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二年半的三七、伏苓,现在来反馈下。。。

2013-03-25 14:24 12楼
天疱疮是一组严重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病。
病因:本病病因尚未阐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的特异抗体(又称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血清中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天疱疮抗体的反应部位病理组织学上是天疱疮的发病部位(棘解离发生的部位)。本抗体作用在表皮细胞间的结合部。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生于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采用lever分类法,即1.寻常型天疱疮,约占2/3.2.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约占15%。增殖型天疱疮,约占3%。
(一)寻常型天疱疮;在皮肤上突然发生黄豆大至蚕豆大水疱,有时可达核桃大,疱壁多薄而松弛,疱液开始清亮,以后混浊含有血液,疱破溃后形成疱液结痂、糜烂、常有特异的腥臭。在外力作用下,表皮极易剥离,或轻轻地压迫完整的大疱,疱液即在大疱内从压迫点向四周扩散,为nikolsky 征阳性。其发生机理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发生棘松解,而缺乏表皮细胞的内聚力。
一般仅有轻痒,治疗后留有色素沉着,不留疤。约有80%患者累及口腔,外阴及眼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顽固的糜烂极易出血范围广,烧灼痛明显、常常是本病的早期症状。
疱疹可以发生于各部位,背部,腋窝部及鼠蹊部则更容易发生。
水疱泛发全身,出现广范围的糜烂面,易并发感染、发烧、全身衰弱等症状。
(二)增殖型天疱疮: 是寻常性天疱疮的异型,皮损好发生于头面、腋下、胸背等处。初起为松弛的水疱,nikolsky 氏征阳性,破溃后形成糜烂,乳头伏增生,表面污秽,结痂 、有恶臭。
常侵犯口腔、鼻腔、阴唇、肛门等处粘膜,水疱极易开成糜烂面。
自觉症状不明显,有时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病变时轻时重,往往持续多年。
有人认为增殖性天疱疮可分为两型:①重型(neumann型)多与寻常性天疱疮相移行。②轻型(hallopeau 型)无明显水疱仅在间擦部位出现小脓疱和乳头状增生。临床上和增值性皮炎难以区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本病在表皮细胞间有igg沉着。
(三)落叶型天疱疮:在正常皮肤上或红斑上出现松弛的水疱,特征是极易破溃并形成油腻状结痂,出现限局或广泛性的剥脱,有腥臭。有时患处皮肤潮红肿胀及叶状痂皮,类似剥脱皮炎损害。nikolsky征阳性。
皮损多发生于头、颜面、胸、背部。口腔粘膜很少受累。自觉瘙痒,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四)红斑型天疱疮:本病亦称sener-usher症候群、脂溢性天疱疮,是落叶型天疱疮的异型,以红斑,小水疱为主,nikolsky氏征阳性可覆有鳞屑、结痂、好发于头部、面颊及胸背部。面部皮损分布多为蝶型红斑,酷似红斑狼疮。头部、胸背部多覆有脂溢性结痂,和脂溢性皮炎相象。
一般很少播散全身,预后良好,不累及粘膜,全身症状轻微。本症最后可以发展为落叶型天疱疮。
[治法]:泻火,除湿,养阴益气
茵陈15 萆解15 白藓皮15 苍术9 薏苡仁18 麦冬12 玄参12 石斛12 生地15 太子参15 丹参12 黄柏12 扁豆15 金银花15


中医治疗天疱疮的偏方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平凡病,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表现为小儿头面肢体起疮泡,大小不一,如汤火烫伤之状,泡色透明,内含浅黄色浆液,此愈彼起,绵延不愈。
心脾湿热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主方清脾除湿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土茯苓30g,生地黄25g,连翘15g、茵陈15g,黄芩12g、栀子12g、泽泻12g、枳壳12g,白术9g、苍术9g、淡竹叶9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剂。便秘者,加大黄12g(后下)、玄明粉15g(冲)。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黄连9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
脾虚湿盛型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渗湿。
【方药】主方参苓白术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25g,茯苓30g、薏苡仁30g,白术15g、扁豆15g、山药15g,苍术12g,陈皮5g、炙甘草5g,砂仁6g(后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阴伤津耗型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 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 养阴生津润燥。
【方药】主方滋燥养营汤(王肯堂《证治准绳》)合增液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当归9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白芍15g、玉竹15g、金银花15g,黄芩12g、玄参12g、麦冬12g,生甘草6g。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气阴两伤者,可加太子参30g,或用西洋参6~9g另炖服。

