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举隅

2013-08-21 15:35 楼主
《黄帝内经》中《河图》《洛书》之象数举隅

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 金 栋

摘要:有学者认为“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是“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此说有不当之处。根据《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及《灵枢•九宫八风》等篇中《河图洛书》象数内容的实际应用,说明《内经》与《易》之《河图洛书》有关系,并非“不是中医的内容”及“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文中予以详细阐述。
关键词:黄帝内经 河图 洛书 象数


同道网友王锡民先生在互联网《中医药论坛》发文说道:
“古中医学理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中只有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没有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所以,把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及后人炮制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应当引起中医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警惕。”

笔者认为以上所说欠妥。这是因为: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古代医学家及先哲们,在古代解剖知识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根据象思维理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结合天人相应观及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思辨推演而来,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就已形成。

2、战国秦汉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当时哲学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其理论载于诸子,特别是对《周易》的阐发,其中的《易传》“十翼”,阐发对自然、社会普遍规律的认识,除儒家的政治观和伦理观外,还融进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1]及象数观念[2]等。象数观念的“象”指的是天象之学,“数”是指由《河图》《洛书》等而引起的数学观念。古代哲学对《内经》学说体系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思维方式,而《周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成书年代分析,《内经》成书年代和《易传》较近,《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内经》成书于战国至两汉时期,所以《内经》深受《周易》的影响,援易入医已见端倪。从内容上分析,《内经》的阴阳观念、天地人相参思想、四象之用等多源于《易》,或与《易》共鸣、相互渗透;《易》取象比类方法对《内经》构建生理、病理体系,尤其是藏象理论起着模式性的启示;《内经》九宫八风更与《易》之洛书一致[3]。

《周易》思维模式化倾向很明显,有阴阳、三才、四象、河图、洛书、八卦等模型。《内经》在医学理论形成中,受《周易》思维模式的影响,也建立了多种理论模型。如在藏象方面,有阴阳模型以论脏腑、气血、营卫,有三阴三阳模型以论六经,有五行模型以论五脏等。在病机方面,也有疾病部位的表里模型,疾病性质的寒热模型,疾病发展态势的邪正虚实模型等。模式思维是中医进行理论和临床思维的重要方法[1]。

因易图图象《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等传统皆认为图早已佚失,后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至宋方由陈抟推出[4],此即“太极图、河图、洛书等概念始于宋代道教陈抟,不是中医的内容”之谓。殊不知,《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九宫八风》等篇中虽没有《河图》《洛书》之字样,却有《河图》《洛书》象数内容的实际应用,其文献得以保留而早于北宋,使易图“始于宋代道教”之说或不攻自破。据刘大钧考证,早在西汉之初,或者更早,就已有了与“洛书”相同的图形[5]。

3、《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他汲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历算、气象、生物、地理,以及人类、心理、逻辑、哲学、养生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展示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所以读经典《内经》不要单着眼于就医学内容去读,因为还涉及到诸多学科,其中就涉及到与《周易》有关的内容。如果说《易》之《河图》《洛书》象数内容是“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去的,那应该是《内经》的作者们以取象比类、天人相应的思辨理念,为了更好的说明自然界的事物及现象与人体的生理、病理体系等之间的联系所构筑的巨大的框架体系,或与《周易》共鸣、交相辉映、相互渗透的结果。下面就《河图》《洛书》的象数内容散见于《内经》多篇中,来回答把“河图、洛书等概念及后人炮制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等图,硬性塞进中医理论中,是毫无根据的,是对中医理论的篡改”的不当认识,举隅如下。

1、《河图》之象数:藏象之数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数六”。

经文中之数“八、七、五、九、六”,是五行之成数,源于《河图》之象数。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一、二、三、四、五,分别代表五行-水火木金土的生数。由于土居中为万物之母,若每一生数再加五,则变为各自的所谓成数。生数为一至五,象征事物的发生;成数六至十,代表事物的形成。

所谓生、成数,只不过是古代先哲们试图借此说明天地、阴阳、奇偶的联系及变化关系。根据天为阳,地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这样相加的结果是,五行当中每一行都有一个生数和一个成数相配,也就是一个奇数(阳)和一个偶数(阴)相配,构成一对阴阳互藏的关系,以说明水有阳水、阴水,火有阳火、阴火,木有阳木、阴木,金有阳金、阴金,土有阳土、阴土等阴阳配伍关系,从而形成了阳有偶、阴有配的阴阳相反相成的关系。实际上这是《周易》之《河图》术数学运用数字计算的方法,来说明天地、阴阳、奇偶的消长和对立的关系。

