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渭南---渭南学医记

2010-05-13 09:54 楼主
一、冲破“畏难”



报名思索

前几个月应孙曼之老师在天下中医论坛上关于第二届中医临床提高班的通知的帖子,再三思考后,毅然也报了名。
报名当初,想到孙老所讲的课程(《伤寒论》、《温病条辩》、《脾胃论》、《谢谢映庐医案》)及报名条件(大专毕业,系统看过统编教材),心中很担心听不懂,进度跟不上。我只在学校呆过三个月,这些书都没完整的看过,而且去年底,早就立下今年之首要任务,参加中医执业助理考试。担心复习考试的时间不够用。但想到自已好歹也自学了七年的中医,尤其是看了圆运动理论后,自已也治愈了一些病人,而很多院校出身的学生,毕业之初又能治好几个病人呢?自信自已水平应与院校毕业生相当。伤寒、温病、脾胃论我也曾看过,只是没有指点,看了也是似懂非懂,但中医医理应该是相通的,圆运动能有所理解,这些书也应当能听懂一些吧?不怕听不进去。况且,如果什么都懂了,就没必要去听了。关于担心复习考试时间问题,我想临床四诊与辩证开方,也是在复习中医有关知识,在渭南学习有利于加深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再说,学习形式很灵活,时间宽裕,在临床及讲课的时间外,也有不少时间可以利用的。应该不会与复习考试时间有冲突。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5-13 09:57 2楼
途中生变

3月29日

“清礼,你好呀,我今天清晨到渭南。这里房租便宜但太简陋了,你要多带些东西。祝你考试顺利”

“我现在重庆同学诊所里,报完名后,就前往渭南。估计三一号晚十一点半到渭南”

“好的,要不要我去火车站接你?另,那天那么晚你住哪?跟孙老师告知一下你到的时间。”

“我不太好意思,烦劳孙老师,那么晚打扰他老人家不好啊。你来接一下也好。下车后打算住旅店一晚,第二天再租房。如果你有时间,先帮我打听一下,哪个旅店便宜些?“

3月30日

“(孙老师)汗牛我难以去渭南了。刚才报名考试用了将近六百元,原计划只是两百,现超出太多了,所剩经费难以完成渭南学习任务。

又原只想报考中医助理的,没想到,我的文凭却只能报考中西医结合。没等我思索(也不容许我思索),钱已交付。我都变傻了!西医我根本没学,如何考试?

钱已交,没退路了,只能立马抓紧复习!”

(发完信息,还打电话给孙老师告之此事,孙老师很和谒的说:不来不要紧,以后再来,考试才是头等大事。打完电话后,再将此条信息发给汗牛。)



“你不来了啊?真遗憾”



“不去渭南了

非常遗憾!

一言难尽

阻力来自财力与老婆”



“真是不好意思”



“嗯,好的,为了家庭幸福,也可以理解。我这里房租一个月才80块钱的,就是学习占用时间不能挣钱。祝你顺心”

“被子都拿上了

无奈财力不足,只能半途而返”



“清礼,你是不来了吗?”

“不想来,还想来。因为心里老是向着孙老师!

再向老婆请示资援一下!

我是很犹豫啊,;因为太多问题”



“租房有床铺吗?

“我这里有破床,桌子什么的,但被褥床单被罩都是我买的,可以睡觉学习。”

“现在到了七个人,只有我一个女的。”

“还有房租要钾金吗?”



“还有租房要压金吗?请速回答啊。我现正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正在信义与现实中做出最后决择。如果不来渭南,将失信五个人”

“不要钾金,呵呵。”

“租的都是左邻右舍的,因为担心安全问题。”

“呵呵,随便哪种缘分我都支持你,别担心,没人怪你”



“信义向西(安)行,现实向南(宁)行”

“志宏,为了支持孙老师开班,为了信义,我还是选择向西走!”

