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家樞要淺注一

2013-05-07 20:15 楼主
<篇名>診家樞要淺注
書名:診家樞要、作者:滑壽、朝代:元、年份:西元1359年
淺注者:陳俊哲 www.cmedicine.org

<目錄>
<篇名>序
屬性:天下之事。統之有宗。會之有元。言簡而盡。事核而當。斯為至矣。百家者流。莫大於醫。醫莫先於脈。浮沉之不同。遲數之反類。曰陰曰陽。曰表曰裡。抑亦以對待而為名象焉。有名象而有統會矣。高陽生之七表八裡九道。蓋鑿鑿也。求脈之明。為脈之晦。或者曰。脈之道大矣。古人之言亦夥矣。猶懼弗及。而欲以此統會該之。不既太簡乎。嗚呼。至微者脈之理。而名象著焉。統會寓焉。觀其會通。以知其典禮。君子之能事也。由是而推之。則溯流窮源。因此識彼。 諸家之全。亦無遺珠之憾矣。

<目錄>
<篇名>脈象大旨
屬性:脈者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治。
按:診脈即查體內之氣血強弱,氣弱為不足,氣之有餘即是氣滯、氣逆,血弱為不足,血強有餘是管內水分過多的痰溼壅滯。故診氣表現有力無力,診血是血管血容量多寡,即血管大小。簡而言之:診脈查脈之有力無力、大或小而已。有力且大是痰溼氣逆、無力且小是氣血兩虛。

又長人脈長。短人脈短。性急人脈急。性緩人脈緩。左大順男。右大順女。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
按:性急脈急、性緩脈緩此是真有,但脈急者詢其個性必偏急,但性急者脈象並非必急,此是外部因素導致性急,非內在體質所導致的。脈弦滑數者性必急,脈小濡弱者性必緩。夫妻性均急者必吵架,性均緩者易生悶氣,一急一緩搭配者,緩者包容急者。

<目錄>
<篇名>左右手配臟腑部位
屬性:左手寸口。心小腸脈所出。左關。肝膽脈所出。左尺。腎膀胱脈所出。(命門與腎脈通)右手寸口。肺大腸脈所出。右關。脾胃脈所出。右尺命門(心包絡手心主)三焦脈所出。
按:如此配屬未見於臨床。六腑皆屬消化系統故屬脾即可。左右寸關尺分配心肝腎、肺脾腎,而左腎陰、右腎陽,如此即可,五臟統六腑,再延伸骨骼、肌肉、皮膚,人之一身即屬五大系統,探查五大系統之強弱,推測其間之生克,再輔以望診,即可推知內在病變。

<目錄>
<篇名>五臟平脈
屬性: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而長。脾脈緩而大。腎脈沉而軟滑(素問。心平脈。累累如連珠。如循琅 。 此長滑之象也。心為肝子。脈不離弦。故仲景謂心脈洪大而長。肺脈澀短。是動力不盛。而形體鋪寬也。)
按:若心脈是左寸,則六部形式各異才是平脈,那就甚難見到。若是六部均是浮大而散則是心病,六部皆是弦而長則是肝病,所以此條應為病脈而非平脈。

心合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軟者為散。肺合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澀只是來勢不勇。短只是寬軟不挺。)肝合筋。肝脈循筋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脈道如箏弦相似為弦。次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合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風輕 柳梢之狀為緩。次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腎合骨。腎脈循骨而行。持脈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為沉。次重而按之。脈道無力為濡。舉指來疾流利者為滑。(濡是脈體之柔潤。非脈應指無力也。)
按:此條是指分部的標準脈位,但分別過多,由皮膚至筋骨可達十五階段,不利實用,應粗分浮中沈即可,非此則病。如寸部中按才得即為不足,關部浮按即為太過。

凡此五臟平脈。要須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經曰。先識經脈。而後識病脈。此之謂也。(五臟平脈病脈死脈。素問玉機真藏平人氣象兩篇。言之至詳且密。此文所敘。乃從難經錄出。其義未全。)

<目錄>
<篇名>四時平脈
屬性: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長夏四季脈遲緩。
按:若因季節轉換即有變動,可見體質穩定性差,並非平脈。而且若是由秋轉冬,脈勢由毛浮轉成石沈,這是未有之事,太不合理,此條當刪,怎可因經典而沿用,誤導後世。