张某某,男,58岁,工人。因周身红丘疹样损害3个月,大疱糜烂7天,伴瘙痒,于1998年3月28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12月份全身皮肤瘙痒陆续出现红丘疹,逐渐扩展成红斑,抓后糜烂,当地对症给予口服抗组织胺及外用药效果不明显。1周前,头面、躯干、四肢广泛地出现大疱性损害,口腔内也有损害,外阴部无损害,出现大疱及糜烂后,体温即升高每日在39℃左右,进食尚可。1周来当地医院给强的松40mg/d, 皮肤损害不能控制,入院检查:体温39℃,脉搏110次/分,血压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上下眼睑轻度肿胀,皮肤科检查全身广泛的黄豆至鸡蛋大小的水疱,初起的水疱疱液清凉,陈旧的水疱疱液混浊,水疱的基底均为正常的皮肤,疱壁较薄易破,破后的水疱为融合或散在的鲜红色的糜烂面,易出血,部分创面有少许的纤维素样的物质附着,水疱为群集的,上腭部有甲盖大小的溃疡,无水疱。龟头及其它粘膜部未见水疱及糜烂面,肛门周围也有与其它部位相同的水疱,尼氏征(+)。入院诊断:(1)天疱疮?(2)类天疱疮?给予强的松60mg/d,及维生素、抗生素等其它辅助药物,病情不能控制,于4月2日加大激素用量,强的松120mg/d。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表皮内可见一嗜酸性白细胞小脓疡,真皮内漏满散在的嗜酸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杂以淋巴样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诊断为类天疱疮。4月20日强的松增至150mg/d,病情仍未彻底控制,并且出现激素性糖尿病,尿糖(++++),遂请中医会诊。初诊:症见患者精神委靡,痛苦面容,周身乏力,站立困难,四肢躯干仍有散在的新起的水疱,旧的水疱大部分已破裂,水疱破裂处糜烂面渗液较多,有腥臭味,身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细。证属脾虚湿盛,兼有热毒。

治宜健脾除湿,佐以清热。处方:茯苓15g,白术18g,扁豆20g,薏苡仁15g,泽泻12g,车前子15g,牡丹皮20g,黄芩20g,蒲公英30g,天花粉15g,沙参20g,山药30g,金银花15g,3剂。4月27日复诊:患者服药后病情减轻,守原方再进4剂。5月2日患者精神好转,体力渐增,水疱消失,糜烂面渗液明显减少,身热除,心烦口渴减轻,舌淡红、苔微黄,原方去牡丹皮、蒲公英、车前子,5剂。5日后病情明显好转,糜烂 面渗液已很少,改方:茯苓12g,白术12g,扁豆12g,薏苡仁15g,黄芩10g,天花粉10g,山药20g,沙参18g,党参18g,玉竹15g,5剂。药后患者心烦口渴消失,微感乏力,糜烂面全部结痂,有的痂皮已脱落,舌淡红、苔白,脉平缓,上方去玉竹,加黄芪18g,5剂,以巩固疗效。2月后病情无反复,于1998年7月20日出院。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类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全身泛发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水疱是张力性大疱,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火赤疮”相类似。如《外科大成》记载:“天疱疮者初来白色燎浆水疱,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本例患者由脾虚湿盛、热毒内蕴所致,治宜选用健脾除湿、清热解毒之药。方中山药、白术、扁豆、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黄芩、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牡丹皮清热凉血,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天花粉、沙参养阴清热生津,使湿热清而阴不伤,全方共奏健脾除湿、清热解毒之效,药后脾健湿除热清而病愈。

本文来自:求医网
http://zyk.qe.cn/HTML/119622.shtml



天疱疮的常规中医治疗方法

天疱疮多因心火妄动,脾虚失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心火脾湿交蒸,兼以风热、暑湿之邪外袭,侵入肺经,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肌肤而发。湿热邪毒蕴久也可伤阴,而致血燥津耗。辨证一般可分心脾湿热型、脾虚湿盛型和阴伤津耗型。治疗方法分别宜采用清热利湿解毒、健脾渗湿和养阴生津润燥,并宜结合外治法。

