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太阳病:第一节、概说

2013-07-09 15:03 楼主
第二章、辩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概说
太阳病,是人体感受外邪,正邪交争于太阳范围,引起太阳所属脏腑经络气化等生理功能失常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
膀胱主藏津液,化气行水;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太阳为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外邪袭人,首犯太阳。郝万山教授曾将本篇概说进行过系统总结如下:
1、太阳病的部位:从《伤寒论》原文看,太阳病的病变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及太阳所主的肌表营卫。由于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当体表受邪,表气不利时,多会导致肺气宣发肃降失调而见咳喘,故肺部疾患也可反映于太阳病证内。
2、太阳病的成因:A、风寒外袭:是太阳病的主要成因。
B、少阴之邪外出太阳:见于a少阴寒盛伤阳,阳气恢复,阴病出阳,脏邪还腑,邪气外出太阳;b少阴热化证,正气恢复,邪气外出太阳。
注:邪气外出的是太阳膀胱之腑,而不是太阳之经或太阳之表。
3、太阳的生理:太,大也,故又称“大阳”、或“巨阳”。本意是强大的阳气。《黄帝内经》里太阳是指小肠经、小肠腑和膀胱经、膀胱腑。《伤寒论》的太阳病,从原文分析主要指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及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的病变。小肠经、小肠腑的病变未被涉及到。
(1)、足太阳膀胱经:行于人体头项后背,从头至足,是人体循行路线最长,穴位最多,覆盖面积最大的经脉。其脉上连风府与督脉相通,沟通了太阳和督脉的联系;下络腰肾而属膀胱,沟通了太阳与肾的表里关系。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肾藏元阴元阳,为阴阳之本。故太阳可借助督脉阳气和肾阳的资助,而主一身之表阳。足太阳经别属膀胱络肾,散布于心,既加强了膀胱与肾的联络,也沟通了膀胱与心的联络,这就是太阳蓄血证出现如狂发狂等心主神志功能失常的原因所在。
(2)足太阳膀胱腑:位于下焦,与足少阴肾相表里。膀胱有藏津液、司气化的功能。其司气化功能表现于两方面:一是阳气的化生和输布,膀胱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化生阳气,通过膀胱经脉和三焦输布于体表。二是参与水液代谢谢,通过膀胱气化,一方面排出为尿,另一方面还可将一部分水液化生为津液而输布上承,进而润泽全身。
(3)太阳阳气:太阳阳气的量为三份,在三阳中为最多,其阳气敷布的部位主要在体表。其在体表的功能有三:一是温煦肌表;二是管理汗孔开合,调节体温;三是防御外邪。因太阳阳气有卫外功能,又称“卫气”。
因太阳阳气有卫外之功能,故太阳主表。风寒之邪外袭体表,体表阳气被伤,称太阳病。又因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为卫之守,卫为营之使,营卫相将而不相离,共同完成温养、濡润体表和保护体表的作用。由于太阳病是风寒外邪损伤体表阳气和营气,故称“太阳主表而统营卫”,因此太阳病也包括了营卫的病证。
太阳阳气的化生、补充和布达:
太阳阳气化生于下焦。膀胱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的作用化生阳气,并通过膀胱经脉和三焦向体表输布。
太阳阳气补充于中焦。太阳阳气在体表不断消耗,必须依赖中焦脾胃所摄入的水谷精气不断补充能量。
太阳阳气宣发于上焦。太阳阳气虽通过膀胱经脉向三焦和体表输布,但要分布于体表,还要依赖上焦肺气的宣发作用。
由于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的,而当肌表受邪,太阳阳气被外邪所伤时,也可导致主表相关脏器功能失调,如肺气不降的喘咳,脾胃升降失调的吐、泻、食欲不振,或肾阳虚复感外邪的太少两感症等。
3、太阳病的证侯分类和治法:
(1)太阳经证:病变重点在经脉和体表,又可分三类
