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郁内热症

2013-09-03 08:20 楼主
(三)表郁内热证:
原文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解词:无阳——指阳虚。
提要:论表有小邪,内郁轻热的治法。
分析:本条为倒装文法,“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句,应接在“热多寒少”后。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可能还有头痛、无汗等)。——太阳之邪未解,
当有口渴、心烦,面赤等证——热郁于里之象。
无汗或汗出不畅——表郁较重之象。
郝万山说:文中之“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是为进行类证鉴别而设。脉微弱为肾阳虚,鼓动无力所致。此时宜回阳救逆,禁用汗法。由于肾阳虚,虚弱的阳气勉强和强盛的阴寒邪气相争,争而不胜的时侯,常会出现肢体躁动不宁的躁烦证。而本条所述,小寒闭表,阳气内郁,阳郁化热,郁热扰心,就应见到烦躁,这就需要和躁烦证相鉴别。故本条也当有烦躁证。
辩证要点: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
病机:外感风寒,内兼郁热(轻)。
治法:微发其汗,兼清郁热。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皮),芍药,甘草(炙),麻黄各十八铢(去节),大枣四枚,生姜(切)一两二铢,石膏二十四铢。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折现代量:桂枝5g,芍药5g,炙甘草5g,麻黄5g,大枣2枚,生姜5g,石膏6g。
上药先煎麻黄去沫,后内诸药,水煎取汁,早、晚2次温服。
方解:桂枝汤——解肌以疏表
越婢汤——辛凉以宣郁热
诸药合用,微汗兼清郁热。
方剂鉴别:
A、麻杏石甘汤—疏表清热,降气定喘——配杏仁———治热邪袭肺,诱发喘咳。
桂二越一汤—疏散表邪,宣散郁热——配桂芍姜枣—治外邪不解,内蓄郁热。
B、大青龙汤———风寒外束,邪热内郁——配杏仁——病重无汗而兼咳嗽、烦躁
桂二越一汤——风寒外束,邪热内郁——配桂芍——病轻而有时有汗有时无汗。
C、桂麻各半、桂二麻一、桂二越一证三证异同:
同:三者均属表郁邪微,均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及面赤、无汗、身痒,治法均用辛温微汗。
异 桂麻各半—表郁稍重,见寒热一日二三度发—小发其汗
桂二麻一—表郁更轻,见寒热一日不超两次—微发其汗
桂二越一—表寒内热,见热多寒少兼有微烦—微汗兼清微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从中医验案谈中医 老茶馆 腰痛一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