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辨治

2013-04-19 16:30 楼主
小儿腹泻辨治
一、风寒泻
泄泻清稀,带有泡沫,其气不臭,小便清长,大便青色或淡黄、淡绿色。起病急,病程短。有时伴有风寒表症(打喷嚏,鼻流清涕)。肛门色淡,皱褶潮粘。
(一)、内治法
风寒泻的病机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内服中成药“藿香正气丸”(片、胶囊)。也可用“理中汤”以苍术易白术(党参6~10克、苍术6克~10克、干姜3~6克、炙甘草2~3克),水煎服。轻症也可内服“止泻散”(苍术、山楂各等份为末),1岁以下,每次1克;3岁以下,每次1.5克;每日4次,糖水温服。久泻必伤脾阳,加炮姜同用。
(二)、外治法
1、小儿水泻方:黄丹、枯矾各3克,生姜片、葱白捣泥敷脐。寒甚手足厥冷加白胡椒7粒。一般1次效,2次愈。治疗失当,脾阳受损,迁延成虚寒泻,本方无效。
小儿水泻医案:96年夏秋季,薛氏小儿,半周岁左右,腹泻已12天。先于古城地方医院输液治疗,花去100元,不效;又赴肥东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4天,花去医疗费200元,又不效;再赴合肥检查,连同开支,计花去470元不愈。遂邀我诊治。症见蛋花样浠水便,色蛋黄,小便清白,无感冒等兼症,此属“风寒泻”,用“小儿水泻方”(黄丹、枯矾各等份),葱白、生姜共捣敷脐,家长自敷2次,由于方法操作不当,药物不能紧贴脐,故未见明显效果,仅泄泻次数减少。我亲自操作,当日缺胡椒,入丁香粉代之,合黄丹、枯矾同捣敷脐,一次即效,续敷1次而愈。患儿父母感激异常,执意要付给我医疗费40元,我坚辞不受,仅收10元。后患儿父亲又买了20多元食品前来致谢谢。
2、萸椒粉:炒吴茱萸粉、白胡椒粉以3:2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温开水调敷脐,每日2次,一般1--3天愈。
3、苍耳膏:鲜苍耳草二份、生姜一份,熬制成膏药贴脐。治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可掺“萸椒粉”外贴。
4、止泻洗方:白胡椒10克、艾叶15克、苍术15克、透骨草10克、吴茱萸5克,煎水温洗小腿并浸泡双足,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
本方温脾散寒,除湿止泻,良效。用于虚寒腹泻,效果也佳。本症也可用“藿香正气散”改为煎剂洗腿泡足,所谓“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所异者法耳。”伴风寒表症者,外治的同时配合内服“柴胡饮冲剂”可解表散寒。
5、九香散:吴茱萸30克、苍术30克、丁香15克、肉桂15克、干姜15克、小茴香15克、草果15克、木香15克、白胡椒10克,共为末备用。每次取适量药粉醋调敷脐,或用纱布袋包药粉固定于脐。八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醋调敷脐。本方为笔者临床经验方,良效特效,用药1--2天即愈。用于治疗风寒泻、虚寒泻,效果均佳。
6、大蒜头(不去皮),热灰中煨熟或面裹煨,去皮捣烂敷脐。
曾用本方治一例5岁小儿腹泻,无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敷脐一次即愈。《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大蒜:“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攻冷疾,治暴泻腹痛”。
7、“腹泻灸”(广东太阳神集团生产的太阳灸系列)外贴脐部。腹泻灸由自动发热体和热熔药膏组成,其主要药物成份有:吴茱萸、肉桂、丁香、肉豆蔻、芘澄茄、香附、胡椒等。用法用量:外用,贴敷神阙穴(肚脐)。急性腹泻:每日1贴,每贴12小时,4天一个疗程。
二、虚寒泻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不愈。多由风寒泻失治迁延而成或脾胃虚寒所致。面白神疲,形体瘦弱,四肢不温,睡时露睛,口唇淡白,大便多夹不消化食物,泻下粪色淡黄,质稀如水,或伴有泡沫及粘液。
(一)、内治法
1、理中汤加减:党参6~10克、炒苍术6~9克、炮姜6克、炙甘草3克、丁香5克、煨肉豆蔻6克、伏龙肝30克,先用伏龙肝煎汤代水,再入它药同煎,温服。
2、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片1.5~3克、党参6~10克、炒苍术6~9克、炮姜6克、炙甘草2~3克、丁香5克、煨肉豆蔻6克,水煎服。
(二)、外治法
“九香散”醋调敷脐。迁延性慢性腹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可制成药带围脐,晚敷晨取。也可外贴“腹泻灸”,用法用量:外用,贴敷神阙穴(肚脐)。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每日1贴,每贴12小时。4天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停止使用一天。一般通过4个疗程的治疗可有效防止腹泻的复发。
三、伤食泻