“呵呵,是不是你买到票了?别人抛钢币决定去留,你靠买火车票来决定来否。呵呵,祝你顺利!“

“是的!我已买票了。买票前我也抛钢币了,抛三次两次老天都显示不支持去渭南。但天在我心中!想去,老天也拦不住!请帮我转告一下孙老师。”

“好啊,来了我请你吃饭,给你洗尘。好的,我转达孙老师。”
2010-05-13 09:58 3楼
环境难题

来到渭南,北方和南方的生活习惯差别很大。渭南的饮食以面食为主,最常见的是馍,什么肉杂馍、菜杂馍的、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羊肉泡馍,还有什么拉条、刀削面等等手工面。如此之外都多是一色的川菜,偶有回簇人开的清真饭店。饭店绝大多数都是四川人开的,但以真正的川菜麻辣味相比,渭南却少有麻味。刚到渭南,还觉得这些面食新鲜好吃。吃了几天明显无法受得了,很快就吃腻了。后来改吃川菜,但一味的辣味,很快脸上就长了痘痘。在广西,我只是偶有食辣。天天吃是受不了的。而且天天吃快餐,一餐就是8块钱,也觉得经济有压力。后来,连续吃了几天的方便面。也很快吃腻了。最后吃学校路边的快餐,还很合口味,不辣的也有。就是微尘太多,觉得不太卫生。还好最后几天多是下雨天。就这样,每天,早上就是吃两个包子加一碗豆浆,中午吃豆腐脑加一个菜杂馍,晚上吃个快餐,一天下来也就不到10块钱就解决温饱问题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合适的饮食方式。

语言难题也是学习的一个障碍。我带有浓厚壮乡口音的不标准普通话,与病人诊病时带来不少黑色幽默。比如有病人:“请你讲普通话!”。我说:“我讲的就是普通话!”。还有一次,约70岁的病人:“我爱瞌睡,睡不醒”,我却听成:我爱喝水,睡不行。再反问时,还好有旁人作翻译。我自以为,我讲的普通话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样,但别人却听不懂。
2010-05-13 10:00 4楼
二、敬佩“渭南”

医术心得

孙老师的用药风格是以风药与脾胃药为主,风药多用苍术、防风、川芎、独活、羌活及薄荷、柴胡。并指出,柴胡并非用来疏肝气,而是提出胆经之郁热,无热则不可用。真正的疏肝药是川芎及香附子之类。风为百病之长。肝主调畅气机,百病为害,皆为五脏经气之郁,六淫为病,皆能引起肝郁,肝郁则风起。再,肝为将军之官,为刚脏,具有较强的侵犯意识,主动。动易虚而易受邪,静易实而不易受邪(道家:虚静为宝),肝主动之性极易受六淫之侵。故治病之法,多以治肝而取效。

此前,我也非常重视肝木,因受到圆运动的启发,认为肝木为气机升发之极,肺为气机下降之极,脾胃为气机升降之轴。又受到火神派的影响,治肝木多用桂枝、附子,因水生木,水之所以生木,皆因水中有温气,故木气不达,多认为水中阳气不足使然。殊不知,现代人生活食物富足,多食内类及厚腻之品,然后再受西医思维的影响,认为有事没事多喝水可促进什么新陈代谢谢以及多食水果有益健康之说,皆极易引起脾土之湿。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升,肝气始能升,胃气降,肺气方能降。脾性本湿,水及水果(尤其是香蕉等寒润粘腻之品),极易使得脾湿太过而出现食少及腹部胀满等消化不良之症。所以平时不渴时,就不要喝水,吃水果也要讲究,经常拉肚子的人,最好不要吃水果。腹满闷而又便秘者,就不能吃香蕉,假如是肠燥津枯而引起的便秘则可食香蕉以通便。据此,肝木之郁,多缘于脾土之湿,故疏肝气多用苍术、防风、独活、羌活燥湿去风之品。
2010-05-13 10:01 5楼
孙老师还经常用“风陷”及“风闭”来解释腹泻及各种痛症病理。故治腹泻多用辛温疏肝之品以救风邪下陷。在治疗手脚麻痛时,也常用疏肝通风之品,而极少用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他认为,用此药品治痛症,常会引风邪进入血分而难治。另外,在治疗颈椎病时,并非一味的活血化瘀,有时通过通降阳明(茯苓饮)而取效,因为颈椎通于阳明,为阳明所主。

