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对五行的认识及临床意义--------金谷子

2013-11-28 20:32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女儿渡 于 2013-11-28 20:35 编辑

经典对五行的认识及临床意义

目录
1、什么是五行
2、尚书洪范、易经等五行相关
3、内经所谓五行
4、伤寒讲五行、金匮说五行
5、五行分类、属性、
6、表格式的简化对应
7、五行、五运
8、生克胜复
9、天道之常、地道之常、人事 之常
10、常与变,如何变、如何识
11、认识的目的
12、治疗的法则
13、技术的应用
14、诊断技术
15、时间与空间
16、声音与颜色
17、吉凶与顺逆
18、五味相应以制方
19、病证五行
20、五脏相应
21、形体脉证相应
22、针灸俞穴的比用
23、天道五行、四时阴阳
24、医道不变、亘古恒常
25、不拘形质、品类咸彰
26、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27、不离阴阳,有别阴阳
28、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1、什么是五行
通行的说法是: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讨论:
哲学的物质观,不同于医学的。
综合诸家的,也不是医学的。
卜筮家言,也不同于医家言。
比附现代科学的一些先进学科,并不能说明这个学说的先进,更象是对传统的缺乏信心。

2、尚书洪范、易经等五行相关
《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讨论:
最早的记述,五味上,性质上和医学相关。
《易经》八卦阴阳,卜家有纳甲法合干支五行而论,不同于经传。是多种学说的混杂。

3、内经所谓五行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

讨论:
内经说的五行,是天道,是天气寒暑的变化,在地与五方相应。
是天道、也是地道,人生天地之间,自然也不外五行之道,自然推导而出的结论。
进而推导出并可验证可见的是:万物周而复始、生生灭灭,皆依此规矩
所以说五行是天、是道,是不变的规律。

4、伤寒讲五行、金匮说五行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由天说到人。
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2).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复舟。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金匮》开篇五行五味的具体示例。

5、五行分类、属性、


6、表格式的简化对应
表格的类归,方便了解。
横向的联系,也要注意。
本于自然,不是任意的理论归纳。
不同类之间的相互关联讨论。
明白这个方法,对卜筮家、天文家、地理家言与医家的关系,可以更加明白。

7、五行、五运



由少阳而太阳,由少阴而太阴
8、生克胜复


木虚,金胜,火复
木实,胜土,金复

9、天道之常、地道之常、人事之常
木火土金水,星行于天,日月相移,有春、夏、长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
在地发芽、开花、结果、落叶、归根,和温、热、暑、凉、寒
在人是生、长、壮、老、已
顺则吉,反则病

10、常与变,如何变、如何识
顺序的就是合于天道之常,反之就是变。
有太过,有不及。如春来不温,就是不及;春未到而先温就是太过。
假如春见秋气,当生反杀,物发芽则见落叶就是死相,就是金克木。
在人就如青年身体发育的时候,反见中老年器官衰退之象,就是疾病。

11、认识的目的
知常达变,先认识自然天道之常,才知道一年的地气变化。
在人知道生理,对照才好知道病理。生理之常合天道顺序,识天道五行,就识人道、医道,就好讲疾病和治疗。

12、治疗的法则
针灸的补不足泻有余,这个有余不足,就是比照四时五行之气的至与不至。
上可比于可见的天文,下可比于如实的物候,人可相对于具体的见症、见脉、见病候。
以平为期。

13、技术的应用
把五行落实在临床技术上,离不开这个天道的顺序,而不是简单生克的归类。
理论的源头厘清,临床的落实才能分明。才不会生克转一圈,无可无不可。
只个简单的模型是不够的。
只归为一般习惯,也是不究竟的。

14、诊断技术
从一生言,生、长、壮、老、已,应木火土金水是常。
少年老成过度,老年智弱成老小孩,都是病
从五色可望诊,应年、应时、应色为常,反之为病。

15、时间与空间
时间,在天是时序,在人是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
空间,在地是五方相应气候有异。
在人,是五脏部位各有分定。
明了五行,相应面诊、手诊、舌诊的部位,才可落实而无疑惑。







16、声音与颜色
五音高低,比阴阳多少,可以循环,是常。声变,也是病象。
有乐音,有噪音。有正音,有变音。
五色相应于物候的变化,在 人可望色知病。

17、吉凶与顺逆
相生为顺吉,相克为逆凶。
然还有吉中凶与凶中吉。
步步阴阳顺逆两断。
太过,遇克得平则吉。
太过,遇生过而无抑则成凶。
色如是,脉亦如是。

18、五味相应以制方



19、病证五行
病由恶风——发热——纳呆-咳嗽——水肿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木——火——土——金——水
比如:感冒————————心衰
发热——水肿,火——水,相克,急变。

20、五脏相应
咳嗽-胁痛-不食-水肿-发热吐血
肺 肝脾 肾心
金——木—土—水——火,相克。
具体症状的落实。

21、形体脉证相应
五形人分五行
木长、火尖、土厚、金方、水圆
脉 有专门不离五行。

22、针灸俞穴的比用
五俞穴就五行。
井荥俞经合
木火土金水(手足六阴经)
金水木火土(手足六阳经)——《难经》
四时刺相应——《内经》

23、天道五行、四时阴阳
落实在四时阴阳上,就是明明可见的自然现象变化。
不同地域,季节不同,但阴阳往复则同,地道依从天道。

24、医道不变、亘古恒常
天地日月关系的变化规律不变。
地上寒暑往来不变。
人类种族的进化过程也不变。
相应就有了不变的可依从的医学原则。这就是医道。也是内经所以亘古常新的原因所在。

25、不拘形质、品类咸彰
天有寒暑,色有黑白,味有酸甘。
病有寒热,人有盛衰,情有悲喜。
地有高下,物有丰歉,五谷养人。

26、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就医学而言,五行可以看形体,看五色,可以望一手,一舌,一目。
可依此制一方,一药,可取一针一穴之治。

27、不离阴阳,有别阴阳
从四季说不外乎阴阳
从过程说,又有别于阴阳
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共同把握自然大道,掌握医学规律

28、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品物的深究,合天地自然之道理,然后应用于人身,知常与病,采取相应的治疗。
医道就全在其中了。

2013-11 于揭阳中医院 高继平 五行分类、属性.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2-04 01:46 2楼
没基础,看不了。假以时日………………
⬅ 湿邪阻滞阳气,脉沉,面红 老茶馆 求助,手指手掌裂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