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化湿法──兼答网友“芳化和燥湿本质区别?”的讨论

2013-08-11 21:41 楼主
本帖最后由 仁心妙手 于 2013-8-12 14:17 编辑

中医化湿法是针对湿病证治要求,以芳香、淡渗或燥湿之品等祛除体内湿邪的一种治法的总称。化湿法有广义、狭义之分。
1广义的化湿法。凡是祛除体内湿邪,适用于临床各科出现湿浊为患的湿病之化湿大法为广义的化湿法。简言之,就是针对所有湿病的化湿法为广义的化湿法。
湿病是中医临床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尤其现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压力增大,不良生活方式和输液疗法盛行,饮食无规律等诸多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邪内生,或外湿侵袭,损伤肌肤、经络、脏腑,皆有发生。湿邪致病的广泛性、潜隐性、迁延性、兼挟性使湿病几乎存在于各系统的疾病中,既有外感病,又有内伤病。另外,现代的病毒性感染、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病以及癌症等都因机体不同程度的受到湿邪的侵袭或有湿邪为患的存在。因此,化湿法应用就更为广泛。
1•1 临床常用的化湿法。肺、脾、肾是湿病的3个重要病理环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肿胀》中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根据这3个环节及不同致病途径导致兼挟证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化湿法,主要有以下3种。
1•1•1宣肺化湿法:即通过宣通肺气,调理上焦气机,开通津液运化的源头,使全身气机和水液的运行上下通畅的治法,适用于不同病位的各型湿病出现肺气不宣,上焦气机不畅,湿邪弥漫之证,如咳嗽、胸闷、烦热,溲短,舌苔厚腻,脉濡缓等。常用方剂有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等。湿气弥漫,本无形质,宜用体轻而味辛淡的药物,如杏仁、白蔻、茯苓、藿香等。其中杏仁清开肺气,作用平稳,最为常用。
1•1•2健脾化湿法:即健运脾胃以祛除湿邪的治法,适用于脾虚中阳不运,水湿内停证。症见胸胁胀满,目眩短气,兼见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纳差便溏,脉细弱。赵献可《医贯•湿论》云:“夫脾者,五脏之至阴,其性恶湿。今湿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濡泄,法当除湿利小便也”。脾属湿土,喜燥恶湿,今脾虚失运,土不制水而生湿,湿性黏滞,阻遏气机,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不利;湿性下趋,注于肠道则大便反快。常用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代表方剂是防己黄芪汤。
燥湿法属于健脾化湿法一类,主要运用苦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的治法,适用于脾脏未虚而脾胃及肠道湿盛之证。根据疾病寒热性质的不同,燥湿法可分为苦温燥湿与苦寒燥湿两类:
1•1•2•1苦温燥湿:是用苦温而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寒湿病邪(或湿邪而不兼有热象)的治法。适用于湿邪或寒湿阻于中焦脾胃的证候,如胸闷呕吐、恶心、腹胀、大便清稀 、苔白腻。常用苍术、厚朴、陈皮、白豆蔻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平胃散等。根据疾病寒热性质的不同,燥湿法可分为苦温燥湿与苦寒燥湿两类。
1•1•2•2苦寒燥湿(又称清热燥湿):是用苦寒而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热病邪的治法。适用于温热病证,如腹痛腹胀,大便稀薄而热臭,舌苔黄腻或肝胆湿热证。常用黄连、黄芩、龙胆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葛根黄连黄芩汤、白头翁汤、龙胆泻肝汤等。