中风:以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浮缓为主症。以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调为基本病机。
伤寒:以发热恶寒,头项强痛,无汗而喘,身痛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为主症。以外邪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为基本病机。
表郁轻证:以发热恶寒,阵发发作如疟状,身痒、面赤为主要表现。以表证日久,表有小邪闭郁不解,营卫之气不足为基本病机。
(2)太阳腑证:属太阳里证。腑证有蓄水、蓄血之分。
病在气分—蓄水:以小便不利,渴欲饮水,少腹苦里急,并伴表证为主症。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蓄。
病在血分—蓄血:以小腹急结,硬满疼痛,甚则如狂发狂为主症。病机为表邪循经入里化热,热与血蓄于下焦。
变证:失治、误治,或脏腑偏盛偏衰,出现新的证侯,已不具备太阳病的特征——太阳病变证(从略)。
太阳病类似证:——风湿、水饮、水气、痰实,属杂病。
太阳病的治则:
总治则:——辛温解表。
中风——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桂枝汤。
伤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麻黄汤。
表郁轻证——小发其汗——桂麻各半汤或桂二麻一汤。
蓄水——化气行水——五苓散。
蓄血——活血逐瘀——桃核承气汤、抵当汤。
变证治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09 22:33 2楼
学习了,谢谢老师
2013-07-10 11:14 3楼
老师辛苦了!
2013-07-10 11:32 4楼
学伤寒,可能有不少误区吧;就拿太阳篇来看,就有不少问题需要搞清楚。
1,在经的问题,一直以为风寒只伤太阳经,因太阳主表,又为寒水之官,同类相求,故风寒伤之。但肺合皮毛,皮毛难道不是表?风寒不经皮毛能伤到营卫?伤寒论里面那些咳喘症状,难道不是肺部受邪的表现?肺经肺脏不受影响吗?
2,营卫问题,风伤卫,寒伤营,自古这样理解。风也许伤不到营,但寒肯定能伤到卫;卫行脉外,营行脉中,卫在外保护营,卫不受伤,营就会无恙。
3,中风,伤寒,其治则都是辛温解表;那么中风的原因就应该是风寒,而不单纯是风邪,只能是风邪重而寒邪轻,否则的话,则不能用辛温解表药的;伤寒提纲说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中风伤寒共同的症状,也说中风的原因是风寒。
4,既然同是风寒所伤,那么什么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的分类就不合理了;有人把它按虚实分类,为风寒表虚和风寒表实证,简单而要,符合临床。
2013-07-12 11:58 5楼
金凤蝶 说:
学伤寒,可能有不少误区吧;就拿太阳篇来看,就有不少问题需要搞清楚。
1,在经的问题,一直以为风寒只伤太

提的好!本人有以下看法:1太阳的部位:应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及太阳所主的肌表营卫,由于太阳主表,肺主皮毛,故肺部疾患也可反映于太阳病证内。2、风伤卫、寒伤营是后世医家提出的,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风寒侵袭人体,营卫首当其冲,卫行脉外以护卫肌表并保护营阴不受伤害;营行脉中以不断补充卫气营养以维护卫气的功能正常,二者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风寒所伤,应是营卫具损,无须分风伤卫、寒伤营,此句应为风寒皆可伤营卫。3、中风、伤寒都是外感风寒之邪。但中风为风寒袭表,体虚奏理疏松之人患之,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表现为汗出、恶风(寒),脉浮缓;伤寒为体质偏壮之人患之,奏理致密,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而见无汗,身痛,脉浮紧。中风、伤寒区别不中风邪、寒邪,而在有汗与无汗,有汗的是中风;无汗的是伤寒。
2013-07-18 20:53 6楼
谢谢老师,受教了。
2013-11-26 14:31 7楼
好文章
⬅ 百试百验祖传秘方简评---郭永来 老茶馆 也论腹水(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