孙老师还有一个鲜明的特性,就是非常重视脾胃。他指出,各种杂病中,只要带有脾胃之病,必先治脾胃,脾胃正常,各种药性方能运化传输致各脏腑经络而始能取效。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一出生后,脾胃成为人体的中心太极,其余四脏气血匀由此而生。故内伤杂病,无不由脾土而发。在广东,非常流行这样一句话:虚不受补。果真如此?“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乃中医千古不易的治则。虚而不能补者,最主要的缘于补的对象搞不清楚。很多人往往视滋腻之品(如当归、枸杞子、大枣、阿胶等)为补虚必需品,而且认为虚,多是肾之虚,喜补肾,动不动就用六味地黄丸及肾气丸之类。还有很多人,稍为煲点汤喝就上火。殊不知,滋腻之品是脾土之所恶,极易引起脾气郁滞而化火。再现代人,多吃肉类,滋补太过而伤脾。故虚不受补者,乃脾胃之虚也!不可胡乱煲什么鸡汤及猪脚、排骨汤,更不能加入红枣、当归、龙眼等滋腻之品。当务之急,是要化湿开胃以补后天之本。
2010-05-13 10:02 6楼
又现代人受到西医思维消炎观及空调冰箱之影响,多是脾寒湿而胃逆化火,脾胃为病,多是脾寒胃热,故在孙老师医案中,多见干姜和黄连并用。近流行的火神派(扶阳派),只看到寒的一面,用药特点多以纯阳药为主,少见寒热并用。病理,彼实则此虚,此热则彼寒。纯阳则仙,纯阴则鬼,临床中不可能见纯阳或纯阴。火神派用纯阳之药而能取效者,此为病之标本缓急。有如伤寒论之附子干姜汤(61条):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白昼阳出表,而中阳虚,夜晚阳气归里,故昼病而夜安。此条病急,必当先治其标。其标为阳虚。故急以干姜附子纯阳之品复其阳虚而能取效。当中病即止,不可过服。故火神派在危急病重者,往往能见奇效。而在一般不急的情况下,少用纯阳之方为妥
2010-05-13 10:03 7楼
孙老师在医风上,伤寒与温病并重。他指出每种学派的出现,都有其历史背景,都有其客观的一面,至汉代到清代,中医是在不断发展。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临床经验,很值得深究。在搞中医学术研究时,特别强调要读前人医案,重点是《叶天士医案》、《谢谢映庐医案》、《寓意草》。其中《谢谢映庐医案》是不可得多的好医案本,其医理讲得甚为透切,而且出版社视而不见,书城里是买不到的。在此非常感谢孙老师的赠送!很多医案,就像是西医的病历本,只是记载治疗过程,而不讲医理,用某药而不讲其因,即使讲了也讲不明白,使读者看了一头露水。中医治病讲究辩证论治,不能明白医理的医案,很大程度上浪费读者的时间。

内经:邪入经络则可治,入腑则半生半死,入脏则死。据此,孙老师指出,治病是治经络之气。同声相应,同类相求,因而在煎药时,多取药之气。取药之气则不宜久煎,久煎则得其味,其气损半而影响疗效。故煎药宜在水开后,三、五分钟即得停火。又宜喝一次则煎一次,久留则其气逃逸。又服药宜在饭前。

“治病是治经络之气”,这句话提供了我推拿手法治病的依据和坚定信心。我想,方药与推拿手法结合,疗效应该会更好。
2010-05-13 10:05 8楼
四诊方面,孙老师每次把脉必用两手同时进行,主要是为了比较两手脉的大小。从圆运动的原理中,人体一气周流,两手同时把脉更能查出六部脉气机的真实情况。问诊时,食欲饭量和两便尤其重要,可诊断脾胃之情。又,口渴与否,是鉴别温病与伤寒的重要依据。望诊时,气露为表病,舌不干净(垢)则为湿。又,每次必用手电筒查看咽喉色淡或红,红则为火,淡则为寒。全身十二经脉,就有七条经脉通过咽喉,咽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很多杂病中,咽喉一利,则诸症可迎刃而解。

在年龄方面,据寒热虚实,不因年老及幼而弃寒热药之量大。有80岁以上而求治者,只要诊得阳明之热甚,亦可用大量石膏(40克以上)。以此类推,只要见寒甚者,干姜附子不因受到教科书上之用量的限制。

四诊中,把脉应是收获比较大的。在诊所里每天病都有30人左右,每天都有很多机会进行把脉。很多自学者,都认为脉诊比较难学。其实,如果每天都有机会进行把脉,再加上多看有关脉学的书(尤其是《濒湖脉学》与《中华脉诊》)。不出10年,定是脉学高手。在孙老师诊所里,最值得庆幸的是有一天,我竟然能够连续准切把出四个病人得了某病及相关症状。当时已做了笔记,可惜得笔记本放在诊所里没记得带来。
2010-05-13 10:05 9楼
总之寸关尺脉体出现异常,其所对应的脏腑就会出现病变,而病人的症状即是各脏腑所辖之位。比如,诊得尺部脉沉细弦,因为腰为肾之俯,可推测腰或下肢疼痛;诊得右关虚缓而大,因脾主四肢,可知四肢酸困麻木;诊得左关细弦,因肝藏血,主疏泄,可知女性痛经或经少。或根据五行生克关系确定病症之所在,比如两关俱弦,此为木克土,可出现腹痛;诊得左关浮大,而左尺浮细,可知子盗母气,可出现腰酸痛;诊得右关浮缓而大,尺亦浮缓而大,可得土湿乘水,而出现腰酸痛;假若右关浮缓大,右寸浮缓兼滑,可知母病及子,痰阻于肺;诊得左关浮洪,右寸浮数散无力,可知木侮金,可出现头晕或失眼。

