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桂枝汤证的分析让我摒弃一本书

2013-10-29 17:56 12楼
hts0518 说:
君不闻“开卷有益”?

一棵树,其品种优劣,见仁见智,

人之生也有涯,而书无涯。
尤其是现在社会,几个月都诊不到一个病人的都能出书写大论,你都去读个遍?
2013-10-29 19:15 13楼
hts0518 说:
君不闻“开卷有益”?

一棵树,其品种优劣,见仁见智,

医生晋中高级职称是需要论文或论著的。想想吧,有多少这样的书是出于纯粹的学术目的?当然不能一棍子打死。这种情形下何谈开卷有益?况且这要做到良莠识别分明,自身得有相当造诣,包括理论与实践上的。敢说有这个实力?
2013-10-29 19:19 14楼
认识,实践,再到认识,再到实践,不断去否定以前自己的不足,才会有进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离开实践去谈认识那是唯心主义。后世的张锡纯就是一个典范,读他的书很少有泛泛之谈,而每个药的功效已经跃然纸上,而先生只是就文字谈文字,未免有些教条了。
2013-10-29 19:40 15楼
一脉馆 说:
认识,实践,再到认识,再到实践,不断去否定以前自己的不足,才会有进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践,离开实践

您是说缺少案例作为论据是吧。真正有足够临诊经验的,不写也可以看的明白吧。李东垣的作品里有几个案例?当然了,伤寒论你可以看做是临诊案例的随笔。
2013-10-29 20:17 16楼
认真阅读,认真理解,中医的流派多,可能与一药治多种病,一药有复杂成分有很大关系,读书的最大收获莫过于感悟和理解,然后是临床的实际应用验证。
很欣赏老师这样的一种精神
2013-10-29 20:45 17楼
读此文,也有几点儿想和楼主商榷。
“一则桂枝汤证的分析让我摒弃一本书”,楼主摒弃的是一本什么书呀?
“卫病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楼主认为这句话不对?我倒认为这是临床的真知灼见,不一定是书本所得,卫病则表闭,上焦之气失于通畅,中焦胃气既有下行的一面也有上行的一面,胃气上行,遇表闭,上焦不利,强行则或现干呕,当然也正如楼主所说,不一定全部是,此时需要说明的是,干呕是胃气不顺,并不是胃病,桂枝汤解表调营卫,表解,上焦通畅,胃气疏,则干呕解,故桂枝汤中并不需要添加任何专治干呕的什么药。
“卫气病就必然引起胃病吗”,这句楼主问的好,任何事情只是有所可能,但卫气病常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不思饮食等,许多患者、医生会认为是胃病了,这也难怪。
“只要是气病,就必然要累及于胃”?这是楼主的又一问,不知楼主是怎么想的,气病虽然未必皆累及于胃,但气病后累及于胃,胃未表现出任何的症状情况,未必就是气病没影响到胃吧?
楼主言:“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的宝库,后世大家无不精通”,余不仅要问其真精通《伤寒杂病论》者又能有几,有的只是自以为精通的人。余常暗思,精通《伤寒杂病论》者,恐只有张仲景一人而已。
“干呕是或然证,并不是每一个太阳中风患者都会出现”,咱赞成这样的说法。“什么样的患者会出现干呕呢?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余认为就是一些上焦郁闭的患者,前已有言。
”芍药酸可敛肝木,故可免其克伐,再加大枣甘草的健脾胃作用,就可以避免干呕”,这未必就是仲景仙师的本意。
己未必皆是,不和己意者未必皆谬,不轻易肯定自己,不随意否定他人,愿与君商榷,以求进步。
望指教。
2013-10-29 21:03 18楼
医案是无法争论的,即使是杜撰。理论性的东西是仁者见仁,如陈修园攻击李东垣、徐大椿攻击赵献可等等,但有些是没有争论的必要,例如胃气是否存在正常的上逆?我没有在前人那里见到。
其余的疑问请先生保留吧。
至于是什么书,不说也罢,说了不太好吧。
2013-10-29 21:03 19楼
李荣伟 说:
读此文,也有几点儿想和楼主商榷。
“一则桂枝汤证的分析让我摒弃一本书”,楼主摒弃的是一

医案是无法争论的,即使是杜撰。理论性的东西是仁者见仁,如陈修园攻击李东垣、徐大椿攻击赵献可等等,但有些是没有争论的必要,例如胃气是否存在正常的上逆?我没有在前人那里见到。
其余的疑问请先生保留吧。
至于是什么书,不说也罢,说了不太好吧。
2013-10-30 08:42 20楼
私淑仲景 说:
医案是无法争论的,即使是杜撰。理论性的东西是仁者见仁,如陈修园攻击李东垣、徐大椿攻击赵献可等等,但有

呵呵,多谢回复。
为什么要在前人那里找,而不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找呢?
哦,“上行”不同于“上逆”,胃气清者上,浊者降。
以后还得多向老师学习呀。
⬅ 凤翅医案 —— 半夜心跳 老茶馆 闲聊读书与针灸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