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主病初探

2013-07-06 13:27 楼主
一,肺手太阴
1,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谓臂厥。
臂厥就是肺经经气行至臂部时,经气不能顺行,经气上逆,从而引起肺气上逆,导致胀满、喘咳、缺盆痛,甚则喘咳厉害时两手护胸,视物模糊。这是肺经的病变,区别肺脏病变的可能就是缺盆中痛这一症状。平时我们治咳,多从脏腑辨证,其实经络病变一样引起咳,这为我们治疗提供又一思路。

2,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掌中热。
这是肺脏产生的病变症状,喘渴的渴,应该是喝字,指声音粗或急的意思。奇怪的是这些症状看起来像西医的肺心病,或者心脏病引起的肺部症状,特别是前臂内侧疼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脏病的放射性疼痛。临床上这样的心脏病人,从肺治疗有没有效呢?还一个症状是掌中热,机理是什么呢?是不是经气郁积发热呢?掌中热,在手少阴和厥阴里也有,那两条经通过掌中,好理解,肺经过鱼际,不好理解。一提到手掌热,很多人都会想到阴虚,真单纯。
3,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尿色变。
气盛肩背痛风寒应该不对,据汗出,中风看,应该没有寒字。小便数而欠,是小便次数多而量少;这有些像人们说得前列腺炎,现在多从湿热或肾治;很少有人考虑到肺,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凡是小便頻数量少的,都该考虑肺。气虚也是肩背痛,动则气喘;这个尿色变,到底变什么样呢?气虚病人应该是小便清长的,但气虚不固,也会浑浊。
不管虚实,都有一个共同症状,肩背痛,也是肺经病变的主证,不少人治肩背痛从太阳入手,也不能说错,因为太阳有“头痛、项强、项背强几几”之说,但没提到肩背疼痛,这样看似乎有不妥,还应该从肺考虑,才合经旨。
4,为此诸病,盛者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这是治疗大法,十二经通用,以后各经探讨时略去。
5,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人迎,喉结两侧动脉搏动处,现在基本没有诊人迎的了吧?
(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06 15:33 2楼
沙发,好帖,等待续集
2013-07-06 21:37 3楼
非常高兴看到楼主此贴!
因为一直对十二经主病糊里糊涂,希望借此能够好好上一课。
谢谢,期待继续
2013-07-08 11:36 4楼
二,大肠手阳明
1,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大肠之火郁积于经脉,造成齿痛颈肿。通常讲到牙痛,都认为是胃火过盛,考察胃经主病,并没有齿痛一说,但是颈肿喉痹与大肠经相同。大肠经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所以胃火也可以导致牙痛,我认为上牙痛则之于胃火,下牙痛责之于大肠火,比较合理,但都不外于阳明经脉。《伤寒论》中胃家实,有燥屎在胃,其实都应该在大肠,承气汤泻胃,其实也是泻大肠,调胃承气汤因气缓下,可说是泻胃。十二经里只有胃与大肠经治法可以通用,我们统称为治阳明,其他的如同属太阴的脾肺,同属少阴的心肾等都不可通用,这也是中医的奇怪之处。
2,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鼻鼽,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
为什么会主津液所生病呢?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的应该是水谷,变化的是糟粕出焉,当然也会变化出精微物质,肯定包括津液吧;张介宾解释: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凡大肠之或泄或秘,皆津液所生之病,而主在大肠也。有一定道理。目黄,口干鼻鼽应该是湿热所致,口干也可是津液匮乏引起;喉痹为阳明之火旺盛所致。其它是经络不通,肢体疼痛。
3,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慄不复。
气有余便是火,火郁经脉,则局部热肿;气虚则寒战,这种寒战难以回暖,可能得衣被而不减。
4,治则,略。
5,脉诊,略。
2013-07-08 12:41 5楼
学习学习!
商榷一点:伤寒中燥屎的理解,燥屎在胃不在胃,虽然同属阳明,但是燥屎在胃应不能食,燥屎在肠病人往往很能吃,谓胃之邪火旺盛,都可以用承气汤
2013-07-08 12:52 6楼
cooleye 说:
学习学习!
商榷一点:伤寒中燥屎的理解,燥屎在胃不在胃,虽然同属阳明,但是燥屎在胃应不能食,燥屎在肠

