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园运动理论探讨

2013-12-01 09:06 楼主
古中医园运动理论探讨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阐述;人体脏腑气机生理的循环规律来自大自然运动的循环规律。
现代科学揭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个小时。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周为一月,约30天。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约360天。太阳在围绕着银河系转,银河系也在转、、、、、、;
地球的自身是圆运动,围绕着太阳转是圆运动;月亮的自身是圆运动. 围绕着地球转是圆运动;九大行星的运转也是圆运动;整个宇宙的星体都是在进行着圆运动的。
总之宇宙中的星体自身都在运转,自体运转的同时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星体运转。并且是有规律性的、有循环性的、有稳定性的、、、、、、、。由于地球上原本有水、有土、有空气、又有太阳的热度和光亮照射,有黑暗与光明;有温热与寒凉;这说明大自然原本就有;阴、阳两种对立的性质属性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地球上的生物就是由大自然的阴阳五行之元素在运动中逐渐产生的;从无机化生有机,从微粒单细胞化生出低级生物,从低级动物演化到高级动物,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演变出了人类,一切一切的生物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的循环圆运动,大自然的圆运动生育了万物,万物自身的圆运动发展了自己,只有运动才能存在,并且这个运动必须是循环着的圆运动,如果自身不进行圆运动就会自然死亡掉。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科学的运动规律;叫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故阴阳五行理论来源于宇宙自然运动的规律。
人体是大自然所生,自然运动的规律即赋予了人体,故人体是一个小天体;阴阳五行的运动规律充分在人体生理中反映出来。人体生理处处都有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时时处处都是在进行着圆运动着的。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循环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来生水---,相克相抑也是循环的;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又来克木--,相生相克都是周而复始循环无穷的,始终就是圆运动。并且相生有度、相克有情、始终处于阴阳平衡、比例和谐方可恰到好处。如果五行比例失调;金多反而不生水了,它就要克木,木就会受伤损而得病,同时金、水相应也会得病,这时的运动就不圆了。
人的生命自胎珠形成之机就已纳天地阴阳五行之气于其中,中医称五运六气,其五脏六腑、气血强弱、生命力的胜衰诸多因素已存乎于内,并且在人体的后天而显示出来。
金主肺、水主肾、木主肝胆、火主心脑血管、土主脾胃;肺金生肾水、肾水涵养肝木,肝木生火温暖心脏,心脏之火强人脾胃之土,脾胃之土纳五谷化精气输入肺---,脏腑之气是圆运动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01 15:06 2楼
欢迎发帖。
2013-12-01 18:44 3楼
五蕴不能简单的对应六气,立意就错了,把心火强分为二,过于牵强,肝肺肾皆有阴阳,单把心拿出来分,不是胡扯吗,彭子益庸医一个,看多了伤眼睛。
2013-12-02 10:13 4楼
天外蝉音 说:
五蕴不能简单的对应六气,立意就错了,把心火强分为二,过于牵强,肝肺肾皆有阴阳,单把心拿出来分,不是胡

阁下这样说未免有点偏激了。彭子益如何成了庸医了?
2013-12-02 11:03 5楼
所出各方套用者多有不效,系列豆子水治儿科温病更是笑话,搞得粉丝们的孩子高烧不吃清热解毒药,致使大量患儿惊厥,急性病变慢性的,这种眼高手低的人,不是庸医是什么?这比同期的张锡纯可差远了。
2013-12-02 11:19 6楼
天外蝉音 说:
所出各方套用者多有不效,系列豆子水治儿科温病更是笑话,搞得粉丝们的孩子高烧不吃清热解毒药,致使大量患

阁下还能举出例子吗?所套用不效,可能是辨证不够准确。《伤寒杂病论》是多人都遵循的经典之方。但张仲景之方岂能治万病?亦不能,那我们是否也概说,张仲景庸医一个。还有,孙思邈,钱乙,金元四大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他们都是医学大家,但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不能因为有一些内容存疑待考就说古人是庸医。
2013-12-02 13:44 7楼
fubabazyg 说:
阁下还能举出例子吗?所套用不效,可能是辨证不够准确。《伤寒杂病论》是多人都遵循的经典之方。但张仲景