<目錄>
<篇名>呼吸沉浮定五臟脈
屬性: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其脈在中。心肺俱浮。浮而大散者心。浮而短澀者肺。腎肝俱沉。
牢而長者肝。濡而來實者腎。脾為中州。其脈在中。因指下輕重以定五臟。
即前所謂三菽六菽之重也。
按:此條如前。但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一般甚難理解。修行者解釋為呼吸之法,吸氣時存想氣由腳底升起入肝腎,呼氣時從雙手、頭頂由心肺呼出,簡而言之:氣在體內的流動是由下而入,再由上而出。

<目錄>
<篇名>三部所主
屬性:(九候附)
寸為陽。為上部。主頭項以下。至心胸之分也。關為陰陽之中。為中部。主臍腹 脅之分也。尺為陰。為下部。主腰足脛股之分也。
按:此條提示寸關尺三部可反應人體實質,如左頭痛應左寸有異,此為可信。有人全力發展此領域,每一部再劃九宮格,再結合下一條,可查到162處的異同,甚難。

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為九候也。浮主皮膚。候表及府。中主肌肉。以候胃氣。沉主筋骨。候裡及藏也。
按:此條的推廣是脈管中如有一小人仰躺,與全息論有關,查脈如同核磁掃描,實際操作甚難達到。

<目錄>
<篇名>診脈之道
屬性:凡診脈之道。先須調平自己氣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後二指。初輕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然後自寸關至尺。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
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看在何部。各以其部斷之。
按:此條提示診脈順序,先三指齊按,再分部查脈,但三只齊按後要稍微休息,讓脈氣再次舒暢才能正確查脈。而男左女右的查脈順序非必要遵守,重要在於能分辨六部差異,而有兩手同時按脈,也純屬故弄玄虛,因查脈後的比較是要記住在心而非手上,兩手同時按脈是無法六處皆用心體會的。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腑臟平脈。然後及于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腑臟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按:此條重出,無必要,又不合理。

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之內。大小浮沉遲數同等。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
按:平人之脈即氣血均勻,脈力不強不弱、脈管不大不小,脈速不快不慢,且在標準脈位,如此可稱平人。男女左右強弱相應,此非平人之脈,因不分男女而在氣血有所側重。

其或一部之內。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病脈之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在四肢。右脈不和。為病在裡。為陰。主腹藏。以次推之。
按: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在四肢,此說不可信,仍應以五臟分布而論,表證可見浮脈,或是右寸上浮亦可見表證。左脈心肝腎,為血為陰,右脈肺脾腎,為氣為陽。心臟部位偏左,故左寸查之。肺臟最高,故右寸查之。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凡脈之來。必不單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數。沉而緊。沉而細之類。將何以別之。大抵提綱之要。不出浮沉遲數滑澀之六脈也。
按:查脈須謹慎,三部九候的細查,絕不可能只得到一種脈象,可稱之複合脈,而且鮮見各部均等,六部必有高低不同,所以若見醫案多出單一脈象,則此書可廢矣。

浮沉之脈。輕手重手得之也。遲數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滑澀之脈。則察夫往來之形也。浮為陽。輕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之類也。沉為陰。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細牢實。皆重手而得之之類也。遲者一息脈三至。而緩微弱皆遲之類也。數者一息脈六至。而疾促皆數之類也。或曰滑類乎數。澀類乎遲。何也。然脈雖是而理則殊也。彼遲數之脈。以呼吸察其至數之疏數。此滑澀之脈。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也。數為熱。遲為寒。滑為血多氣少。澀為氣多血少。所謂脈之提綱。不出乎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夫表裡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裡。診為濕為實。遲為在藏。為寒為冷。數為在府。為熱為燥。滑為血有餘。澀為氣獨滯也。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能於是六脈之中以求之。則疚病之在人者。莫能逃焉(內經以滑為血少氣多。澀為氣少血多者。蓋氣盛而血不能壅之則滑血壅而氣不能行之則澀也)
按:前人在二十八脈有各種分類,想要以簡御繁,或從脈位、脈率、脈勢等等,倒不如回歸查脈的初衷,不外乎查氣血、辨病位,如此而已。氣不外有力無力、血不出脈管大或小,再依六部辨病位,則可知五臟氣血強弱虛盈。以此為規律在二十八脈上分類,即可提綱挈領的清楚掌握脈象了。
而二十八脈的各自意義也非如前條所述的簡單,且要多種脈象結合才能評估現況,其中有錯誤的也要修正,如數在府、遲在臟,是不容易理解的,且今之數脈若兼無力則心臟衰弱,若兼有力則多見心肌梗塞,這是隨著時代進展的體悟。

