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读书笔记——写在前面

2013-07-07 09:37 楼主
写在前面
《伤寒论》为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是在《内经》、《难经》的理论指导下,集汉以前医学临床经验的精粹而成,为开创辩证论治的第一家。其极高的学术价值,不但为历代中医捧为经典,亦为世界中医学者所尊崇,故被舆称为“医方之祖,辩证论治之宗。”所以,本书为学习中医的必修书之一。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文字古奥,又因战乱散佚、后人传抄遗漏,错简之处较多,故艰深难懂。若没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对《伤寒论》的学习是根本无法着手的,故本书对初学者只能望而却步。
愚自学伤寒多年,因古汉语基础较差,结果是事倍功半。1984年有幸拜读于河南省云阳中医进修班,亲闻梁化龙老师讲授《伤寒论》,受益非浅。但由于课时有限,很多问题理解不透。为了能熟炼而准确的掌握《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笔者以梁老师《伤寒论》讲稿为篮本,特参考五版本科教材及郝万山等名家注解,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插入应用经方的临床病例,整理成笔记,以便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伤寒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是工作于临床一线的基层中医,学以致用,其学习经典的目的是立足于提高临床疗效。故对《伤寒论》的学习注重方证的研究和临床疗效机理的探讨。在整理本笔记时,笔者一是对原著中带方证的条文作为重点讨论的对象,予以祥细归纳,重点论述;二是对原著方剂的煎服法、使用注意等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反复深入研讨,祥细说明,不敢有丝毫遗漏;三是对经方剂量问题的认识,赞同老中医李可的观点:“方剂能否治病,除了恰中病机,配伍精当,便是特定的剂量。” “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为掌握仲景用药剂量及法度,在整理本笔记時,依据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权”为准,按古今折算法厘订剂量,作为经方剂量的临床参考指标。
必须说明的是:《伤寒论》原书多是一剂中药一次煎成,分2-3次服,(如仲景用桂枝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次服一升,即为一服。每次服用的药量,也就是一次治疗量,实际上是全方药量的三分之一)。与现代的一剂中药分3次煎成,3-4次分服不同,即《伤寒论》中的一剂药,相当于现代的3剂。由此计算,《伤寒论》原书剂量应为原量除于三等于现代一剂药的实际剂量,本书的现代用药剂量折算即基于此。由于笔者才疏学浅,对经典理解不透,故本书只作爲笔者的读书笔记而自学,不敢开卷展示于同道也。
余泽运
整理于2008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07 09:58 2楼
经柯雪帆先生考证得知,东汉一两约合公制 15.6 克。已经得到医界公认。
2013-07-08 09:20 3楼
飞翔的鹰 说:
经柯雪帆先生考证得知,东汉一两约合公制 15.6 克。已经得到医界公认。

是的,我就是按汉代一两折现代15。5g计,取近似值按15 g计。
2013-07-08 10:59 4楼
必须说明的是:《伤寒论》原书多是一剂中药一次煎成,分2-3次服,(如仲景用桂枝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次服一升,即为一服。每次服用的药量,也就是一次治疗量,实际上是全方药量的三分之一)。与现代的一剂中药分3次煎成,3-4次分服不同,即《伤寒论》中的一剂药,相当于现代的3剂。由此计算,《伤寒论》原书剂量应为原量除于三等于现代一剂药的实际剂量,本书的现代用药剂量折算即基于此。
——难道《伤寒论》中的一剂药吃3天?
2013-07-10 10:33 5楼
佛手 说:
必须说明的是:《伤寒论》原书多是一剂中药一次煎成,分2-3次服,(如仲景用桂枝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

当然是1剂中药吃一天,但每服1/3,且中病即止,不一定要尽剂。
⬅ 谈谈乌梅丸(二) 老茶馆 效验灵方——妇女美容面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