一、天疱疮的内服疗法

1、心脾湿热型

【证见】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2、脾虚湿盛型

【证见】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渗湿。

3、阴伤津耗型

【证见】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治法】养阴生津润燥。

二、天疱疮的外治疗法

1、皮疹泛发,糜烂面积比较大,渗液较多者,可用金银花、地榆、苦参、九里明、黄柏各120克,煎水作温水药浴。

2、渗液减少后或原来渗液不多者,可外涂青黛散油或黄连素锌氧油。

3、渗液很少或基本无渗液者,可外扑石珍散。

4、大面积糜烂者,有条件宜采用暴露疗法。其方法是:小心清洁皮损后,将患者暴露于空气清洁的隔离室的无菌床上,保持室温在25-28%:,并可在皮损上用药,医护人员必须注意无菌操作。

5、口腔糜烂者,可用银花、甘草水含漱,再用西瓜霜、喉风散或青黛散外扑。

天疱疮的中医对症治疗方剂

1.心火脾湿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方药选用清脾除湿饮加减:土茯苓30克,生地黄3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绵茵陈15克.黄芩12克,山桅子12克,泽泻12克.枳壳12克,白术9克,苍术9克,淡竹叶 9克,生甘草6克。
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12克(后下),玄明粉15克(冲)通腑泻热;火毒较盛者,去白术、苍术,加水牛角30—60克(先煎)清热凉血解毒.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黄连9克清热泻火解毒;湿盛者,加生薏苡仁30克,车前子15克利湿。
2.脾虚湿盛 治则健脾除湿,方药选用参芩白术散加减:党参25克,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白术12克,炒扁豆15克,山药15克,苍术12克,陈皮5克,炙甘草6克,砂仁6克(后下)。
加减 湿重者,加萆薢15克,白茅根12克,车前子15克利水渗湿。
3.阴伤津耗 治则养阴生津润燥,方药选用滋燥养营汤合增液汤加减: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玉竹15克,金银花15克,当归9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生甘草6克。
加减 并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者,属气阴两伤,可加太子参30克,或除服上方外,加用西洋参6—9克另炖服。热象不明显者,可去黄芩。

天疱疮的中西医治疗
治疗
1.皮质激素:主要使用强的松龙(Prednisolone)或强的松(Prednisone)40-60mg /日,也可以视病情用氢化考的松300mg 静滴,病情控制后有计划缓慢的减药。直至强的松龙或强地松10-15mg/日维持量。
2.免疫抑制剂:主要选用环磷酰胺100mg /日(每公斤约2mg ), 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零。或硫唑嘌呤50mg/2次/日。
3.金疗法:对于一般疗法难以治疗的,特别是对久治不愈的粘膜糜烂,本疗法可以作为补充疗法。主要使用硫代葡萄糖金(Gold thioglucose)用法为每周或隔日一次肌肉注射,逐渐增量。
第1→第4周一次10mg。第5→8周一次25mg。第9→第12周一次50mg→ .第13周后一次50mg。总量可至1000mg。
4.血浆去除方法(Plasmapheresis):本疗法目的是将患者血浆中的异常蛋白成份特别是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及其他有害的非扩散物质除去,代之以健康人的新鲜血浆,新鲜冻结血浆或者白蛋白制剂,本法对因皮质类固醇引起副作用者是一种补充疗法。1000ml /日,连续3天为1疗程,每周进行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5.中医治疗:
a、毒热炽盛型:法宜清热解毒,凉血清营。方用生地炭.双花炭、莲子心、白茅根、花粉、地丁、生枝、蚤休、生甘草、川连、生石膏、高烧不退者加犀角0.5克,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b、心火脾湿型:法宜清心泻火。方用茯苓、白术、苍术、黄苓、生地、泽泻、生甘草、连翘、元明粉、灯心、竹叶、枳壳。高烧者加玳冒,生石膏、心火炽盛者加莲子心、黄连、口腔粘膜糜烂者加金 莲花、金雀花,大便干燥者加大黄。
c、气阴两伤型:法宜益气养阴,清解余毒。方用西洋参、南北沙参、石斛、黑元参、佛手参、生芪、干生地、丹参、双花、公英、二冬、玉竹。
6.视病情需要加强支持疗法及抗感染治疗。
7.局部疗法:以暴露为好,可以用抗感染的涂膜剂或2%龙胆紫液。口腔粘膜损害可用含有表面麻醉剂及抗菌素的药物,如1%达可罗宁,1%新霉素液嗽口。

