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名字的的由来?

2013-11-04 20:58 楼主
如题:半夏泻心汤在伤寒中主要解决心下“痞”,也就是解决这个“痞”字,“心下”看了很多解释说是脾胃,我不是很认可,我只是觉得奇怪,既然“心下”就是脾胃一说,那么为什么叫“泻心”汤?哪位老师指教一下,或者解释一下“心下”到底是什么部位? 00.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1-13 20:59 2楼
这个问题可能太简单了?诸位老师可能不屑回答或者讨论,伤寒中泻心汤的心下属脾胃,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可,我质疑这个提法,是因为,后世的解释有点牵强附会,应该有更好的解释。自己顶一下,泻心汤的心下部位我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心下实乃“心包”也,仲景提法没问题,后世曲解也!案例虽然不多,但是见效神速,有待于同道认证鉴别,可惜没人相应,高手都潜水了?
2013-11-14 19:23 3楼
心下哪里是心包啊,若是依我有限的摸脉经历来看,当是心下三寸,已经离开心包了。是说脉搏于心下三寸,脉欲下而不得,搏而反逆于心上颈下。所以叫痞,我窃以为就是病人会感觉心力有余而气力不足,欲望不能达成。
2013-11-14 19:51 4楼
感谢你的回复,关于心下是什么位置,此处作为商榷大家可以探讨一下。痞应该没有想象这么简单,多解释为天地不交之意,伤寒中的几个泻心汤都解决这个痞字,不过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我认为属心包,也是一种臆测。
内经中关于心包经的描述: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基于这个臆测,在临床上获得速效,所以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2013-11-14 22:48 5楼
此方之泻心是通过散阴以实现,其病机为阴不足而阳有余,干姜半夏散阴通阴脉为主药,辅以连芩以清余阳。
2013-11-15 11:21 6楼
本帖最后由 cooleye 于 2013-11-15 11:22 编辑

阿孟 说:

感谢你的回复。讨论这个问题,我的本意是通过对伤寒经方的病机病理特征有自己的思路后转化成经络的治疗,泻心汤类方现代医学一般都会检测出胃的种种病症,临床中经络治疗时效时不效(缺少辩证,病症误人),这种病人基本符合泻心汤症。最近遇到二人,心下(膻中至胃上部)都有胀满,隐痛,反酸,吞酸,脚易冷而手不怕冷,很多指正指向泻心汤所谓心下,病程已经10余年,两人唯一的差异是,一个便溏,另一个是便很实。基于自己的臆测,内关、郄门一穴压痛明显,按摩内关一分钟,心下部位不适之症瞬间消失。和前辈讨论此问题时,前辈一句:心胸内关谋,我晕,得,这个说法也行,所以我拿出来想大家讨论一下。
2013-11-15 13:45 7楼
泻心汤原出《汤液经法》,被陶弘景记载在《辅行诀》中。
泻心汤: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者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各三两。一方有大枣十二枚。
《汤液经法》组方法则:黄连 黄芩 苦 苦以泻心,人参 甘草炙 干姜 甘 甘辛以补脾。就是泻心补脾法。主治心实脾虚证。经法所谓辛苦除痞者,即以此也。
心下痞满就是心实证,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就是脾虚证。
仲景作《伤寒论》时,加入半夏,名半夏泻心汤。而古之方名仍保留。
2013-11-15 22:46 8楼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3-11-15 22:48 编辑

226291 说:
邪乘虚陷入

最近灸了2个亲姨(因为只会艾灸这个最简单的活,其他都不会),这种心下博得,只要灸中脘和气海,就好了,但是病机不在脾,你们对方剂和病机得分析是错误的。
我给你们讲讲我对该脉的理解,我摸脉是摸到对方的脉,以自己的息去和应,凝神去将对方的脉,在自己身上跳出来,一会之后就会和对方的脉一样,因为不会其他治疗办法,所以我的治疗手段就是等脉和对方同步后,抬手,收敛心神,然后看自己的身体里面,身体会如何恢复到原本的正常状态,走的路径是哪里,哪里是门户,就像今天晚上是我大姨,后来才问出来她有严重胆结石,还有一大堆其他病,她一直觉得她其他病是主病,从来都没在意胆结石(我不是说痞就是胆结石,纯粹只谈脉),当时给她量个血压,140-90,然后我的,120-80,然后摸脉后再量我的,140-90.这时感觉心下三寸的位置向下不通,但是不像我二姨那么博,然后灸中脘,皮肤只能灸到淡粉色,期间感觉自己心下有点难受,血下不去的感觉。灸后再摸脉,同步后,感觉自己突然心下三寸的位置,就像一股温凉的小管子向下汩汩的流水下去,突然就舒服畅快了。(因为我内修不到家,恢复速度慢,所以灸完10分钟了,还没恢复好呢,哎,没个好师傅教,全靠自学真心蛋疼)。

总之,我觉得你们对心下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而我觉得你提出的补脾,其实就是和灸中脘或气海效果是一样的,其实就是门户开合的意思,内经十一卷不是说嘛,心盛于上,灸之则喑,刺之则怎么怎么的(原文忘记了,你们自己找吧)我记得那段意思就是说,要找到开合的门输,然后引气,而不是灸气盛于上的相反位置,找到门户,开门就可以了。*(哦,又记起来一点点,好像原文接着说“气并”怎么怎么的,就是说门户的问题)


脾,就是这个的门户。
2013-11-20 07:37 9楼
痞 麻 痛只是形容症状,心下是形容位置,躯体位置不是解剖学位置,
2013-12-08 15:14 10楼
泻心汤主治的是脾胃的证,上下不通。
⬅ 道家黄帝四经 老茶馆 《名医经方验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