我也懒得多说了,只是给诸位提个醒,不是有人追捧,那就是高人。高手用药思路很清晰,张仲景的东西很经典,不然也不会有经方,医圣的名头,王孟英用药轻灵,善用寒凉不忘温补,那医案看了就耳目一新,但有些人的东西,混乱的很,全无章法,嘴上功夫,完全没有可比性。
2013-12-02 13:53 8楼
转个帖子,看看别人怎么评论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冷思考——刘世峰


笔者近读山西中医大师李可作序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为他言过其实,对他的观点不敢完全苟同。李老认为:“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和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中国的古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危重急症,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重大贡献。”,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读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后,你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你就会觉得李可大师吹得也太离谱了。
让我们先看一看彭子(李可大师对彭承祖的尊称),对我们的古中医贡献了什么吧,他的主要“贡献”用李老的话说,就是发现了《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系统科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序)并用圆运动之理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用药。于是整个中医学就被他曲解了,篡改了。不但仲景《伤寒杂病论》被他歪曲窜改,就是后世温病学成就也遭到他的否定,并塞入“私货”。
我们再来看一看他气升降圆运动中医学理论的危害,因为彭子发现《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可以用于中医学,于是乎人体一切生理病理都能够得到清楚解释,没有再进一步探索的必要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诺贝尔奖”早就应该发给他了,还有探索的必要吗?中医学可能就在这种超稳态结构下,永远停滞不前。稍微有一点生理常识的人都清楚,就连一个普通中学生都明白,人体生理结构异常复杂,人类至今都还处在探索之中。诚然中医自有一套说理的工具,问题是我们不能夸大其辞,自我陶醉,只能把它看作一种假说,或者一家之言,仅供学习参考。没有必要把它抬得过高,吹得太神,否则,中医学永远都会停滞不前。彭子正是在他这一“伟大发现”指导下,用气升降圆运动理论曲解仲景一切病证和方药。为什么说是曲解呢?因为仲景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不是仲景本意。仲景之所以被称为医圣,是因为他创立和完善了以六经为代表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他的辩证方法和思路至今都有效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他为我们提供的方剂绝大多数至今仍然很有效验。他的《伤寒杂病论》没有什么理论分析和说教,因为他实事求是,因为有的机理他也没有搞清楚,没搞清楚就不说,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他深知中医的精髓在辨证论治,在疗效,中医始终不能脱离临床实践,靠疗效说话。不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任何病证都用五行气升降圆运动理论去解释。于是乎,天下没有解释不清的病,也没有不能治疗的证。难怪引起李可大师由衷的赞叹:“世界医学的有识之士,必将受她的启示重新认识‘生命与宇宙整体观’,借鉴彭子学说,实现战略突破,从困境中脱茧而出。”,“我尊他为彭子,是因为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事实上用“圆运动原理”什么都解释得通,什么也解释不清楚,离客观实际和事实相去甚远。什么都能治,实际上什么都可能治不好,反而阻碍了科学的进一步探索,阻碍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彭子是怎样运用他的“圆运动”学说来解释《伤寒杂病论》经文的吧。如他在解释疟疾病时说:“《金匮》云:疟脉多弦。弦者,木气郁结不舒之象。……金气主收敛,既降不下于土气之下,俱敛结于土气之际,于是木气与金气敛结,疏泄不通,大气之中,常有偏于敛结作用。人气感之,遂病疟而现弦脉。”,“恶寒,发热,或单寒不热,汗出病罢,起居眠食,一如平人,为普通疟疾。方用麦冬草果仁乌梅方,麦冬三钱,草果仁一钱,乌梅三枚,切细吞服,发病前服一剂,煎服亦可。服后胸腹响动即愈。小儿减半。麦冬开金气之结,草果仁开中气之结,乌梅开木气之结,故病愈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多完美的解释啊!不由你不信,可谓机理清楚,疗效确切,可事实上呢?一派胡言!
