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佐学术思想转载

2013-12-05 15:46 楼主
转载 (整理者:张德雄,山西省中医院,)

白清佐(1888~1967),字辅臣。山西太原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人。白老五世以中医为业。年15即秉承家学,又私淑黄元御、傅青主之学。年18岁时即在山西太原著名的济生庆、体元堂、仁育堂等药店坐堂行医。1931年参加太原光明制药社,任名誉总经理,负责处方责任,颇有医名。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参加太原市第十四联合诊所,任医师,兼太原市中医学会理事。1957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成立时,欣然应邀参加该所的医疗研究工作。曾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当年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受人尊敬爱戴的老大夫。

白清佐先生注重实践,不善写作。1962年由经陈重光、李长普整理其临床验案数十则,发表于《中医研究通迅》及《山西医学杂志》(1964年4月号),后又汇集为《白清佐先生临床经验辑要》(于1963年12月由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内部印行,现在由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出版)。《著名中医学家的学术经验》、《危症难病倚附子──现代名医运用附子经验荟萃》等多部书籍选录了白清佐先生的医术经验。

学术思想

一、推崇东垣之学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为金代医学大家,师承张元素。李氏生活在战乱时代,天灾人祸交集,民不聊生,饥寒交迫,故患脾胃虚弱病者殊多。李氏根据长期医疗实践观察,创《脾胃论》学说,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得出“胃土为本”之结论,对于内伤诸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脾胃功能上,主要指出脾胃是滋养元气和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独特枢纽作用。《脾胃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又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指出内伤病的形成,是由于元气不足的原因,而元气之不足则由于脾胃损伤的缘故,因而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弱,元气虚衰则疾病由此而生,这也是李氏脾胃内伤学说的基本论点。同时,李氏认为脾胃是升降的枢纽。因此在理论上颇重视升发脾之阳气,在治疗上则十分注重升发清阳之气,喜用升麻、柴胡等生升之性的药物。李氏认为脾胃内伤在病因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役过度,三为情志所伤。在病机上李氏认为脾胃疾病主要表现在气火不调和升降失常两个方面,气火不调,即气与火关系的失调。在用药法度上,东垣善于运用升阳益气之方药,认为脾胃内伤、阳气不足之证,宜用温补,制定“升阳补中益气”之原则,创出“甘温之剂”,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活人无算,内伤诸病,用之得当,无不奏效。白老推崇东垣,善用补中益气汤,对内、妇杂病,常以该方加减施治。

(一)内科杂病中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

如气虚头痛,其论曰: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伤,运化失权,中气匮乏,则清阳不能上荣,浊气不得下行,清浊颠倒,因而气虚头痛,皆可用补中益气汤取效。又如气虚多眠,老年或身体素虚之人,或大病之后,或被饮食劳倦所伤,以致神倦食少、易自汗出、肢冷畏寒、脉弱而多寐者,此阳气虚弱之故也。阳主动,今阳气不足,无气以动,故神倦懒言。亦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而元气下陷,气虚不能禁固之气虚脱肛,亦可用此方加味治之。

现简单列举医案如下:

(1)孟某某,患头痛,医作外感治未效。据其两鬓痛而不绝,昼重夜轻,体弱气短,不思饮食。诊断为气虚头痛。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薄荷、茯苓以治之。七剂而愈。盖本方补益脾胃,脾胃健运则能摄食以生气血,更蔓荆子、薄荷体轻味薄之以清头目,茯苓淡渗,导湿下行,如是则中气安足,清升浊降,头痛自愈矣。

(2)吕某某,男,32岁,因空腹作劳,饥饱不时,日久精神疲惫,唇白面黄,食少运迟,气短嗜睡。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15g、黄芪30g、白术15g、柴胡4.5g、升麻4.5g、白芍15g、熟地24g、炙草12g、肉桂3g、当归24g。水煎服。

方中参、芪、术、草补气健脾,生发水谷之气;熟地、白芍、当归和血补血;气血充盈,自能流通畅达;且用升、柴引清阳以行生长之令;用桂者,取其温通之性,鼓舞气血,以充达周身,自无颓萎之象矣。共进十剂而愈,嘱其服补中益气丸,以资巩固。

(3)詹某某,年老体衰,气虚下陷,肛脱不收,每便须手送入。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肛门脱。法宜升补肺气收敛大肠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60g、白术30g、陈皮9g、人参9g、炙甘草6g、柴胡3g、归身9g、生姜两片
大枣10个
乌梅9g、诃子10g、五倍子9g。水煎服。

方中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五倍子、乌梅、诃子涩肠固脱。服四剂而取效,后去五倍子、乌梅、诃子,服十剂体健。

遗尿和小便失禁:白老认为遗尿和小便失禁多由脾肾交虚所致。盖脾胃气虚,中焦提摄无权,且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今脾胃气虚,肾与膀胱所禀受者必少,其约束力亦必减弱,故其小便不能自制而遗。每见气短、脉虚等症,白老恒以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乌梅治之。小儿遗尿也可服用此方,唯其分量应酌减,或半剂、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须视患儿年齡及体质情况灵活运用。白老曾治愈多人,今简单举例以见一斑。

邻村一小儿,七、八岁,每夜必遗尿,床褥尽湿,父母颇忧之。就诊于白老,用黄芪9g、白术4.5g、陈皮3g、升麻3g、柴胡1.5g、党参9g、炙草3g、归身4.5g、金樱子6g。姜枣为引,二剂遗尿次数减少。又二剂而愈。