多由暴饮暴食或喂养不当所致。脘腹胀满,时有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不思饮食,嗳气腐浊,或欲呕吐。粪便酸臭或如败卵,多夹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或微黄。
(一)、内治法
1、苹果羹:青苹果1--2个隔水蒸烂,去皮饮其汁,能食者并食其果肉。每日早晚各服1次,一般一次即效,2~3日愈。本法尤适宜于夏秋季过食生冷而伤食者。
2、内服中成药“保和丸”。
(二)、外治法
1、芒硝20克左右敷脐,6~12小时取下,再以唾液调苍术粉纳脐中。夹寒湿者(多是过食生冷饮料所致)加“丁桂散”3克(丁香、肉桂各等份为末)或“萸椒粉”与芒硝同用。夹湿热者(苔黄腻、粪酸臭、小便黄)加“三黄粉”3克(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为末)与芒硝同用。
四、湿热泻
泄泻清稀,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有热烘气,或微见粘液。发热或不发热,小便黄,肛门肿胀、灼热、潮红、皱褶变粗。
(一)、内治法
车前子糖浆:车前子30克包煎至400毫升左右,加少量白糖频饮,1--3天愈。发热者同时作退热处理。
(二)、外治法
1、颠倒苦苍散:苦参、苍术各等份为末,醋调敷双足涌泉穴或脐。湿重于热,苍术、苦参之比为3:1;热重于湿,苦参、苍术之比为3:1。一般敷药2--3次愈。
2、苍术、苦参、黄连按2:2:1配治为末,醋调敷脐。
3、止泻饼:栀子、杏仁、红枣、葱头各7个,芒硝9克,麦面粉60克,白酒调敷尾骶骨部,1次效,2次愈。
五、脾虚泻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面黄体瘦,神疲倦怠,易患感冒,舌淡苔白。
(一)、内治法
1、山药散:土炒山药30克、焦神曲12克、鸡内金(微炒)6克为末,每日用量:6个月以内1.5克;6个月~1岁3克;1岁以上者每岁增服3克。服时加糖适量,开水调糊,分三次口服,5日为一疗程。
2、参苓白术散(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也可)
时见腹痛加木香,久泻不止,无积滞者加诃子、赤石脂固涩止泻;下泻清稀或水谷不化,加干姜以温中散寒;湿盛加苍术;食纳差加焦楂曲。
3、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
食纳差加焦神曲,葛根宜煨或米泔水炒,口渴则生用。适应症:脾虚泻兼夹湿滞,症见泄泻、呕吐、腹痛、苔腻或口渴不止者,用本方健脾化湿,理气止痛、升阳止渴。
(二)、外治法
止泻三角膏:麻黄10克、人参30克、白扁豆20克、陈皮10克、土炒白术20克、山药20克、砂仁10克、薏苡仁20克、黄芪20克、桔梗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麻油1.5千克,浸泡3天后文火煎50分钟滤油,入黄丹400克收膏。去除火毒后摊贴,每张膏药约8厘米见方,每贴约10克。贴脐,3天一换,3次为一个疗程,连贴1--3个疗程。本膏药兼防感冒。
适应症:、粪便稀溏或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或微绿色粪便;、时有腹痛;④、排便次数每日在4次以上。
六、“脚气型”小儿腹泻
“脚气型”婴儿腹泻,患儿母亲有隐性脚气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有泄泻,便色青,夹有奶块,次数频多,5~6个月的婴儿,泄泻已有4~5个月。、小便正常,饮食尚可,无脱水症,但面白神萎,烦吵不安,或有眼皮下垂,甚至抽搐易惊。、使用一般的中西药物,见效不大,反复不止。④、如停哺母乳,往往泻止,若继续又哺,泻即复发。这是因为乳母维生素B1摄入量长期不足,新生儿因此发病。
治疗方法:
1、嘱令停乳,暂以米汤代之;如要继续哺乳,乳母必须补充足够之B1方可。临床验证,乳母口服B1五天左右,患儿大便开始好转,七天后转为正常,粪色由青绿色转为淡黄色,日解大便1--2次,面色也转红润一些。此时还应继续服1--2周维生素B1以巩固疗效。若停服,则数天后患儿可复发。患儿可加服牛奶粉。
2、如无其他合并症,先消积化滞,兼扶脾胃即可,如:让患儿口服“山药散”。
3、患儿外贴“止泻三角膏”。
医案:97年夏秋季,某女,10个月,自出世一月后即腹泻至今,日泻3—4次,大便溏薄,粪色青绿,饮食尚可,小便正常。就诊时见其面白神萎。诊属“脚气型腹泻”,嘱其母口服维生素B1,并加喂牛奶粉,以补充患儿营养之不足。母服药5天左右,患儿大便开始好转,7天后患儿大便正常,粪色淡黄,日解大便1—2次,面色也转红润一些。后其母停服维生素B1,数天后患儿旧病复发。又嘱其母继续服用维生素B1,并给患儿贴敷“止泻三角膏”以健脾化湿(二张,贴脐,三天一换),六天后恢复正常。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5-18 16:20 2楼
您的这个小儿腹泻专题很好谢谢。可以配合捏积和刺四縫
2013-05-18 19:08 3楼
LZ的帖,家长至爱,力顶!!
2013-05-18 19:10 4楼
希望临床上多多出现这样为小儿疾病研究外治方法的善良医生!
2013-05-27 08:50 5楼
感谢分享
⬅ 西医排斥中医 老茶馆 抑郁证的针灸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