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痞证——2、热痞兼表阳虚

2013-10-16 07:52 楼主
2、热痞兼表阳虚:
原文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提要: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语译:以心下痞为表现的热痞证,又兼见恶寒汗出的阳虚之象,可用附子泻心汤治疗。
分析:成因:肾阳不足,复患热痞。
病性:里热,表虚寒。
病位:心下。
症状:心下痞——同154条。
恶寒汗出——肾阳不足,表阳虚衰,肌肤失温则恶寒,阳不摄阴则汗出。
辩证要点: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恶寒汗出,舌红苔黄,脉微数。
病机:胃热气滞,卫阳不固。
治法: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芩一两,黄连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现代用量:大黄10g,黄芩5g,黄连5g,附子(另包,别煮取汁)5g。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方解:泻心汤——泻热消痞
附子———温经扶阳。合用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现代应用:本方为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之剂,现代常用于邪热内盛,又兼阳气不足的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各种病证。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结肠炎、痢疾、复发性口疮、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痛等。
临床体会:刑锡波说:本方为治心下痞硬之方,因心下痞满又恶寒自汗,是心阳不足的表现,心阳不足,不但易自汗,且有四肢厥冷的表现,而脉必沉细无力或细微沉弱。用药既要苦寒以清热消痞,又要辛温以扶心阳,始能痞满祛而心阳不伤,虽寒热并投而不相背。余曾用此原则治疗慢性胃炎兼心阳虚的患者多例,皆有良好的效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16 16:07 2楼
余曾用附子泻心汤治实热型口疮,舌疮多例,有速效,一般一剂解除疼痛,若去附子则功效大减,此中奥秘,耐人寻味。
2013-10-17 07:49 3楼
226291 说:
余曾用附子泻心汤治实热型口疮,舌疮多例,有速效,一般一剂解除疼痛,若去附子则功效大减,此中奥秘,耐人

有创见,学习了。
2013-10-17 08:13 4楼
您的讲座是我每天必看的内容,有理论,有实践,不愧是伤寒大家。虽然你我学习伤寒的方法不同,但不影响从另一角度来探讨。
2013-10-18 08:30 5楼
226291 说:
您的讲座是我每天必看的内容,有理论,有实践,不愧是伤寒大家。虽然你我学习伤寒的方法不同,但不影响从另

先生过誉了!我只是一个喜爱仲景学说的普通学子,伤寒大家实不敢当。
2013-10-20 15:00 6楼
“(另包,别煮取汁)”老师,这句话何解,是单独煮好后,与前三味煎汁再混合分温服呢,还是先煮30分钟后下余药?学伤寒、温热都是相当高深的知识,稍读不进,就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候觉得学不进,就硬钻,一般学一条后脑门已热,不得不中止学习,见笑了。
2013-10-21 09:41 7楼
慧然独悟 说:
“(另包,别煮取汁)”老师,这句话何解,是单独煮好后,与前三味煎汁再混合分温服呢,还是先煮30分钟后下

即附子另包,水煎取汁;三黄捣碎,用滚汤的开水浸泡十数分钟,滤取药汁。然后将煎好的附子汁,兑入三黄药汁内,两药混和后服用。
2013-10-21 12:12 8楼
谢谢阁下的完整而细致的解惑,老师的解释通俗易懂,因为我读的伤寒等书很多的名词不理解。现在跟您的贴子读下去,达到事半功倍。再次谢谢。
⬅ 前列腺肥大治验 老茶馆 2寒热错杂致痞——A呕利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