《河图》是什么?《河图》是数学概念,胎源于《周易•系辞传》,由天地常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之和(五十五),按照《周易•系辞传》的排列而画成的图,以此来说明天地、阴阳、奇偶的消长和对立的关系。
《周易•系辞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郑玄注:“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偶,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也。”

即一、六属水居《河图》之下,二、七属火居上,三、八属木居左,四、九属金居右,五、十属土居中。

《河图》的出现,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伏羲时,黄河里出了一匹龙马,背上画着图,伏羲就照着此图画出了八卦。如《易•系辞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之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这就是八卦起源之一的数说。

按照《河图》之数的排列,以取象比类、天人相应的推演方法,结合《素问•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六节藏象论》等篇中的内容,“其数八、七、五、九、六”中《河图》之数分别代表:五方、五色、五脏、五官、五行、五音,同时还代表五味、五畜、五谷、五星、五气等等。《内经》的类比推演顺序是“八”代表东方木(肝),“七”代表南方火(心),“五”代表中央土(脾),“九”代表西方金(肺),“六”代表北方水(肾)。这些数不是一般的数,而是象数,它来自《河图》,与《尚书•洪范》中五行顺序不同。

从以上可以看出,《内经》应用《河图》之数有表“象”的功能和特点。将其应用于构建巨大的框架体系,即“五数→五行→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五音→五谷→五畜→五菜→五虫(泛指各种动物)→五藏(脏)→五腑→五官→五体→五液→五志→五变(病态)→五声(病态)→五脉”等为内容的天、地、人三才医学结构模式[6]。具体到人体则为“藏象之数”。

2、《洛书》之数:阴阳二气变化之数、藏象方位之数等

九宫,根据近代阜阳汉墓出土的太乙九宫占盘,说明九宫在汉代即有,在《易纬•乾凿度》中对九宫图有明确记载。根据西汉•郑玄所注:九宫是以北极(太一)为准,合八卦、天文、历法为一体,并指出九宫与方位节气的关系,以及和阴阳消长的联系。《乾凿度》方位图八卦方位说将八卦与十二月节气相配合,通过八卦与方位,体现了四季阴阳二气的消长转化规律。

《灵枢•九宫八风》篇,受《乾凿度》九宫说及八卦方位说的影响,又吸取了《左传》、《吕氏春秋》的八风说,从而创立了《九宫八风图》。《灵枢•九宫八风》篇在《乾凿度》的影响下,结合天文、气象、历法,把八卦、星宿、方位和斗纲月建统一起来,论述二十四节气交替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以此预测风雨灾害,对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
例如,九宫图(数),在《灵枢•九宫八风》篇中,表示四时(一日)阴阳二气寒暑的变化及人体藏象之方位等。

《九宫八风》篇图中之数的排列,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正是《洛书》九宫数。

⑴《洛书》之数,表示四时和一日阴阳二气寒暑的变化

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东、南、西、北),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五居一、三、七、九的中间,属于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于中宫,而寄旺四隅。数字的多寡,标志着四时气候寒温的变化,和一天晨昏昼夜光热的强弱。

其中奇数为阳,代表了四季春、夏、秋、冬和一日昼、夜、晨、昏的温度和光度的变化。如三代表春温,九代表夏热,七为秋凉,一是冬寒;以及三为黎明,晨曦始初,光线渐强;九为正午日头正中,故光热最强;七是下午,太阳偏西,光热渐弱;一是夜间,光热最弱。

一数居正北方位,为一年之阴极,时值冬至;九数居正南方位,为一年之阳极,时值夏至;从一到九为阴消阳长,由寒到热,从九到一为阳消阴长,从热到寒;三处东方时值春分其气温,七为西方为秋分之令其气凉。如此说明《洛书》的数字代表着空间方位和时间时令,并且还象征四季六气的热度和光的强弱。

⑵《洛书》之数,表示人体藏象之方位

九宫图中之八卦名称离、坎、震、兑、巽、坤、艮、乾之排列,代表方位,来源于后天八卦方位图。即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坤西南、艮东北、乾西北。

《洛书》九宫数与后天八卦图相配,为人体藏象方位奠定了基础。具体为:

正北方(一)为坎卦,坎属水,水性寒,北方生寒,寒气通于肾,故肾位正北方。正南方(九)为离卦,离为火,火性热,南方生热,火气通于心,故心位正南方。正东方(三)为震卦,震属风雷,风性温,东方生风,风气通于肝,故肝位正东方。正西方(七)为兑卦,兑属泽,泽性凉,西方生凉燥,燥气通于肺,故肺位正西方。中央(五)属坤土,土性阴湿,湿气通于脾,故脾居正中[4]。

3、以数学模型构建中医理论框架

《内经》以《河图》《洛书》之数构建了中医理论框架模型,《河图》《洛书》载于《周易•系辞传》,是先哲们用图像形式表述的数学模型,均采用十进制。《内经》基本理论体系中如五行生克及其时空特性、数理规律、五脏时空涵义、机能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等,均与《河图》《洛书》数学模型有关。

《河图》的模型意义有三:⑴用数符为五行定位;⑵推演五行生成数;⑶以大衍之数理对人与天地万物相应的整体观进行科学抽象,说明人以天地万物之间具有同一性,只是倍数的差异而已。《内经》用《河图》数学排列之时空涵义,推论脏腑气化过程中的生克制化规律,认为肝升肺降、心肾相交、脾主中宫,以及五行生成数之阴阳互根、气化过程及气化强度的太过不及等,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洛书》的模型意义也有三:⑴确定五行方位;⑵表示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⑶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相应的另一个数学模型。它在《内经》中主要用于确定四方区位、四季时令、二十四节气,并与后天八卦配合,演变为预测气候与疾病的《九宫八风图》,同时也具有说明五行机转的意义[6]。

参考文献
[1]程士德.内经[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2]郭扬.易经求正解[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44
[3]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易之篇 道之篇[M].2013:11
[4]杨力.周易与中医学[M].第三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4,1067-1068,109
[5]刘大钧.周易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6:196
[6]张登本.内经的思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7-98,102 河图洛书.JPG 灵枢九宫八风图.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8-21 18:40 2楼
宋·朱熹《周易本义·首图》: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蔡元定曰: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2013-08-21 18:42 3楼
河图五行五脏对应图:
2013-08-21 18:45 4楼
河间金栋 说:
宋·朱熹《周易本义·首图》: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

《易•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其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唐•孔颖达《正义》:“《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筹是也。”

河出图:传说伏羲时,黄河里出了一匹神马,背上画着图,伏羲就照着此图,画出了八卦。河,指黄河。
洛出书:传说夏禹治水时,洛水出了个神龟,背上刻有文字,大禹就照此写出了《洪范•九筹》(治国的九中大法)。《尚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九筹。”
圣人则之:指伏羲依(效法)《河图》、《洛书》画出了(得到了)八卦图,夏禹依(效法)《洛书》写出了(得到了)《洪范•九筹》。
2013-08-21 18:48 5楼
河间金栋 说:
《易•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

河图:“伏羲氏王天下,龙马负图之河。其数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则之,以画八卦。”
河图
7
2
8 3 555 4 9
1
6


洛书:“大禹治水,神龟负图之洛,文刊于背。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于中。禹因以第之,以成九筹。”《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

洛书
4 9 2
3 5 7
8 1 6
2013-08-21 18:51 6楼
当代著名易学家、中医理论家杨力教授《周易与中医学•第十三章-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说道:“龙马负来的河图,神龟背上的洛书,是《易经》象数的结晶,那高深莫测的河洛之数便是生成数的发端,生命科学的摇篮。”

下面是《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河图洛书图解

据言《河图洛书》出自宋•刘牧的《易数勾隐图》。《河图洛书》是两种数字图象的合称。关于《河图洛书》的来源,相传《河图》为龙马负图,《洛书》为神龟背图。即言远古时期,伏羲氏据龙马蓝图治理国家,夏朝,大禹据神龟图案治水。即《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之据。河,指黄河。洛,系洛水。相传八卦出于伏羲氏,据后人传曰:伏羲时,有龙马出于河,身有文如八卦,伏羲取法之,以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禹取法之,以作书。《广博物志》十四引的《尸子》:“禹理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墨子•非攻》载:“天命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缘图。”