是啊,不管在胃在肠都可用承气汤,这就是阳明经与其它经不同的地方吧。治手太阴肺的方子就不能治足太阴脾,治手太阳和足太阳的也不一样,为什么阳明经就特殊呢?
2013-07-08 20:30 7楼
金凤蝶 说:
是啊,不管在胃在肠都可用承气汤,这就是阳明经与其它经不同的地方吧。治手太阴肺的方子就不能治足太阴脾

解剖上它们是相通的,可不可以从这方面考虑?
2013-07-14 10:59 8楼
三,胃足阳明经
1,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洒洒振寒,是寒冷而战抖的样子,应该为寒气盛阳气郁,或阳虚;善呻数欠,痛苦而懒散的样子,颜黑,胃经过处,寒郁经脉,故黑。以上是受寒。病至则恶人与火以下为阳明有热,怕闻木声,木克土也;木在志为怒,在音为角,角声是一种比较直而长声音;受这种声音影响,病人会心动不安,甚则想关闭门户躲起来。如果热再盛一点,病人会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四肢为阳气之府,阳热太过,则表现力气大异寻常,行动不避亲疏的狂燥状态。另外还会有腹胀,肠鸣的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骭厥,就是膝髌以下胫骨外侧的阳明经气厥逆。
(出去有事,待续)
2013-07-18 13:52 9楼
2,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宾肿痛,循膺、乳、气街、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胃为水谷之海,化生营血,所以主血所生病,但下面列的症状好像都不是血所生病,不知怎么解释。狂疟温淫汗出都是热病,也许在气,也许在血,与主血所生病没直接关系。再后面是胃经病变的一些症状,不需多解。
3,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尿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阳经只有胃经走在身前,气盛有余则热,气虚不足则寒。胃火盛则消谷善饥,尿色变黄;胃寒则腹中胀满,是寒盛阳虚,不能消谷所致,尿色应该清,大便或泄,或完谷不化。
2013-07-20 06:58 10楼
金凤蝶 说:
三,胃足阳明经
1,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

古人真是惜字如金,寒的热的写在一起,费解啊。
2013-07-21 13:59 11楼
四,脾足太阴
1,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重。
舌本强,舌头根部僵硬,因足太阴连舌本;现在一旦病人出现舌硬,往往会联系到中风,就会去查CT,徒然增加心理和经济负担。胃脘痛应该是胃部有病,这里认为是脾病,因脾经入腹属脾络胃;但我认为很可能脾胃同病;食则呕,腹胀善噫,是脾脏有病的表现,《伤寒论》里有论述,治疗用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寒热并用,推测是胃热脾寒造成的。病人大便或放屁后,症状就会大大减轻,衰是病势衰减;身体重,可能会乏力,主要由于脾气虚。
2,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
前条是舌根僵硬,这条是舌根疼痛,反正不管是硬是痛都责之于脾;体不能动摇不好理解,是经络不通吧,还是阳气不足呢?食不下是脾不运化所致;脾经支者注心中,所以会烦心,心下急痛;大便溏泄水闭黄疸是脾寒,脾不制水,则水不循常道而行;瘕,可认为腹内包块,是脾气滞涩,运化不利所致,现代多认为与淤血、气滞、痰凝有关,临床用得最多的是活血化瘀,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如果从疏导脾经、促脾运化入手,会有什么结果呢?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是经络所过处病变。
治则,略。
⬅ 旅沪医案-医案-慢性咽炎 老茶馆 伤寒论读书笔记欲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