五脏脉象:心属火,其性炎上,脉为洪(钩)而兼浮,来盛去衰,如汹涌波涛拍岸,脉体大而无际,即脉体前后侧模糊无明显边际;肝属木,其性升发,脉为弦,来去如春之细柳,刚中略柔;脾属土,其性墩湿,脉为缓大,其脉体柔软,模糊无边际,来去从容;肺属金,其性收敛,其脉浮而散涩,如细雨粘沙,脉势有如欲敛而未遂之情;肾属水,其性潜藏,其脉沉。平人,脉象为五种脉象的综合,从容缓和,脉体软硬及大小适中,来去若一,应指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其中,两寸稍浮,两关不浮不沉,中取得其最佳脉体,两尺较沉而脉体稍硬。另外,脉象还受到季节的影响,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2010-05-13 10:06 10楼
来孙老师诊所看病的,多半是胃病和肢体酸痛麻木之类杂病。方药上,经方与温病方兼用,常见的方有麻杏石甘汤、大小青龙汤、连理汤、补中汤、黄岑汤、败毒散,尤其是外胎茯苓饮和叶士茯苓饮最为常用。最常用的药有,荆芥、防风、独活、羌活、川芎、柴胡、薄荷、生(干)姜、人参、半夏、杏仁、枳壳、陈皮、苍术、白术、甘草、茯苓、黄连、麻黄、桂支、石膏、神曲。在所有病历中,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53岁的女性,下颌关节松动无力,嚼咀无力,无法吃饭,只能进流食,兼肢体酸胀痛,此症已近四个月,经西安各大医院西医治疗无效而来求诊。这个病人是我写的病历,通过四诊后,觉得是难得一见的疑难重症病人,估计很难治疗。意外的是,只服了孙老师三付药,就有好转,可以吃米饭了,精神也大有好转。孙老师说这是个萎症,风邪外闭。其方如下:麻黄15桂枝15人参3杏仁10甘草5生石膏30川芎10当归10羌活3独活3防见3。

此案,足以看出孙老师对脾胃论与风邪论用得炉火纯青!
2010-05-13 10:07 11楼
佛祖下凡

看病贵、金钱至上、医德沦落已是当今社会一大问题。孙老师诊所里是难得的一片净土!诊所里,经常是门庭若市,来求医者遍及全国各地。除了其医术高超外,其医德若似佛祖下凡,普施仁术,普济众生。其超低的药费,一付药一般不超出5块钱。这么低的药费,与现在的生活水平极不相称,我不忍心的问孙老师:“您这药费也太低了,能不能再每付药提高一块钱啊?”他说:“这是低了点,但我这主要是给穷人看病的,不能收得太多”。我无语了,心里暗赞:孙老师乃真正大医也!佛祖下凡也! 正因如此,来求医者,对孙老师都是十分恭敬。

孙老师之仁心,不仅体现在病人身上,更体现在为我们求学者而无私传授!在西医迅猛发展之下,中医早已被边缘化,一切向西医看齐!其教学以西医之方式进行,政策制定上也要向西医看齐,再中医医术也每况日下,中医被西医化,中医生存四面楚歌!我记得,我在重庆万州实习时,我想到中医科去实习,我同学笑道:中医科药房已经被搬走了,现在都是开方就让病人到外面去买药的,不过几天,中医科也要被关门了。晕! 中国几千年的医学,没想到竟沦落到死亡边缘!那些打压中医的中国人,制定不利中医发展政策者,应该撒把尿,照一下自已的嘴脸,看看到底还是不是黄色人种!想想500年前,老祖宗在没有西医时,是怎样治病的?中医是炎黄子孙5000年与疾病作斗争的法宝,是中华5000千年文化的结晶。没想到现在却任由不良子孙的自我催残!
⬅ 看中医前五不宜 老茶馆 胰腺癌:生活方式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