河图洛书究竟出自何书?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明伏羲八卦出自河图、洛书。

记载《河图洛书》最早的文献是《尚书•顾命》,其云:“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即河图与大玉、夷玉、天球(三种天体仪)同列于东序。《河图》在此书中被记载为系一种为龙马负图一样的玉仪,在周成王时与大玉、夷玉、天球共陈列于东厢祭室。故《顾命传》曰:“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汉书•五行志》亦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而陈之,《洪范》是也。”

易图为易学的主要内容,易图包括符号与图象两个内容。符号指《易经》八卦、六十四卦,图象则有《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皆为《易经》的主要内容。其中,符号源于殷周时期,而《河图》《洛书》先天图等传统皆认为图早已佚失,后经道家藏匿得以保存,至宋方由陈抟推出。刘大钧先生考证,根据1977年,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阳侯墓,出土文物“太乙九宫占盘”的“洛书”记载,以及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六十四卦先天图排列,证实了《周易》图说在西汉初即已有之。再则《河图》数字起导于《易•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洛书》最在记载于汉•郑玄《乾凿度》也可说明(刘大钧•《“图”、“书”二学与西汉古易》载于金文杰《大易探微》序言)。如是说明易图学说源于《易经》,发展于汉代,推出于宋元,是易学的主要组成内容。
2013-08-21 19:07 7楼
刘大钧《周易概论·历代易学研究概论》(第五辑):

及至宋代,《周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兴旺时期。

宋人治《易》,著作丰富,尤注意“图”“书”之发明。

所谓“图”“书”,主要指“河图”与“洛书”,是当时宋人附会前人《易》注而发明出来的《易》图。这些《易》图又被后人互相附会、发明,愈演愈繁。自宋至清,绵延八百年之久,《易》图据说达到数千种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讲《易》的一支新学派,被称之谓“‘图’‘书’之学”。

下面我们谈谈作为宋人讲《易》一大发明的“图”“书”原委及其内容。

“河图”、“洛书”之名,源出《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语。

先秦确有“河图”之说,如《尚书·顾命篇》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但这“河图”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当时却从来无人谈及。《系辞》虽说圣人作《易》则之“河图”、“洛书”,但历来讲《易》者,由西汉的施、孟、梁丘、京房、费直,到东汉的马融、荀爽、郑玄、虞翻、陆绩、及至魏晋进的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干宝等,皆无人讲解“河图”、“洛书”是何等情形。唐人陆德明、孔颖达、李鼎祚等,在注《周易》时对“河图”、“洛书”也没有言及。

汉人如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虽曾谈及,但在他们的书中也都是一言带过,且说法往往各有不同。另外,《竹书纪年》、《礼记》、《淮南子》、《易纬·乾凿度》、《论衡》、《白虎通义》等书中提到“河图”“洛书”,亦无非是泛泛之言。只有郑玄注《系辞》,称“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若依郑注,则这“河图”“洛书”的内容,当有文字撰述,并非只是《易》图。何况郑玄此说,恐本之于纬书,纬书晚出,自然不可为据。

至宋太平兴国年间,据说由道士陈抟传“河图”、“洛书”、“先天图”等。这些奇妙复杂的图形不知陈抟得于何人,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卷一介绍,陈抟传种放,种放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范谔昌传刘牧,刘牧据“河图”、“洛书”著《易数钩隐图》,其图才为一般读书人所知。“先天图”由陈抟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雍,邵雍据此著《皇极图说》,皆附会《易》义以成其说,就这样,形成了对后人影响很大的“图”“书”之学。故“图”“书”之说,实由道家而来。

后来,朱熹撰《周易本义》,又将“河图”、“洛书”并“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文王六十四卦卦变”共九图列于《周易本义》。因为这“图”“书”受到了朱熹的进一步肯定。故后人虽有知其非者,因碍于朱熹的权威地位,害怕“有干清议”,故无人点破,以至元、明以来,愈演愈繁,直至后人解《易》之作,必于卷首先列“河图”、“洛书”等图,似乎这“河图”、“洛书”等,成为《周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甚至有人说,当初《周易》是据“图”、“书”而出,而不是“图”、“书”据《易》而出了。

下面从诸图中,选取《周易本义》卷首的“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方位”、“文王八卦方位”共四图




如前所述,“河图”、“洛书”虽于《系辞》有载,但宋人这种由五十五个黑白圆圈组成的“河图”(其中黑圆圈三十个,白圆圈二十五个,以黑者为阴,白者为阳,“洛书”同)和四十五个黑白圆圈组成的“洛书”(其中白圆圈二十五个,黑圆圈二十个)则绝无证据证明它们就是《系辞》中所说“圣人则之”的河出之“图”、洛出之“书”。不但先秦无此图,两汉魏晋及唐人说《易》,亦无此图。