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附於肉下者。陰也。藏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而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
按:此條又重複。持脈之道有許多種,隨著閱歷的進展,查察脈象的體悟也越多,手法也就越複雜,但不外是查察氣血與五臟的相關而已。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
按:此六字在一般診脈又更添複雜,入門者達不到如此境界,不免懷憂喪志,以為脈學莫測高深,其實以之前的方法即可測知陰陽虛實,只有更困難的問題、以一般方法難以處理時,必須另出機杼才能找出異常所在,這時就是一般人講的手感,要達到如此手感真不容易,有時也覺得並非積極需要才能看好病。以下是張景岳的補充。

蓋此六字之中,具有三候之法。如初診之先,即當詳審上下,上下之義,有升降焉,有陰陽焉,有臟象焉,有補瀉焉;上下昭然,則證治條分而經濟自見,此初候之不可不明也。及診治之後,即當詳察來去,來去之義,或指下之和氣未來,形證之乖氣未去,此進退可別矣。或何者為邪氣漸去,何者為生氣漸來,此消長有徵矣。來去若明,則吉凶可辨,而權衡在我,此中候之不可不察也。再統初中之全局,猶當詳見至止。至止之義,即凡一舉一動,當料其勢所必至,一聞一見,當思其何所底止,知始知終,庶乎近神矣,此末候之不可不察也。凡此六字之義,其真診家之綱領乎。【景岳全書】

明脈須辨表裡虛實四字。表陽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襲於經絡。而未入胃府及藏者。皆屬於表也。裡陰也。藏也。凡七情之氣。郁于心腹之內。不能越散。飲食五味之傷。留於腑臟之間。不能通泄。皆屬於裡也。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氣力衰竭也。實者。邪氣之實。由正氣之本虛。邪得乘之。非元氣之自實也。故虛者補其正氣。實者瀉其邪氣。經所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大法也。

