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医说脉诊

2013-09-06 17:20 楼主
当代名医说脉诊



沈绍功说:先讲脉,中医没有脉不行,脉搞复杂了更不行,所以脉一定要简化。易粗不宜细。

脉学必须有,但是它的特点是易粗是不易细,越细自找麻烦。你比如说:“弦、滑、紧、革、洪、实,这六个脉你怎么分呢?”研究了特别好分,理论上弦脉拉在弓弦上;滑脉呢,盘中滚珠;洪脉呢,比作洪水泛滥,更加厉害;革脉比弦脉更加厉害,拉在皮革上。回答脉学特别好,一号脉你分不清啊!我的同学费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的教授,专门研究脉学,到现在快50年了,现在脉谱好分,这六个脉分不清,结果到传输,传感器,传感器也分不清。当年63年我在上海实习的时候,利用我的优势暑假寒假不回家,吃小灶。不是跟我祖父一辈的前辈,就是跟我父亲一辈的前辈,吃小灶啊。我问过好多前辈,我说:“你给我指出迷路,这些同类脉,怎么分啊?”好多老前辈,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我顿开茅塞,“脉学要为我所用。”很经典啊!什么叫为我所用?你开疏肝理气就写弦脉;你要给他祛痰就写滑脉;对不对?你要寒袭了,就写紧脉;你要写肺胃实热,用白虎汤证,就写洪脉;这个话很经典呀!为我所用,叫路路通,要自圆其说。但我在这说绝对不是否定脉学,中医不号脉还叫中医吗?所以易粗不宜细。要分清九个主脉,必须要分清!

(1)浮脉:轻按可得,主要是指表证,外感病,浮脉。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浮迟,一个是浮数。

(2)沉脉:重按才见,这是里证。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

(3)滑脉:就是很流利,如盘滚珠,不是妊娠就是痰浊。韩博给你讲这个,脉学知道吧?有没有给您有没有给你提到滑脉?我们家祖传的滑脉绝对不是看尺,不看尺脉,而是看寸脉。这是很大的特色啊!寸关尺,两边的寸脉,寸脉呀!男左女右,男的是左寸大;女孩子右寸大。寸脉滑了,不是怀孕就是痰浊。

(4)涩脉:这个脉呀就不流畅了,如刀刮竹,不流畅,主要是淤血。

(5)弦脉:非常有力,来脉有力,如按弓弦,这就气滞。滑脉和弦脉都有力,但速度不一样,痰阻的滑脉,速度快;气滞的弦脉速度慢。弦而不数,滑脉是流畅而数。所以这个滑脉和涩脉、弦脉都很好分。

(6)迟脉:一息不到四至,是寒证(一分钟不满60次)。

(7)数脉:一息超过四至,脉来急促,一息5-6至(每分钟80-90次以上)多主热证,也可见于虚证。

(8)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切脉指感为脉道狭小,细直而远,按之不绝。主阴血亏虚;又主伤寒痛甚和湿邪为患。

(9)结代促脉,脉力不足啊,这是重症、危症。

这九个脉,就足够了。好多脉你弄不清,尤其内经里面有好多脉,什么秋实、鱼游、屋漏。哎呀!分不清楚。你背了半天,但在临症不一定碰到。所以临床脉必须有,脉要粗不要细,主要先分清这九个脉。下面我给你讲,兼脉,脉学的主要内容都有。

(二)兼脉

浮紧是风寒,浮数是风热,浮濡是伤暑,浮而有力是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沉迟是里寒,沉数是里热,沉滑是痰浊、食阻,沉涩是淤血,沉细是血虚或阴亏。

