不言,疗效肯定,但贵在方证相应
2013-04-12 19:55 8楼
学习了,希望能多看到一些关于小儿的文章
2013-04-17 11:23 9楼
学习了,老师总结的很好,如果再多发些病例就更好了。
2014-07-22 19:44 10楼
外治用鸡蛋清过于麻烦,可否用蜂蜜或别的什么代替不,,,
2014-07-22 19:49 11楼
辩证过于繁杂,宛如教科书,临床使用反倒有点无所适从,小儿咳嗽,但分寒热即可,,,
⬅ 颈椎病的混淆与治疗 --- 我的体验 老茶馆 平躺时向上挺肚子觉尾骶痛是堵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