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大夫《中医对水肿的认识及治水八法》说针灸治疗水肿

2013-11-01 07:23 楼主
于大夫在该文章中说:

水肿
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

肾脏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见到水肿。中医学对水肿的认识,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风寒、风热、风湿、暑气、湿邪或皮肤疮毒等;内因为饮食劳倦、房室过度、气血失和或素体虚弱等,而且二者相合发病。发病机制与肺、脾、肾、三焦对水液代谢谢的失调有关。分述如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于大君

肺主治节,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人体各组织内水液运行和排泄,与肺之功能密切相关。《素问》 云:“饮入于胄,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将水谷精微敷布到皮毛,朝会百脉,将体内代谢谢的水液,通过肺气宣发肃降,下输膀胱。如果肺失其通调之职,导致水液停留,甚至小便不通,形成水肿。脾居中焦,为水液运行之枢。“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不仅运化水谷精微也能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则水湿潴留,发生水肿。肾主水,主气化,牝脏也,内寓元阳,为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谢的主要脏器。若肾脏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则聚水为肿。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道路,亦是气化的主要场所,是维持水液平衡的一个重要器官。“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若三焦决渎之道壅滞,则水渗于皮肤而发为水肿。

所以,归纳水液代谢谢与内脏关系,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水液代谢谢又与三焦水道的运行有密切关系。

水肿的治法,自《内经》起就有多种,《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开鬼门,洁净府”。记载了发汗、利尿、泻下三法治疗水肿。后世医家又有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如叶桂说:“通表利小便,…… 是阳病治法;暖水脏,温脾肾,…… 是阴病治法”。唐容川:“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祛瘀血,则痰水自消”。张景岳说:“凡治水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治水的原则日臻完善。

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治水肿的方法分述于下。

1.宣肺利水:水病初起或病程中感受外邪,浮肿来势凶猛,以头面为著,可延及周身,伴有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风邪袭表,肺气被外邪所郁闭,不能宣达肃降,故水液流溢肌肤为肿。治以宣肺利水。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麻黄汤等。

2、健脾利水: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伴湿困脾土之症,身体困倦,腹胀纳呆,舌苔白腻,脉沉缓。因湿困脾土,脾阳不升,阳气不得舒展,则见上述诸症。治疗以健脾利水,方用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味。

3.温肾利水:面目浮肿,腰以下为甚,腰部冷痛酸重,伴肾阳不足之症,四肢厥冷,畏寒神疲,面色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无力。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中无火,以至形成水肿。代表方剂有真武汤合五苓散,济生肾气汤,桂附地黄汤加利水药等。

4.行气利水:周身浮肿,水肿较剧,小便短少。气为推动水液运行的动力,气滞水停,水聚气不行,所以气滞则水停,水停又加重气滞。这种治法是治水肿的一种变法。常用方有大橘皮汤,导水茯苓汤,鸡鸣散等。

5.活血利水:周身或局部水肿,伴舌脉瘀血征。水不利则病血,血病亦能引起水液运行障碍。常用的剂如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五皮饮等。

6.滋阴利水:水肿,兼见肺肾阴虚见证,口干咽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水肿日久,郁而化热,灼伤肾阴,肺为娇脏,更易为热邪所伤。常用方剂如猪苓汤,知柏地黄汤如牛膝、车前子,或六味地黄加渗利剂等。

7.分利湿热:周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伴湿热弥漫三焦之症,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濡数。水湿郁而化热,湿热之邪弥漫三焦。常用方剂三仁汤,程氏萆解分清饮。

8.攻逐泻水:肿势较甚,可见胸腹水,病程较短短,正气尚旺。此时以祛水为急务,使用攻逐泻水法,是水邪迅速从大小便而去。此为病情较急时所使用的治法,不适宜长期应用,否则损伤正气,水肿更难消退。常用方剂疏凿饮子,十枣汤等。

此外,顽固性水肿、正气虚弱者,在药物治疗同时,可辅以食疗,使水肿消退而不伤正气。常用食疗方有《千金》鲤鱼汤,《外台秘要》方鲤鱼汤,赤小豆粥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1-01 07:23 2楼
我们治疗水肿,除了可以用药以外,尚可以针灸。

一、脐针

1.一针疗法:水肿 不外 肺脾肾 单针其对应的卦位 兑坤坎。
2.双针疗法:水地比 优于地水师。雷水解、水火既济、山泽通气、地天泰也可以用。
3.三针疗法:补肾三针。水为阴邪,三阳治阴的女科三针 也可以借鉴用于女同志;男同志健脾三针也可以考虑。
4.四针疗法:女同志使用四正位,男同志使用四隅位。

其他治疗处方举例:


1.宣肺利水:朱雀三针。促进金生水的右降四针也可以使用。一般不使用泽水困和天水讼。

2、健脾利水:单针坤或者单针艮,或者二土治水,使用地山谦,女同志使用山地剥也可。

3.温肾利水:真武三针。


4.行气利水:升阳三针或者山泽通气。

5.活血利水:水火既济

6.滋阴利水:单针坎,或者坎位加强三针,或者右降四针

7.分利湿热:单针坤

8.攻逐泻水:山泽通气+坎

二、体针



(一)阳水
主证:发病急,初起面目微肿,继之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阴囊肿亮,胸中烦闷,呼吸急促。或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肺、脾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参用阴水治法。
处方:列缺 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
方义:阳水为病,系肺气失宣,水湿内停所致,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发汗解肌,通利肺气;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肿;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功可调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
(二)阴水
主证:发病较缓,足跗水肿,渐及周身,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闷腹胀,纳减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 复溜 关元三阴交。
方义;阴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三)标本缓急
治标:至阴窍阴,打开地漏放水
治本:单针 太溪;或者 加 足三里

大家在选择的时候,重在整体,兼顾局部。
海天按:识证难,定见难。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识证在于多临证,多思考。定见源于基础,源于基本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2013-11-01 07:49 3楼
收藏起来,慢慢消化,谢谢海天老师
⬅ 古今单验方选评144——崔永元的固齿法(小便时不要说话) 老茶馆 小儿偏食小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