弦迟是气滞寒凝,弦数是气滞热涌,弦沉是气滞寒凝,弦涩是气滞血瘀,弦细是阴虚阳亢。

细数是阴虚内热。脉有结代是淤血、痰浊、气虚和阳衰。

这就是17个兼脉,脉必须有。抓住9个主脉,17个兼脉就够了,别的稀奇古怪的脉也就算了,没用,纸上谈兵,每个脉主什么证就行了。这脉学易粗不宜细。



李士懋说: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用数字来估量,诊脉在辩证中的权重约占50%~90%。若诊四诊的重要性,当以切诊为重,切诊对一个完整的辩证四要素的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重视脉诊,但也不赞成盲目夸大脉诊作用。有一部分医者诊病时不需病家开口,仅从脉诊收集病情信息。一诊脉便滔滔不绝地叙述病人的症状,随即处方用药。常使病人连连点头,佩服得不得了。而笔者看病时,也常遇到有些病人,不叙述症状,上来就让你摸脉,让你讲病情,费半天唇舌给病人解释后,有的拂袖而去,有的硬着头皮开始讲自己的病情,描述常不够细致。对一诊脉便述病情的大夫,我非常羡慕,曾伴作患者去偷艺,所见多是说了许多症状,其中包含一两个正确症状,闻及病人便连连点头称是,其实并未直指病人疾苦,一个症状可见于多种脉象,一种脉象又可见多个症状,难于单凭脉诊就能准确描述出病人症状。《脉学辑要》说的好,“安可以万变之症,预隶于脉乎”。不可否认,根据脉诊,确可推测出部分症状,随医生经验多寡而异。但把脉以脉定症作为一个普遍规律则是不可取的。更有甚者,一诊脉便能说出西医诊断,如肝炎肾炎,冠心病等,还有一诊脉就诊断肿瘤,并振振有词的描述有几个肿瘤,有多大,在什么部位。我自愧不如,也不信,疑其哗众取宠而已。真理跨越一步就变成谬误,夸大脉诊的作用,不是弘扬中医,大有糟蹋中医之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9-06 22:46 2楼
学习了 ,感谢楼主 言简意赅
2013-09-07 19:16 3楼
好脉学,很实用
2014-09-05 09:00 4楼
非常实用
2014-09-05 17:05 5楼
十六年前,我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习时,听了沈绍功教授的课,他说“别人教你脉诊,需要两个月,我只要两个小时”,当时如获至宝,以为得了“真谛”……影响了我六、七年……
2014-09-05 19:05 6楼
弦钩毛石代五脉型以定病.大小滑涩缓急以应六变.这才是真正的脉学.五运六气很多人不矢的怎么用于诊断.此可与之对应.
2014-09-05 20:27 7楼
【外感病,浮脉。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 浮 迟,一个是浮数。】风寒,脉浮迟?
2014-09-10 11:43 8楼
感谢楼主
2014-10-09 13:43 9楼
非常实用
2014-10-09 15:01 10楼
楼主的文章非常中肯,好好学习。
2014-10-09 20:48 11楼
(1)浮脉:轻按可得,主要是指表证,外感病,浮脉。当然风寒风热,一个是浮迟,一个是浮数。

脉学理论的东西,可以到临床去求证-即是否属实。如浮脉主表证、外感病,外感风寒为浮迟,外感风热为浮数,对于这个结论是否确切呢?

外感病,多指感冒,西医谓之上呼吸道感染,可谓常见病和多发病。同道多是临床医生,遇到这类病人非常多,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选取100例或以上感冒患者,去验证一下“外感风寒为浮迟,外感风热为浮数”这种脉象是否与临床相吻合?感冒病人是否都是浮脉?

“数为热、迟为寒”,学中医者无不知这一道理。外感病-感冒实际上分两类,即有发热者和无发热者。这里的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37.2,发热与脉象的关系,即发热者脉象多数>90次/分,不发热者脉象也数吗?无论是风寒发热还是风热发热,脉象多数,可以自己去验证一下是否是这样?

外感风寒,脉象为浮迟,即脉率<60次/分,遇到感冒患者,自己可以验证是否如此?

对于外感病无发热者,脉象是否也浮数?

如此说来,对于一个感冒患者,是相信症状呢还是相信脉象呢?四诊合参,舍脉从证、舍证从脉?

临床中遇到一个感冒患者,同道诊脉吗?是开中药,还是打针输液?是中西医结合,还是纯中医?感冒发热久治不愈者,是否还要仪器检查?
⬅ [针灸]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 老茶馆 医学诗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