更有甚者,无视中医温病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否定温热病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将中医清热解毒,祛邪为主治疗温病大法弃而不用,妄加抨击,取而代之的是按他“圆运动原理”推导出的温病以正气虚为主,“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温病实证少,虚证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的意义》)采用什么乌梅白糖汤,扁鹊三豆饮治疗(乌梅白糖汤。肥乌梅五枚,白糖一两。扁鹊三豆饮。黄豆、黑豆、绿豆各三钱。),严重脱离临床实际。对鼠疫的解释更加荒唐可笑,“鼠穴地而居,向来在大气中和的中心点生活。今土中的阳气拔根,中和变成毒疠,鼠感受最切,失其生活之常,所以鼠死。人之感受在鼠之后,所以鼠先死,人后死。……福建鼠疫盛行时,飞机飞过疫地境内,常常自己坠落,有疫的地方,大气的圆运动含有鼠疫的逆性故也。”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这种荒诞谬论居然还有市场,还受到大力宣扬和吹捧,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不明辨是非,听信李大师、彭子胡言乱语,妄加效法,势必草菅人命,成为愚昧的帮凶,含灵巨贼!
面对中医阵地萎缩,中医现代化遭遇“瓶颈”,能够正确运用中医思维诊病的中医人员越来越少的不断呼声,中医界掀起了“读经典,做临床”热潮,试图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温课,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精髓,走继承发展、创新之路,无疑是正确的决策,明智的举措!欣喜之余,不免又带几分隐忧。学习经典固然没有错,因为那是中医的根,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华,能够培养中医思维,能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是我同时认为,中医是科学,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实践性很强的东方科学,而不是什么“超科学”。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是唯物主义者,不迷信权威,坚持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发展中医始终不脱离临床实践理念,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读山西中医大师,老前辈李可作序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后却令我寝食难安,大失所望。作为中医前辈怎能为了满足其复古情结,不分青红皂白,是非不辨,不负责任地胡乱吹捧,信口开河。因此我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如果不予提出商榷意见,以正视听,将会“谬种”流传,贻害无穷;将会愧对中医前贤、同仁和后学;将会愧对自己几十年来所走过的弘扬中医之艰辛路!于是寅夜“挑灯”,执笔批驳谬误,捍卫真理,以保持中医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是谁坏了中医名声,健康报《中医专刊》早就有人撰文探讨过,主要归结为电杆广告,江湖游医等。今天看来,那些江湖骗子比起当今掌握着话语权的中医大师、教授们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李大师他们的危害岂可小视。他们以发现“中医绝学”为己任,不辨是非,夸大其辞,“化腐朽为神奇”,把垃圾当精品,误导中医。使中医脱离临床,偏离实践第一轨迹;使中医不讲求实际,崇尚空谈,不思进取,从而滑向唯心主义泥沼,将中医发展引入歧途!葬送中医。为了坚持真理,驳斥谬误,故尔撰文讨论,捍卫中医,以正视听。
2013-12-02 16:16 9楼
天外蝉音 说:
我也懒得多说了,只是给诸位提个醒,不是有人追捧,那就是高人。高手用药思路很清晰,张仲景的东西很经典

若果真是一无是处,后人都是傻子吗?何必去追捧。阁下这么说,那些中医流派都是错的?我觉得仍旧还是要“在批判中继承,在借鉴中创新”。就像明代颇有名气的龚廷贤,李时珍,也有人说他们的不是。是是非非,还真需要逐步去体验。而不是道听途说。
2013-12-02 16:30 10楼
这类东西是:经验丰富实践行仅代表了在这个经验的范围内所认识的理解,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谈更高一层的大道理可能就错了,这一点不奇怪,这是以经验套道理很容易犯的错!往往就上了习惯思维的主观性的当。
⬅ 四、少阳兼里实轻证 老茶馆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病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