然考之“河图”、“洛书”中黑白圆圈的数目及其分布,恐怕也不是宋人闭门凭空臆造之作,而是附会前人《易》注而出。

宋人“河图”中五十五个黑白圆圈的分布,恐怕受启于《系辞》。《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同时,《汉书·律历志》说:“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乘,以生小周。”

《易纬·乾坤凿度》说:“天本一而立,一为数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数,合而成性。天三地八,天七地二,天五地十,天九地四,运五行,先水次木生火,次土及金。木,仁;火,礼;土,信;水,智;金,义。又《万名经》曰:‘水土兼智信,木火兼仁惠,五事天性,训成人伦。’”我们在这不但能见到宋人“河图”所本,而且也知道了西汉人怎么以阴阳五行与仁、义、礼、智、信相匹配。据张惠言《周易郑氏注》卷下引郑玄注《系辞》说:“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虞翻亦有此说。

这些前人的注,特别是郑玄的注文,更使我们看清楚宋人“河图”所本。

而绘成“洛书”的四十五个黑白圆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此图无论纵着横着及斜着数去,其黑白圆圈之合,皆为十五。而且,代表地数的黑圈全在四个角上。《周易本义·图说》总结该图的特点说:“‘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然案之《易纬·乾凿度》:“《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郑玄注上面这段文字说,“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 …… 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太一天一之宫而反于紫宫,行从坎宫始,终于离宫,数自太一行之”。

清人胡渭按八卦方位,参照郑玄这段注文,在其《易图明辨》卷二列图如下:

巽四 离九 坤二
震三 中五 兑七
艮八 坎一 乾六

胡渭依郑玄注文而作成的此图,明白地向我们揭示出宋人“洛书”四十五个黑白圆圈的出处。所谓“洛书盖取龟象”,无非是“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是袭《乾凿度》中郑玄这段注文而造出的。

但我们今天所见“河图”、“洛书”,乃朱熹蔡元定之说,定于《周易本义》卷首的。它们与刘牧当初所传者相反:我们今天所见“河图”,正是刘牧的“洛书”;而现在的“洛书”,却是刘牧当初的“河图”。因为这“图”“书”系陈抟一人所传,故当时即有两说(详见《易学象数论》卷一《‘图’‘书’三》及《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二·‘易’类二》其《易数钩隐图》简介。

按朱熹的说法,这“河图”、“洛书”属于“天地自然之《易》”,此外尚有“伏羲之《易》”、“文王周公之《易》”、“孔子之《易》”(《周易本义·图说》)。这样就出现了“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的不同。

“伏羲八卦方位图”,实据邵雍的“先天图”,所以又称“先天八卦方位”。其八卦位置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

“文王八卦方位图”又称“后天八卦方位”,其八卦方位已见于《说卦》。

正如“河图”,“洛书”一样,宋之前,汉唐无明确言“先天方位”者,至宋,由道家出“先天图”,并被朱熹收入《周易本义》。后人有宗之者,有反对者,特别是清人,更为此事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若考之《说卦》及汉人《易》注,我们认为宋人的“先天方位”之说,似乎并不是无源之水。

案《说卦》:“离为火,为日…… 为乾卦。”

《系辞》中“阴阳之义配日月”一句,荀爽注曰:“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注《文言》《坤》:“天玄而地黄。”又说:“天者,阳始于东北……地者阴始于西南。”所谓“阳始于东北”“阴始于西南”,显然是指“震”“巽”而言。荀氏此说,必有所本。《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此,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可证早在西汉之初,即有此说。文中“调适”二字,更是耐人寻味,而此说正与“先天八卦”中“震”在东北,“巽”在西南的方位相符合。

荀氏注《彖》《乾》“大明始终,六位时成”一句,又说:“乾起于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坎离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以上所引,皆据《周易集解》,下同)

《九家易》注《同人》卦亦曰:“乾舍于离,同而为日。”荀氏注曰:“乾舍于离,相与同居。”

汉人《易》注中“坎离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乾舍于离,同而为日”、“乾舍于离,相与同居”等话,使我们想起《左传·闵公二年》鲁桓公占筮的一段记载:“又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

据《说卦》:乾为君为父。此卦中“离”变为“乾”,与君、父同象。如按“先天八卦方位”,乾为南。若按“后天八卦方位”,则离亦为南。据此,文中“同复于父”,是否寓有“乾舍于离,同而为日”、“乾舍于离,相与同居”的意思?