凡脈之至。在肌肉之上。出於皮膚之間者。陽也。府也。行於肌肉之下者。陰也。藏也。若短小而見於皮膚之間者。陰乘陽也。洪大而見於肌肉之下者。陽乘陰也。寸尺皆然。東垣云。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則當求其神之有無。謂如六數七極。熱也。脈中(此中字浮中沉之中)有力。(言有胃氣)即有神矣。為泄其熱。三遲二敗。寒也。脈中有力。(說並如上)即有神矣。為去其寒。若數極遲敗中。不復有力。為無神也。將何所恃邪。苟不知此。而遽泄之去之。人將何所根據而主耶。故經曰。脈者氣血之先。氣血者人之神也。善夫。
按:查脈神或是胃氣有無,於今不大可靠,因為西醫急救處置甚佳,以一般而言,大致上的面部氣色就夠了,皮膚潤澤度一變枯槁,大致壽限即至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5-07 20:17 2楼
診家樞要淺注二
<目錄>
<篇名>脈陰陽類成
屬性: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輕舉有餘。滿指浮上。曰浮。為風虛動之候。為脹。為風。為 。為滿不食。為表熱。為喘。浮大傷風鼻塞。浮滑疾為宿食。浮滑為飲。左寸浮。主傷風發熱。頭疼目眩。及風痰。浮而虛遲。心氣不足。心神不安。浮散。心氣耗。虛煩。浮而洪數。心經熱。關浮。腹脹。浮而數。風熱入肝經。浮而促。怒氣傷肝。心胸逆滿。尺浮。膀胱風熱。小便赤澀。浮而芤。男子小便血。婦人崩帶。浮而遲。冷疝臍下痛。右寸浮。肺感風寒。咳喘清涕。自汗體倦。浮而洪。肺熱而咳。浮而遲。肺寒喘嗽。關浮。脾虛。中滿不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浮而遲。脾胃虛。尺浮。風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虛。元氣不足。浮而數。下焦風熱。大便秘。(諸脈指下真形。與其主病。俱少所發明。讀者當以意測之。推見其本。乃為有得)沉。不浮也。輕手不見。重手乃得。為陰逆陽鬱之候。為實。為寒。為氣。為水。為停飲。為 瘕。為脅脹。為厥逆。為洞泄。沉細為少氣。沉遲為痼冷。沉滑為宿食。沉伏為霍亂。沉而數內熱。沉而遲內寒。沉而弦心腹冷痛。左寸沉。心內寒邪為痛。胸中寒飲脅疼。關沉。伏寒在經。兩脅刺痛。沉弦。癖內痛。尺沉。腎藏感寒。腰臂冷痛。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沉而細。脛 陰癢。溺有餘瀝。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虛喘少氣。沉而緊滑。咳嗽。沉細而滑。骨蒸寒熱皮毛焦幹。關沉。胃中寒積。中滿吞酸。沉緊懸飲。尺沉。病水。腰腳疼。沉細下利。又為小便滑。臍下冷痛。遲。不及也。以至數言之。呼吸之間。脈僅三至。減于平。脈一至也。為陰勝陽虧之候。為寒。為不足。浮而遲表有寒。沉而遲裡有寒。居寸為氣不足。居尺為血不足。氣寒則縮。血寒則凝也。左寸遲。心上寒。精神多慘。關遲。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尺遲。腎虛便濁。女人不月。右寸遲。肺感寒。冷痰氣短。關遲。中焦寒。及脾胃傷冷物不食。沉遲為積。尺遲。為藏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數。太過也。一息六至。過平脈兩至也。為煩滿。上為頭疼上熱。中為脾熱口臭。胃煩嘔逆。左為肝熱目赤。右下為小便黃赤大便秘澀。浮數表有熱。沉數裡有熱也。
虛。不實也。散大而軟。舉按豁然。不能自固。氣血俱虛之。診也。為暑。為虛煩多汗。為恍惚多驚。為小兒驚風。實。不虛也。按舉不絕。迢迢而長。動而有力。不疾不遲。為三焦氣滿之候。為嘔。為痛。為氣寒。為氣聚。為食積。為利。為伏陽在內。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疼痛。實大。頭面熱風煩燥。體痛面赤。關實。腹脅痛滿。實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實而滑。淋瀝莖痛溺赤。實大。膀胱熱。溺難。實而緊腰痛。右寸實。胸中熱。痰嗽煩滿。實而浮。肺熱。咽燥痛。喘咳氣壅。關實。伏陽蒸內。脾虛食少。胃氣滯。實而浮。脾熱。消中善饑。口幹勞倦。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洪。大而實也。舉按有餘。來至大而去且長。騰上滿指。為榮絡大熱。血氣燔灼之候。為表裡皆熱。為煩。為咽幹。為大小便不通。左寸洪。心經積熱。眼赤口瘡頭痛內煩。關洪。肝熱及身痛。四肢浮熱。尺洪。膀胱熱小便赤澀。右寸洪。肺熱毛焦。唾粘咽幹。洪而緊。喘急關洪。胃熱。反胃嘔吐口幹。洪而緊。為脹。尺洪。腹滿。大便難或下血。微。不顯也。依稀輕細。若有若無。為氣血俱虛之候。為虛弱。為泄。為虛汗。