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六经与六病 ——六经辨证相关问题讨论(金谷子)

2013-09-30 08:36 楼主
六气、六经与六病 ——六经辨证相关问题讨论

目录
一、内经六气是说什么
天道有常
天道有变
地道有理
法天则地
变有法则
因之为诊
因之为治
以平为期

二、素问六经是说什么
病有寒热
阳生阴杀
邪是外入
两感则亡
变有层次、各有见证、辨而可识


三、伤寒六病是说什么
临床辨病辨证
病而可识可定
阴阳法于天地
应人各有相应

四、六气、六经、六病关系
言天理验于物候
说病理验于实际
说治疗有本有据

五、六经辨证
经络辨证
六经示阴阳病理
六病是临床应用
阴阳则同

一、内经六气是说什么
天道有常
六气分布在以六為節的气位上。
六气名稱有歲气、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之气等。曰: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
在天為熱,在地為火;
在天為濕,在地為土;
在天為燥,在地为金;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
故在天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問‧天元紀大論》

把一年分成六等分,看一年气候变化的规律。
固定不变的规律叫主气
主气:
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

可以根据运气中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推测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
——这是现代通常的说法,作为疑问。??
天道有变
子、午 ----- 少阴君火司天 阳明燥金在泉
丑、未 ----- 太阴湿土司天 太阳寒水在泉
寅、申 ----- 少阳相火司天 厥阴风木在泉
卯、酉 ----- 阳明燥金司天 少阴君火在泉
辰、戌 ----- 太阳寒水司天 太阴湿土在泉
巳、亥 ----- 厥阴风木司天 少阳相火在泉

客气是随年而变
次序和主气不同
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阴阳多少是有规律

地道有理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始終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陰陽之气各有多少,故三陰三陽也。
法天则地 变有法则
因之为诊 因之为治 以平为期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位天者,天文也。地位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
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
——看天道盈缩,物候太过不及,知人病有虚实。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沈括论五运六气
醫家有五運六氣之術,大則候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則人之眾疾,亦隨氣運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膠於定法,故其術皆不驗。
假令厥陰用事,其氣多風,民病濕泄;豈溥天之下皆多風,溥天之民皆病濕泄邪?至於一邑之間,而暘雨有不同者,此氣運安在?欲無不謬,不可得也。
大凡物理有常有變,運氣所主者常也,異夫所主者皆變也。常則如本氣,變則無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從、逆,淫、鬱,勝、複,太過、不足之變,其發皆不同。
…..隨其所變,疾厲應之,皆視當時當處之候,雖數裏之間,但氣候不同,而所應全異,豈可膠於一定。
__沈见其变,而未能达。医经原非论天,意在依天论人。

二、素问六经是说什么

病有寒热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阳生阴杀 邪是外入 两感则亡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后来执此有命门学说、温补派、以到“火神派”等

变有层次 各有见证 辨而可识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三阳受邪,病及络与腑及外经,三阴则在脏及经。
此刘渡舟老师坚持伤寒三阴三阳包括经络脏腑之病的依据。

病衰的次序
其不两感于寒者,
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
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
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口干已而嚏,
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三、伤寒六病是说什么
临床辨病辨证
辨XX病、脉、证并治
太阳之为病
非“太阳之受寒”、“邪之在太阳”,不是作为一个所在、一个病位而言,而是作为病之阴阳类归而言。
不是文字游戏,意义大有不同。
病而可识可定
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阳明病:胃家实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与《内经》相比较,可见证有异同。
理无二致,阴阳一理。
方法一同,分类分析。有别于病因病机的归纳。
《内经》借三阴三阳说病理。
《伤寒》辨病、脉、证的目的,是为了治疗。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可不拘于是或不是脏腑经络的说法。

阴阳法于天地 应人各有相应
三阴三阳,天阳地阴。说经络是内外侧的血管。
说热病,是在外在内。
说病,是两分阴阳,再三分强度的类归。
法从天地的共同法则,如同阴阳,有理而无质。

四、六气、六经、六病关系
言天理验于物候
六气学说中的天气的变化以物候来验。
树摇知风动,燔灼知热来,霜来知秋凉,坚冰知寒水。
都是具体可验的物象。
说病理验于实际
一日巨阳——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故胸胁痛而耳聋。
四日太阴---腹满而嗌干
五日少阴---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烦满而囊缩

说治疗有本有据
只阴阳病理病证归类,远不能论治,伤寒复重病、脉。
病之阴阳,以证、脉阴阳而治。
病之治疗,以病、脉、证治合参。
辨证论治,当然不错,复辨病、脉,方可切治。

五、六经辨证
经络辨证经络辨证,实可辨是经病、是络病,经络的虚实相对。
经脉辨证,辨十二经或十四经病证,具有证象可明,在《经脉》篇。
如前述,《素问》是三阴三阳是说病理,《伤寒》三阴三阳是说病类。虽皆可以比经脉之阴阳说浅,但显非唯经脉。
六经示阴阳病理
素问举此,在于明了病理阴阳,病变过程。
是通常的外感邪气的发病和恢复过程。
对认识一切病的病机病位所在,判断预后,提供了一个指标。

六病是临床应用
《伤寒论》在六病的大类下,逐证分析,明辨有无,这样才是对具体见证之辨,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就是辨具体可见症状、体征,包括一切四诊所得的分析。
具体对应在一法一术,一方一药一量的加减应用变化上。
阴阳则同
放在阴阳的层面上,六气、六病、六经并无不同。
放在具体应用上,各有区别。
不见分别,混同则成是非。
不见相同,离之则失阴阳。
明其理,则术理无碍,并行不悖。

——到底是同还是不同?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能用就好!


金谷子
2013-5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9-30 13:02 2楼
好帖,希望继续,比较适合初学者
2013-09-30 17:35 3楼
太阳之为病
非“太阳之受寒”、“邪之在太阳”,不是作为一个所在、一个病位而言,而是作为病之阴阳类归而言。
⬅ 七、脾胃阳虚证——4、脾虚气滞腹胀证 老茶馆 大白鸭把小弟弟治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