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肾阳虚证——2、阴阳两虚烦躁证

2013-10-02 08:45 楼主
2、阴阳两虚烦躁证:
原文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提要:汗下后阴阳俱虚烦躁的证治。
语译:汗下不当损伤阳气,病转少阴,少阴阳虚,故见烦躁不宁,不分昼夜,伴见肢厥,脉微细。当用茯苓四逆汤治疗。
成因:汗下太过,阴阳两伤。
症状:烦躁——汗伤阳气,下伤阴液,阴阳俱虚,但以阳虚为主。阳虚神气浮越,阴虚不能恋阳,故烦躁。
本条除心神不安、烦躁不宁外,还当有畏寒蜷卧、下利清谷、手足逆冷、脉微细、口干渴等阴阳两虚,但以阳虚为主的表现。
辩证要点:烦躁,肢厥,脉微细。
病机:少阴阳虚,阴液不继。
治法:回阳益阴。
方药:茯苓四逆汤。
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现代量(原方原量):茯苓60g,人参15g,附子30g,炙甘草30g,干姜23g.
上五味,以水10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150nl,日二服。
方解:四逆汤——回阳救逆
人参———益气养阴
茯苓———重用安神
扶阳气,益阴液,安神止烦。
现代应用:用于各种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慢性肠炎、大汗等见阳虚而阴液不继者。
案25——病毒性肺炎:
董某,男,1岁。94年2月28日诊。
其母诉:患儿15天前发病,在镇医院诊为“病毒性肺炎”经输液,打针,口服中药(药不祥)病情不见好转,来本所就诊。
刻诊:面色咣白,鼻流清涕,神萎欲寐时烦躁不安,咳嗽气喘,鼻翼煽动,低热不退,动则汗出,大便清稀,稍一咳嗽则肛门流出清水,舌淡苔白,脉微细。
辩证:太阴、少阴合病,正虚邪恋,治以温阳益气,扶正祛邪。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茯苓四逆汤。炙麻黄3g,附子4g,细辛3g,炙草3g,茯苓12g,红参8g,黄芪12g,干姜3g,五味子3g,蚤休6g。2剂,水煎服。
服1剂咳喘减半,2剂服完热退喘止,大便转正常。唯有轻咳,此邪气未尽,正气未复,仍按原方稍事加减而愈。
按语:病毒性肺炎,多发于冬春季节,抗生素治疗无效,西医没有理想的方法。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肺胀”、“咳嗽上气”、“马脾风”、“肺炎喘嗽”范畴。发病后可因体质不同,治法不妥而出现不同的变证,或邪陷厥阴,或心阳虚衰,或正虚邪恋等。麻附细辛汤,茯苓四逆汤均出自《伤寒论》,一为太少两感而设,病机为肾阳虚衰,客寒袭表;一为阳虚厥逆烦躁而设,病机为肾阴阳俱虚。本例见神萎欲寐时烦躁不安,脉微细,是少阴阳虚之象;大便清稀,咳嗽则肛门流出清水,鼻流清涕,咳嗽气喘,鼻翼煽动,低热不退,动则汗出为邪伤太阴。太(阴)少(阴)两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茯苓四逆汤。方中麻、细、干姜宣散寒邪,温肺化痰治其标;参、芪、苓、草、附子温阳益气治其本。五味子散中有收,蚤休化痰解毒标本兼顾。二方所主病证虽与病毒性肺炎不同,但病机相同,药证吻合,故服后可收到如鼓应桴的效应。(余传广医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02 09:22 2楼
这么复杂的病机,余老师真牛。这个病人真有福气。
2013-10-03 08:01 3楼
花蜜 说:
这么复杂的病机,余老师真牛。这个病人真有福气。

这是我同学的医案,我不敢贪天之功!
⬅ 丹金冠心汤治疗冠心病 老茶馆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