為崩漏敗血不止。為少氣。浮而微者陽不足。必身惡寒。沉而微者陰不足。主藏寒下利。左寸微。心虛。憂惕。榮血不足。頭痛胸痞。虛勞盜汗。關微。胸滿氣乏。四肢惡寒拘急。尺微。敗血不止。男為傷精尿血。女為血崩帶下。右寸微。上焦寒痞。冷痰不化。中寒少氣。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尺微。藏寒泄瀉臍。下冷痛。弦。按之不移。舉之應手端直如弓弦。為血氣收斂。為陽中伏陰。或經絡間為寒所滯為痛。為瘧。為拘急。為寒熱。為血虛。為盜汗。為寒凝氣結。為冷痹。為疝。為飲。為勞倦。弦數為勞瘧。雙弦脅急痛。弦長為積。左寸弦。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關弦。脅肋痛 癖。弦緊為疝瘕。為瘀血。弦小寒癖。尺弦。少腹痛。弦滑腳痛。右寸弦。肺受寒。咳嗽胸中有寒痰。關弦。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尺弦。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緩。不緊也。往來紆緩。呼吸徐徐。以氣血向衰。故脈體為之徐緩爾。為風。為虛。為痹。為弱。為疼。在上為項強。在下為腳弱。浮緩沉緩。血氣俱弱。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項背急痛。關緩。風虛眩暈。腹脅氣結。尺緩。腎虛冷。小便數。女人月事多。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關緩。胃氣虛弱。浮緩。脾氣虛弱。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本脈也。尺緩下寒腳弱。風氣秘滯。浮緩。腸風泄瀉。沉緩。小腹感冷。滑。不澀也。往來流利。如盤走珠。不進不退。為血實氣壅之候。蓋氣不勝於血也。為嘔吐。為痰逆。為宿食。為經閉(滑而不斷絕。經不閉。有斷絕者。經閉)上為吐逆。下為氣結。滑數為結熱。左寸滑。心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關滑肝熱。頭目為患尺滑。小便淋澀。尿赤。莖中痛。右寸滑。痰飲嘔逆。滑而實。肺熱。毛髮焦。隔壅咽幹。痰暈目昏。涕唾粘。關滑。脾熱。口臭。及宿食不化。吐逆。滑實。胃熱。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婦人主血實氣壅。月事不通。若和滑。為孕。澀。不滑也。虛細而遲。往來難。三五不調。如雨沾沙。如輕刀刮竹然。為氣多血少之候。為少血。為無汗。為血痹痛。為傷精。女人有孕為胎痛。無孕為敗血病。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關澀。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不安。右寸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尺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脛逆冷。(經雲。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長。不短也。指下有餘。而過於本位。氣血皆有餘也。為陽毒內蘊三焦煩鬱為壯熱。短。不長也。兩頭無。中間有。不及本位。氣不足以前導其血也。為陰中伏陽。為三焦氣壅。為宿食不消。大。不小也。浮取之若浮而洪。沉取之大而無力。為血虛。氣不能相入也。經曰大為病進。小。不大也。浮沉取之。悉皆損小。在陽為陽不足。在陰為陰不足前大後小。則頭疼目眩。前小後大。則胸滿氣短。緊。有力而不緩也。其來勁急。按之長。舉之若牽繩轉索之狀。為邪風激搏。伏于榮衛之間。為痛。為寒。浮緊為傷寒身痛。沉緊為腹中有寒。為風癇。左寸緊頭熱目痛。舌強。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關緊。心腹滿痛。脅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 癖。尺緊。腰腳臍下痛。小便難。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沉滑。肺實咳嗽。關緊。脾寒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尺緊。下焦築痛。弱。不盛也。極沉細而軟。怏怏不前 。按之欲絕未絕。舉之即無。由精氣不足。故脈萎弱而不振也。為元氣虛耗。為萎弱不前。為痼冷。為關熱。為泄精。為虛汗。老得之順。壯得之逆。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關弱。筋痿無力。婦人主產後客風面腫。