据上所考,笔者以为汉乃至春秋时代的演《易》者,可能存在着一种“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的八卦运动变化说,所以说宋人“先天八卦”的方位,也不会是他们自己任意编造而出。

以上我们依据前人文献资料,初步探讨考察了宋人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八卦方位”。

重要的补充是:一九七七年春,在阜阳县双古堆发掘了西汉汝阴侯墓,在出土文物中,有一面“太乙九宫占盘”,《文物》一九七八年第八期《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说:“太 乙九宫占盘的正面,是按八卦和五行属行(水、火、木、金、土)排列的。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篇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的刻划则与《河图洛书》完全符合。”由文中第十六而“3.太乙九宫占盘”的详细介绍看,小圆盘过圆心划四条等分线,四条等分线分别由“一君”对“九百姓”,“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 。绕圆心刻“吏”“招”“摇”“也”四个字(连同圆心恰好为五,与“洛书”中间五个白圆圈的分布式样正同)。

由此看来,其图实与“洛书”完全相符(与“河图”并不符)。这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早在西汉之初,或者更早,就已有了与“洛书”相同的图形。宋人造“洛书”等,就是模拟前人“太乙九宫占盘”之类的图式而出,也进一步说明了宋人“图”“书”,绝非臆造。清人胡渭之考,是多么确凿!
2013-08-21 19:09 8楼
2013-08-21 19:16 9楼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由六十四卦卦符、卦名、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六条爻辞组成。
《易传》为解经之作,传文有七种(七翼),即《彖》(音tuan)、《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文。以后,东汉经师又将《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坤灵图》)三篇补入《易传》遂合七翼为十翼。(又,十翼指将七翼中《彖》分上下篇、《象》分上下篇、《系辞》分上下篇,再加上《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易经》是《周易》的本经,因属儒家的经典,故称为经,为六经之首。

有《经》就有《传》,《传》是解释经文的著作。春秋末期,由孔子及其门人为《易经》作《传》,即《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注释及发挥。《易传》是继《易经》之后,最为闪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国文化的瑰宝。《传》对《经》的注释大大超过了《经》原有的水平,《经》《传》交相辉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书籍文献,组成了一部交融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的伟大文献系列,成为炎黄文化的宝贵财富。

“纬”是对“经”的佐翼,六经皆有纬,《易经》之纬为《易纬》,成书于西汉,为《易经》疏注的名著,经传之羽翼,对《周易》影响很大。惜已佚。后经东汉·郑玄(康成)注释得以保存。

《易》图为易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易图包括符号及图象两个内容。符号指《易经》八卦、六十四卦,图象则有太极图、河图、洛书及先后天图等,皆为《易经》的主要内容。

班固《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据称《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2013-08-21 19:18 10楼
宋•刘牧《易数勾隐图》的《河图洛书》数字图形是《图》九、《书》十,至朱熹《周易本义》复《图》十、《书》九。
2013-08-22 16:56 11楼
本帖最后由 sxwqn888 于 2013-8-22 16:57 编辑

据言《河图洛书》出自宋•刘牧的《易数勾隐图》。《河图洛书》是两种数字图象的合称。关于《河图洛书》的来源,相传《河图》为龙马负图,《洛书》为神龟背图。即言远古时期,伏羲氏据龙马蓝图治理国家,夏朝,大禹据神龟图案治水。即《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之据。河,指黄河。洛,系洛水。相传八卦出于伏羲氏,据后人传曰:伏羲时,有龙马出于河,身有文如八卦,伏羲取法之,以画八卦;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文字,禹取法之,以作书。《广博物志》十四引的《尸子》:“禹理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墨子•非攻》载:“天命文王,伐殷有国。泰颠来宾河出缘图。”
==========================
胡扯,河,指黄河【错,指银河,黄河不能出图,只有银河星体可以形成图形】。洛,系洛水【错,洛通落,取的意思,根据时间循序取银河图形成很大的书库】。应该重新取银河图证实古人的实验实践。
⬅ 小验案一则 老茶馆 胃病治疗新探析--------冲脉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