天疱疮患者的饮食

注意饮食有利于天疱疮患者的患者康复,那什么样的饮食才好呢?
1、首先是高蛋白饮食,可以及时补充由皮肤丧失的营养成分。如燕麦、猪心、豆腐皮、花生、猪肉(瘦)等。
2、高热量饮食,如蜂蜜、糖、动植物油等。
3、高维生素饮食,如谷类及新鲜蔬菜等。
4、低盐饮食。低盐饮食指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克,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氮化钠。

天胞疮偏方
所以,我查了一天的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等,上面有些记载,太偏门的方子我不敢乱介绍给你,但是我觉得这个肯定很安全,不然你试试,就是用糯米,也就是江米,泡米的水擦洗全身,然后,把糯米蒸上,待糯米半熟的时候收集蒸气水,涂在疮口上,糯米继续蒸,等糯米蒸粘了,凉一下,还有一点余温的时候,将糯米涂在你妹妹的身上,我想你多试几次看看,这个方法,操作会稍微麻烦点,但是花费没那么高,材料也相对好找,希望有效!
2013-03-25 16:04 13楼
能否问一下楼主,您是怎么服用法?磨粉冲水喝还是煮水喝?
2013-03-25 16:16 14楼
三七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效么?强直是不是也比较适合吃呢
2013-03-25 17:21 15楼
呼唤牙混混。。
2013-03-25 19:03 16楼
qiaoying 说:
呼唤牙混混。。

2013-03-25 19:51 17楼
孙洪彪 说:
跟三七无关

个人觉得不可主观认为腰痛与三七无关,我在论坛里已经看到多个网友反馈吃了三七泽泻膏导致腰痛的例子,在百度上也可查到相关案例,说明确实有部分人的体质对三七是不合适的,当然这并不是三七之过。有些人认为楼主的腰痛是因为天门冬性寒,得出这种结论的根本没仔细看楼主的服用时间。楼主是从10年9月开吃三七茯苓,半年后开始腰痛,那也就是11年4月份,这半年里,楼主并没有加入天门冬,而是在11年10月才改为天门冬三七。说明在11年10月份之前的腰痛与天门冬根本扯不上关系。最近半年腰痛加剧,可能是三七服用时间长了导致症状加重,也可能是天门冬在里面起了推波助澜之效。三七导致腰痛确实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答案,但从中医理论来说,活血之品必耗气,因肾主腰,所以肾气必受损,所以对于肾气不足的人来说,服用三七时间长导致腰痛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2013-03-25 20:38 18楼
杨凡 说:
个人觉得不可主观认为腰痛与三七无关,我在论坛里已经看到多个网友反馈吃了三七泽泻膏导致腰痛的例子,在

我觉得三七无过,配药的问题:从左边腰痛查不出原因来看,阻在经脉,应该是肝经。泽泻泻肾,茯苓泻脾,天门冬泻肺,这些药也有泻心的作用,唯有肝阴独盛,肝经病有腰痛,左升不行,就发为左腰痛。针灸可针左太冲透行间。中药可加酸药来泻肝如芍药木瓜什么的。或每天用一杯醋来下药。
2013-03-26 07:24 19楼
杨凡 说:
个人觉得不可主观认为腰痛与三七无关,我在论坛里已经看到多个网友反馈吃了三七泽泻膏导致腰痛的例子,在

三七,不但活血,还能止血,且与人参近亲,兼有补性。

先生的说法是否有点牵强呢?
2013-03-26 07:38 20楼
楼主一直在用的糖皮质激素,或许更值得注意
⬅ 道不清的中医 老茶馆 中医治疗盆腔炎比西医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