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疗法面面观

2010-05-15 10:24 楼主
饮食疗法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生学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顺应自然.运用自然条件.摄生健体.医病去疾,其中饮食疗法不但是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居于首要位置。《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明确指出了用药治疾的法度,以及病后用饮食疗法清除余邪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中医学谈谈以吃治病。

一、“四气”相宜

药有寒、热、温、凉四性(也称“四气”),“药食同源”,食亦有“四气”。“四气”相宜,对医病去疾大有裨益。

凡属寒性或凉性的食物,食之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作用,对于热证、中暑、疫毒,均宜选用。人们常在炎夏煮饮绿豆汤,就是借绿豆甘寒之性,除热解毒,利尿消暑。属于寒性的食品有:大麦、荞麦、绿豆、豆腐、油菜、白菜、黄瓜、甜瓜、丝瓜、西瓜、竹笋、茄子、梨、葡萄、菱角、藕、甘蔗、白果、柿饼、鸭肉、鳗鱼、田鸡、螃蟹、牡蛎等。

凡属热性或温性的食物,食之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对于寒证、气虚、阴虚者均可选用。人们有冬吃狗肉、羊肉之说;脾胃虚寒的人,狗肉、羊肉可温中祛寒。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白面、豆油、生姜、葱、胡萝卜、荔枝、红枣、饴糖、蜂蜜、桃子、狗肉、羊肉、鸡肉、麻雀肉等.此外,还有平性食物,既不属于热,也不属于寒,其性平和。对于热证或寒证,都可以选用。尤其是那些身体虽虚,但补不受用,又不宜泻的病人,比较适宜。如有些寒虚者,吃狗肉、羊肉,全身发热,心中烦躁。素体虚热,又患实热者,要进食生冷寒凉瓜果,也会使脾胃不受,腹泻难支。此类病者,只能选用平性食物调养。如粳米、糯米、黑豆、黄豆、豌豆、山药、南瓜、葫芦、枇杷、青梅、花生、鲤鱼等。

二、五昧归脏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尽管味不止五种,而习惯上仍称“五味”,另外还有淡味、涩味等。食物由于味之不同,功用也不同。应用脏腑对味的亲、恶,可对脏腑起补泻之功。

酸味及涩味食物,都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食物,能够燥湿、清热、泻热。但苦味食物有偏寒偏热之分,用时当须辨明病情,加以选用,以免损害脏腑,增病促疾。甘味食物能补养身体,和中健脾,缓和痉挛,调和饮食。辛味食物,有宣通行气止痛的作用。咸味食物,能软坚散结,滋润潜降。淡味食物,有渗利作用,多用于水气为患的病症。

人体脏腑,各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而五味与各脏腑,各有亲合。前人认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人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根据脏腑间的生、克、制、化关系,运用食物的五味,既可以投某脏所好,发挥补益之功能,又可逆某脏之所恶,助其解难。例如,肝喜条达,肝病多郁结,故以,散结为顺,用主散之,辛味,以驱散病邪,即为补益肝脏之法,所谓“用辛补之”。《素问》的调治原则是:“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食物和药物一样,都具有四气、五味,其功能有补泻温清之分,配合得当,即可增强疗效。若食性与药性相反,则会互相拮抗,减弱或抵消疗效。因此,对于每一个患者、每一个追求生命健康的人来说,掌握一定的食疗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岳力)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日常饮食9大误区 老茶馆 食物性味与人体脏腑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