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骨內 痛。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關弱。脾胃虛。食不化。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動。其狀如大豆。厥厥搖動。尋之有。舉之無。不往不來不離其處。多於關部見之。(當雲只各見本關之上。)動為痛。為驚。為虛勞體痛。為崩脫。為泄利。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伏。不見也。輕手取之。絕不可見。重取之。附著於骨。為陰陽潛伏。關鬲閉塞之候。為積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鬱。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胃停滯。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促。陽脈之極也。脈來數。時一止。複來者。曰促。陽獨盛而陰不能相和也。或怒氣逆上。亦令脈促。為氣粗。為狂悶。為瘀血發狂。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熱脈數而五者或一。有留滯乎。其間則因之而為促。非惡脈也。雖然。加即死。退則生。亦可畏哉。結。陰脈之極也。脈來緩。時一止。複來者。曰結。陰獨盛而陽不能相入也。為 結。為七情所鬱。浮結為寒邪滯經。沉結為積氣在內。又為氣。為血。為飲。為食。為痰。蓋先以氣寒脈緩而五者或一留滯於其間。則因而為結。故張長沙謂結促皆病脈。芤。浮大而軟。尋之中空旁實。旁有中無。診在浮舉重按之間。為失血之候。大抵氣有餘。血不足。血不能統氣。故虛而大。若芤之狀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尺芤。大便血。又雲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革(與牢脈互換)沉伏實大如鼓皮曰革。氣血虛寒。革易常度也。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又為中風寒濕之診也。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手散細。如綿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即去。為血氣俱不足之候。為少血。為無血。為疲損。為自汗。為下冷。為痹。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 。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關濡。脾軟不化飲食。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泄瀉。牢。堅牢也。沉而有力。動而不移。為裡實表虛。胸中氣促。為勞傷。大抵其脈近乎無胃氣者。故諸家皆以為危殆之脈雲。亦主骨間疼痛。氣居於表。疾。盛也。快於數而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按疾言其至止之躁也。不必七至。病主津虛氣悍。非熱也。)細。微眇也。指下尋之。往來如線。蓋血冷氣虛。不足以充故也。為元氣不足。乏力無精。內外俱冷。痿弱洞泄。為憂勞過度。為傷寒。為積。為痛在內及在下。代。更代也。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複動。由是複止。尋之良久。乃複強起為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脈代止。是一藏無氣。他藏代之。真危亡之兆也。若因病而氣血驟損。以致元氣不續。或風家痛家。脈見止代。只為病脈。故傷寒家亦有心悸而脈代者。心痛亦有結澀止代不勻者。蓋凡痛之脈。不可准也。又妊娠亦有脈代者。此必二月餘之胎也。散。不聚也。有陽無陰。按之滿指。散而不聚。來去不明。謾無根柢。為氣血耗散。腑髒氣絕。在病脈。主陰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大抵非佳脈也。
按:
此段問題不少,如遲脈分部有症狀,但是數脈卻無,而且六部速率不一,很難講得通,即使傷寒論中有類似描速,但是後世醫案絕少可見到如此脈案,是不合理還是不用心。又如浮沈兩部有不同脈象,則症狀絕對不同,所以分部症狀就有極大問題。依脈象分類不易歸納和記憶,若依六部分類則可收事半功倍,因為脈象不外虛實強弱兩端,如收集左寸所有脈象可簡分兩大類,虛實兩類,這兩大類的症狀也相去不遠,如此就便於閱讀與記憶,而且順此可自行依經驗添加更多的症狀,所以就試著分類如下:

分部症候

左寸浮。主傷風發熱。頭疼目眩。及風痰。浮而虛遲。心氣不足。心神不安。浮散。心氣耗。虛煩。浮而洪數。心經熱。
左寸沉。心內寒邪為痛。胸中寒飲脅疼。
左寸實。心中積熱。口舌瘡。咽疼痛。實大。頭面熱風煩燥。體痛面赤。
左寸洪。心經積熱。眼赤口瘡頭痛內煩。
左寸弦。頭疼心惕。勞傷盜汗乏力。
左寸滑。心熱。滑而實大。心驚舌強。
左寸緊、頭熱目痛。舌強。緊而沉。心中氣逆冷痛。
左寸弱。陽虛。心悸自汗。
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鬱。
左寸芤。主心血妄行。為吐。為衄。
左寸濡。心虛。易驚。盜汗。短氣。
左寸遲。心上寒。精神多慘。
左寸微。心虛。憂惕。榮血不足。頭痛胸痞。虛勞盜汗。
左寸緩。心氣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項背急痛。
左寸澀。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氣心痛。


左關浮。腹脹。浮而數。風熱入肝經。浮而促。怒氣傷肝。心胸逆滿。
關沉。伏寒在經。兩脅刺痛。沉弦。癖內痛。
關實。腹脅痛滿。實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
關洪。肝熱及身痛。四肢浮熱。
關弦。脅肋痛 癖。弦緊為疝瘕。為瘀血。弦小寒癖。
關滑、肝熱。頭目為患
關緊。心腹滿痛。脅痛肋急。緊而盛。傷寒渾身痛。緊而實。 癖。
關弱。筋痿無力。婦人主產後客風面腫。
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
關芤。主脅間血氣痛。或腹中瘀血。亦為吐血目暗。
關濡。榮衛不和。精神離散。體虛少力。
關遲。筋寒急手足冷。脅下痛。
關微。胸滿氣乏。四肢惡寒拘急。
關緩。風虛眩暈。腹脅氣結。
關澀。肝虛血散。肋脹脅滿。身痛。


左尺浮。膀胱風熱。小便赤澀。浮而芤。男子小便血。婦人崩帶。浮而遲。冷疝臍下痛。
尺沉。腎藏感寒。腰臂冷痛。小便濁而頻。男為精冷。女為血結。沉而細。脛 陰癢。溺有餘瀝。
尺實。小腹痛。小便澀。實而滑。淋瀝莖痛溺赤。實大。膀胱熱。溺難。實而緊腰痛。
尺洪。膀胱熱小便赤澀。
尺弦。少腹痛。弦滑腳痛。
尺滑。小便淋澀。尿赤。莖中痛。
尺緊。腰腳臍下痛。小便難。
尺弱。小便數。腎虛耳聾。骨內 痛。
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
尺芤。小便血。女人月事為病。
尺濡。男為傷精。女為脫血。小便數。自汗。多 。
尺遲。腎虛便濁。女人不月。
尺微。敗血不止。男為傷精尿血。女為血崩帶下。
尺澀男子傷精及疝。女人月事虛敗。若有孕。主胎漏不安。
尺緩。腎虛冷。小便數。女人月事多。


右寸浮。肺感風寒。咳喘清涕。自汗體倦。浮而洪。肺熱而咳。浮而遲。肺寒喘嗽。
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虛喘少氣。沉而緊滑。咳嗽。沉細而滑。骨蒸寒熱皮毛焦幹。
右寸實。胸中熱。痰嗽煩滿。實而浮。肺熱。咽燥痛。喘咳氣壅。
右寸洪。肺熱毛焦。唾粘咽幹。洪而緊。喘急
右寸弦。肺受寒。咳嗽胸中有寒痰。
右寸滑。痰飲嘔逆。滑而實。肺熱。毛髮焦。隔壅咽幹。痰暈目昏。涕唾粘。
右寸緊。鼻塞膈壅。緊而沉滑。肺實咳嗽。
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短氣。
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
右寸芤。胸中積血。為衄。為嘔。
右寸濡。關熱憎寒。氣乏體虛。
右寸遲。肺感寒。冷痰氣短。
右寸微。上焦寒痞。冷痰不化。中寒少氣。
右寸緩。肺氣浮。言語短氣。


右關浮。脾虛。中滿不食。浮大而澀。為宿食。浮而遲。脾胃虛。
關沉。胃中寒積。中滿吞酸。沉緊懸飲。
關實。伏陽蒸內。脾虛食少。胃氣滯。實而浮。脾熱。消中善饑。口幹勞倦。
關洪。胃熱。反胃嘔吐口幹。洪而緊。為脹。
關弦。脾胃傷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又為飲。
關滑。脾熱。口臭。及宿食不化。吐逆。滑實。胃熱。
關緊。脾寒腹痛吐逆。緊盛。腹脹傷食
關弱。脾胃虛。食不化。
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胃停滯。
關芤。腸癰。瘀血。及嘔血不食。
關濡。脾軟不化飲食。
關遲。中焦寒。及脾胃傷冷物不食。沉遲為積。
關緩。胃氣虛弱。浮緩。脾氣虛弱。不沉不浮。從容和緩。乃脾家本脈也。
關微。胃寒氣脹。食不化。脾虛噫氣。心腹冷痛。
關澀。脾弱不食。胃冷而嘔。

