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脉记三

2013-07-13 13:22 楼主
12号这一天,共看了十七个病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青年女性,大约三十多岁,脸蜡黄,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确诊为白血病。没有治疗过。估计因为家穷。徐老师开了黄芪建中汤。下课后闲聊时我说我以前也治过这样的病人,当时用十全大补汤治好了。徐老师说白血病的虚证用黄芪建中汤效果不错。我想一个经方一个时方,殊途同归。
按说用经方治病应该效如擂鼓,但我觉得徐老师的治疗效果并不是这样。我想可能与下面这些因素有关,一是药材的质量,二是用煎药机煎的药。据我的经验,用煎药机和砂锅煎药,二者的效果差一倍,明显砂锅的疗效好。
我心目中的疗效是病人用经方应该一副见效,很短的时间里症状消失,然后吃药巩固。
下午上课后,先聊了一会儿特异功能。然后开始教脉诊的正确姿势。说实话,我真不会,不过很快就学会了。接着徐老师给每个学员都把了脉,每个人一张纸条,上面写了这个人的六部脉象。又让每个人都给他把脉,然后纠正学员的把脉姿势和力度。我觉得受益匪浅。最后让学员之间互相把脉,把后对照纸条。
我先找了一个学员,先不看纸条上的答案,我把后写了六部的脉象,然后跟纸条对照,天哪,全错了。然后我再看着纸条上写的,一个脉一个脉的对照,心中感觉。然后让对方把我的脉重复刚才的过程。他结束后,我再不看纸条再把他的脉,然后写到一边,跟纸条对照,这次有进步,对了一半。然后我再看着纸条,再一个脉一个脉的心中感觉。就这样,反复了几次,我终于能全把对了。然后再换个人。整个下午,我不停的把脉,吃过晚饭后,有把了两个人,觉得越学越有意思。
这样的教脉方法很好。
我今天对徐老师的评价是他是仲景疯狂的信徒。同时也是个骄傲的人。当然我也很骄傲。但我很难成为一个疯狂的信徒。
教脉是中医里的科普工作。相当于汉语的拼音,英语的音标,是基础里的基础。徐老师肯做这样的工作,不简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13 20:17 2楼
这个教学方法好!你看这个徐老师用经方剂量换算怎么做,会不会是剂量的问题?我对经方的疗效期望也是一剂知三剂到数剂已。
2013-07-13 20:22 3楼
希望版主好好学习,学成回来更好为大家服务。
2013-07-13 20:25 4楼
文子医生 说:
这个教学方法好!你看这个徐老师用经方剂量换算怎么做,会不会是剂量的问题?我对经方的疗效期望也是一剂知

好的,我明天看一下剂量。总的来说他用的剂量并不小。
2013-07-13 20:29 5楼
qyqmy 说:
希望版主好好学习,学成回来更好为大家服务。

这就是我的目的,可惜你问的那个肚胀的病人一直没顾上回答。
2013-07-13 20:54 6楼
你觉得他的脉法是宗哪里的,你看内经灵枢里就写了六种脉:急,缓,大,微,滑,涩。频湖脉学是28种脉象。一般讲左手寸关尺分别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是肺脾命门。我最近看素问三部九候,觉得很麻烦,尝试把它套在寸口部位:寸属上部,按浮中沉分为天人地,天候头角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关属中部,天以候肺,人以候心,地以候胸中之气;尺属下部,天以候肝,人以候脾胃之气,地以候肾。给你写了这些,希望不会扰乱你的学习思维。
摸脉一直是我的弱项,当初看经典是从伤寒看起的,我的伤寒书前两篇都是讲脉法,看到平脉法我就晕了,就想先把脉搞清楚了,然后就先去看频湖脉学,然后看内经,就陷在内经了,学脉其实是我看内经的初衷。
2013-07-13 21:02 7楼
文子医生 说:
你觉得他的脉法是宗哪里的,你看内经灵枢里就写了六种脉:急,缓,大,微,滑,涩。频湖脉学是28种脉象。一

我现在没法回答。等几天我一定回答
2013-07-13 21:06 8楼
伤寒卷一
辨脉法第一
【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
【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者,何?
【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
【答曰】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
【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发热也。
阳脉浮(一作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其脉沉者,荣气微也。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
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流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
脉(一云秋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一云夏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一云阴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
【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
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
【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
【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
【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立夏得洪(一作浮)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
【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著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血亡也。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府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目闰,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此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习者,此为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又未知何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搏,其人即□。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胚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畜积有脓也。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差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为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栗,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藏气相熏,口烂食断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藏府,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嗢咽塞,寒厥相逐,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阴阳俱厥,脾气弧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蜷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躁扰者,必欲解也。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为欲解也。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2013-07-13 21:07 9楼
平脉法第二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
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畜,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
【师曰】病家人请云,病人若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师到,诊其脉,沉而迟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脉当浮大,今脉反沉迟,故知愈也。
假令病人云,腹内卒痛,病人自坐。师到,脉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若里有病者,脉当沉而细,今脉浮大,故知愈也。
【师曰】病家人来请云,病人发热,烦极。明日师到,病人向壁卧,此热已去也。设令脉不和,处言已愈。
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盼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设令脉自和,处言汝病大重,当须服吐下药,针灸数十百处,乃愈。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问曰】人病恐怖者,其脉何状?
【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问曰】人不饮,其脉何类?
【师曰】其脉自涩,唇口干燥也。
【问曰】人愧者,其脉何类?
【师曰】脉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师曰】脉者,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也?
【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问曰】脉有残贼,何谓也?
【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曰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
【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
【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
【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名灾怪耳。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
【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是肝藏伤,故知死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
【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者,故名复,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
【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
【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脉属木,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死生之期,期以月节克之也。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
【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虚冷,故令脉紧也。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硬。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搏,名曰强也。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把刃,坐作疮也。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
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迟者荣中寒。荣为血,血寒则发热;卫为气,气微者心内饥,饥而虚满不能食也。
肤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
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缓者胃气有余。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气填于膈上也(一作下)。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隔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而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肤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隔,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
【师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问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
【师曰】诸阳浮数为乘府,诸阴迟涩为乘藏也。
2013-07-13 21:15 10楼
能有老师这样传授诊脉方法,应该是幸运的。好羡慕啊!
关于脉诊,现代人基本沿袭了古人脉理和脉法。前些日子,我看到有一种诊脉的方法却不同,是昆明中医黄传贵(黄家第八代传人)祖传的,听说很神奇,我看了他写的书,书名为《黄家医圈》,书中介绍的是“千步脉”,但没有具体诊脉方法。有哪位老师了解的请赐教。
2013-07-13 21:51 11楼
绞尽脑汁 说:
我现在没法回答。等几天我一定回答

曾经在网上问过徐老师怎么学脉,他推崇的是叔和的脉经
⬅ 中药需要浸泡多长时间? 老茶馆 夏季表热里寒,冬季表寒里热(一点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