1•1•3温肾化湿法:即温补肾阳以祛除湿邪的治法。因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阳虚水泛,水肿,小便不利,心悸等。以温肾阳药和化湿药合用,以加强肾的温煦运化功能,命门火旺,则体内水湿易于排出。常用的温肾化湿药有肉桂、附子、细辛、补骨脂、泽泻、茯苓等。代表方有济生肾气丸、真武汤等。
临床根据兼证的不同,还有很多具体的化湿法,如解表化湿法、祛风化湿法、散寒化湿法、清里化湿法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2狭义的化湿法。在温病学中针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变过程中出现热与湿合,特别是湿重于热的情况下采用的化湿法为狭义的化湿法。其作用虽不在发汗、退热,但临床上使用本法常因气机宣畅,湿浊开达而汗出热退的。
2•1温病学中常用的化湿法。根据湿温等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出现不同的湿热病机制定不同的化湿法,主要有以下3种。
2•1•1芳香化湿法(简称芳化):是以芳香之剂,透化湿浊的治法。适用于湿温初起,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身热汗出不解,或微恶寒,胸闷腹胀、渴不欲饮,呕恶、便溏、溲短、苔白、脉缓等诱。方如藿朴夏苓汤。
2•1•2辛开苦泄法(简称开泄,又叫辛开苦降法):即以半夏等辛温药与黄连苦燥药配合,辛开苦泄,宣降湿热之邪的治法,适用于湿温病湿渐化热,郁遏于里,证见发热,脘痞泛恶,口渴不欲多饮,小便黄赤,苔黄腻等。例方如王氏连朴饮。
用此类治法治疗湿温等温病过程中也常使用燥湿法,并常与芳香化湿、健脾化湿等法相配合。方如五加正气散等,在吴氏《温病条辨》中实例甚多。
2•1•3淡渗利湿(简称淡渗):即以淡渗之品分利湿邪的治法。适用于湿中挟热蕴阻下焦,小便短涩甚或不通,热蒸头胀,不渴、苔白等。常用方如茯苓皮汤。
以上化湿三法虽各有适应范围,但临床每多配合运用,如芳化之法常与淡渗等法配合。化湿法多用于湿邪较重之证,若湿已化热,而热重于湿的,治法则应以清热为主稍兼化湿。此外,化湿之品易于损耗阴液,故凡温病不因湿邪为患或体质偏于阴虚者,均不宜使用。
3“芳化”与“燥湿”的本质区别。有网友提出芳化和燥湿本质区别的讨论,(/threads/354307),这里谈谈芳化与燥湿本质区别的个人之见:
3•1芳化,是以气味芳香之剂,透化湿浊的治法,适用于湿温初起,湿热之邪为患,湿遏热郁,气机不畅之证,此时湿邪遏阻卫表,热郁不得外透,用气味芳香之品配以杏仁等开宣肺气,透化湿邪而使气机畅通,热邪也就随之外泄而病解。其本质是增强了肺和皮肤的开合(呼吸)功能和体内的气体交换,祛除了体表非生理需要的水湿,达到机体内外水液平衡的目的。
3•2燥湿法主要运用苦燥的药物组方以祛除湿邪的治法,适用于脾脏未虚而脾胃及肠道湿盛之证,是燥以胜湿之法,尤如低洼之地水湿不干,太阳晒不着,风吹不着,开沟(渗利)又没用,就直接用些干土燥之填之便可。其本质是用苦燥之品直接祛除中州脾胃非生理需要的水湿,使脾胃的运化恢复正常。
以上仅个人管见,必有不当之处,还请众位朋友、同道批评指正! 请品茶.gif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11 22:35 2楼
感觉楼主先生,对湿气的病机及除湿的思路是非常内行的,非常敬佩啊
2013-08-12 05:03 3楼
茫茫草原 说:
感觉楼主先生,对湿气的病机及除湿的思路是非常内行的,非常敬佩啊

谢谢朋友回复点评!
2013-08-12 08:57 4楼
辛苦了。
2013-08-12 09:36 5楼
2013-08-12 09:42 6楼
讲得很详细,谢谢!
2013-08-12 09:53 7楼
楼主对湿邪的分析系统精当恰切。诚然目前大部分的慢性疾患,都有不同程度的气化失调,而出现“湿邪”的病理状况。
2013-08-12 13:22 8楼
谢谢白术先生评分!
2013-08-12 13:23 9楼
李荣伟 说:
辛苦了。

谢谢版主李先生!
2013-08-12 13:23 10楼
岁月人生 说:

谢谢!
2013-08-12 13:24 11楼
文子医生 说:
讲得很详细,谢谢!

谢谢回复!
⬅ 付济华医案-----痛风石治验 老茶馆 经方学习体会20130811我用栀子干姜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