右尺浮。風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虛。元氣不足。浮而數。下焦風熱。大便秘。
尺沉。病水。腰腳疼。沉細下利。又為小便滑。臍下冷痛。
尺實。臍下痛。便難。或時下痢。
尺洪。腹滿。大便難或下血。
尺弦。臍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飲多。臍冷腹鳴或時下利。婦人主血實氣壅。月事不通。若和滑。為孕。
尺緊。下焦築痛。
尺弱。下焦冷痛。大便滑。
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尺芤。大便血。又云前大後細脫血也。非芤而何。
尺濡。下元冷憊。腸虛泄瀉。
尺遲。為藏寒泄瀉。小腹冷痛。腰腳重。
尺緩下寒腳弱。風氣秘滯。浮緩。腸風泄瀉。沉緩。小腹感冷。
尺微。藏寒泄瀉臍。下冷痛。
尺澀。大便澀。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脛逆冷。

<目錄>
<篇名>婦人脈法
屬性:婦人女子。尺脈常盛。而右手大。皆其常也。若腎脈微澀或左手關後尺內脈浮。或肝脈沉而急。或尺脈滑而斷絕不勻。皆經閉不調之候也。
按:婦科病不只是這幾種脈象的組合,婦科病範圍較古代擴大許多,所以此條可參考,不可自限於此。

婦人脈。三部浮沉正等。無他病而不月者。妊也。又尺數而旺者亦然。又左手尺脈洪大為男。右手沉實為女。又經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尺內陰脈搏手。而其中別有陽脈也。陰陽相平故能有子也。)
按:妊娠脈象不易早期預測,仍須以檢測為準,不可妄行預測。又胎兒性別之脈象以上條方法亦不可信。

凡女人天癸未行之時屬少陰。既行屬厥陰。已絕屬太陰。胎產之病從厥陰。凡婦人室女病寒。及諸寒熱氣滯。須問經事若何。凡產後。須問惡露有無多少。
按:女性治療分期重點於今又有不同,如個人以為天葵該行而未行,常責之脾胃消化吸收不良,後天無法供應先天,故天葵難至。常見瘦弱少女天葵未行,身體脂肪量不足,難以提供足夠的荷爾蒙製造材料,所以才難以見到初潮。而絕經後應屬少陰腎,因病變多見荷爾蒙不足的衰老,如更年期的難以順利結束,或是最常見的筋骨酸痛,都無不要以治腎為首要目標,所以已絕者應以少陰為主。

<目錄>
<篇名>小兒脈
屬性:小兒三歲以下。看虎口三關紋色。紫熱。紅傷寒。青驚風。白疳病。惟黃色隱隱。或淡紅隱隱。為常候也。至見黑色。則危矣。其他紋色。在風關為輕。氣關漸重。命關尤重也。及三歲以上。乃以一指按三關(寸關尺為三關)常以六七至為率。添則為熱。減則為寒。若脈浮數。為乳癇風熱。或五臟壅。虛濡為驚風。緊實為風癇。緊弦為腹痛。弦急為氣不和。牢實為便秘。沉細為冷。大小不勻。祟脈。或小或緩。或沉或細。皆為宿食不消。脈亂身熱汗出不食。食即吐。為變蒸也。浮為風。伏結為物聚。單細為疳勞。小兒但見憎寒壯熱。即須問曾發斑疹否。此大法也。

<目錄>
<篇名>診家宗法
屬性:(按此篇所列六條。即予位數情勢之義也。)
浮沉(以舉按輕重言。浮甚為散。沉甚為伏。)
遲數(以息至多少言數。甚為疾。數止為促。)
虛實洪微(以虧盈言。虛以統芤濡。實以該牢革。微以括弱。)
弦緊滑澀(以體性言。弦甚為緊。緩止為結。結甚為代。滑以統動。)
長短(以部位之過不及言。)
大小(以形狀言。)
諸脈亦統之有宗歟。蓋以相為對待者。以見曰陰曰陽。為表為裡。不必斷斷然七表八裡九道如昔人云云也。觀素問仲景書中論脈處。尤可見取象之義。今之為脈者。能以是觀之。思過半矣。於乎。脈之道大矣。而欲以是該之。不幾於舉一而廢百歟。殊不知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得其理。則象可得而推矣。是脈也。求之于陰陽對待統系之間。則啟源而達流。因此而識彼。無遺策矣。
⬅ 前言——一杯可乐引发的思考 老茶馆 (转载)《非典,已过去十年》第2期:那些活着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