鲍某某,男,45岁,久病气虚,小便失禁,气短、脉虚且有脱肛之症,此系中气匮乏之症也。亦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每2日1剂,尽15剂,小便始复正常。后以调理脾胃之剂调养三月,体健如初。

黄芪30g、白术15g、陈皮9g、升麻9g、柴胡6g、党参30g、炙草9g、归身15g、金樱子30g、大乌梅3个 、大枣3个、生姜三片、水煎服。

方中重用参、术、芪、草补气;姜、枣、陈皮和胃;归身补血;升麻、柴胡升清。中气充足则提摄有权,复加金樱子、乌梅酸涩之,其遗尿自愈。

狐疝:对于因脾虚下陷,肝木制土所致之狐疝,其症见睾丸偏坠,或痛或不痛,卧则上入少腹,行立则下坠阴囊,如狐之出入而无定,脉缓无力。治宜升举温下,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黄芪30g、白术15g、陈皮9g、升麻9g、柴胡4.5g、党参60g、当归12g、小茴30g、元胡9g、木香3g、甘草9g、大枣十个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方用补中益气汤升阳补气,加木香理气;小茴温下;元胡止痛,疝痛自定矣。

如顾某某,男,45岁,宿有脾泄痼疾,时轻时重,数月后患狐疝。昼出囊中,夜卧入腹,不时疼痛。服此方五剂痛止,十五剂愈。

劳伤气败致衄:人有过劳所伤而致衄,且反复发作者。劳则喘而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复因谷气不盛,气虚而固摄无权,以致上奔而为衄。衄血量多而色淡,气短息微而懒言,心烦不安,虚热自汗,或面目浮肿,脉必虚(或大而无力)。宜安心静息以养其气,以甘温补其中,酸收敛其散。白老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加寸冬、五味、茅根以治之颇效。处方如下:

人参12g、白术12g、当归24g、生芪30g、炙草15g、橘皮12g、寸冬9g、五味子15g、白茅根30g。水煎服。

心慌心悸或夜不安眠者,加远志15g、元肉15g、炒枣仁15克。补中益气汤为治饮食劳倦、损伤中气之剂。今治鼻衄不欲其升散,故去升麻、柴胡;人参、麦冬、五味为生脉饮,善补肺气。此方中上焦之气兼补,再用茅根清凉通络以止血。

(二)妇科诸证中对补中益气汤的运用

肿满:妊妇肿满,有头目浮肿者,有两足肿胀着,有自膝至足肿者,亦有全身俱肿腹满而喘者,多因脾虚不能制水,气虚不能运化,积聚而成肿也。宜加减补中益气汤治之:

人参15g、生芪9g、柴胡3g、炙草3g、当归9g、白术15g、茯苓30g、升麻3g、陈皮6g。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乃升补脾肺气分之主方,气血俱旺,运化力强,水湿自散。况重任茯苓以利湿邪,其与参术相合,则补多于利,尤益气血也,肿满安能不消?

附医案如下:

(1)宋氏,28岁,妊期四月,下肢浮肿,饮食无味,精神倦怠。乃气虚,脾肺失职之故。投加减补中益气汤三剂肿消,五剂痊愈。

(2)甥女某某,怀孕浮肿,遍及全身,腹满气促,脉沉涩。服加减补中益气汤3剂,肿势顿减,十剂后全消矣。后服保产无忧散每月一剂,临产甚安。

(3)徐某某,35岁,妊娠头面浮肿。二月不消。于加减补中益气汤中又增浮小麦15g、6剂愈。

肝痿:产后阴户有肉膜挺出。若脱肝状,俗称产肠不收,亦名阴挺。盖因生产努极,致阴下脱,亦有气虚血弱,子宫坠落(本病非产期亦有之)。治法以补气血升提为治。用傅氏收膜汤奏效尤速也。补中益气汤亦效:

黄芪30g、人参15g、白术15g、当归15g、升麻9g、柴胡3g、陈皮6g、炙草6g。水煎服。

如吴某,产后气虚,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气闷心烦,子宫坠落,卧则收,立则下,行走不便,脉沉细。投补中益气汤二剂,气舒食增,五剂子宫不下,十余剂气足神壮。嘱其勿登高,勿持重,慎养而愈。

二、崇尚傅山医学

白老学术受傅山先生影响颇多,这在他治疗内科杂病以及妇科病方面多有体现,观《白清佐先生临床经验辑要》一书可略得其梗概。而1964年由本院已故文献学家何高民先生搜集整理的《傅山医学研究丛书·傅青主验方秘方·前言》中曾说:“这本小册子……经山西省著名老中医李翰卿、王雅轩、韩玉辉、白清佐等先生加以审阅”,虽然审阅人员中最末一位方是白清佐,但书中西村一带流传之傅青主验方的临床实践运用者多皆白清佐氏。原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妇科医生曹忠仁先生亦曾著文说:“我所已故名家白清佐先生善用《傅青主男科》方治疗内伤杂证,韩玉辉先生善用《傅青主女科》方于经带胎产,声誉之高,为医界和病家之公认。”

(一)白老用傅青主方治内科杂病

1.怔忡之血虚证

血虚而怔忡者,面白少气,唇口无华,夜寐不宁,心感空虚,每遇拂逆之事即心跳不安,难以自主,似烦非烦,似晕非晕,舌质淡红,脉象细弱,此心虚也。心虚者肝亦虚,故补心尤须补肝,再佐滋肾之品。治此症用傅青主方甚效:

生枣仁24g、熟枣仁24g、人参9g、当归12g、五味子6g、石菖蒲15g、茯神9g、麦冬9g、牡丹皮6g、生甘草6g。水煎服。

此方用生枣仁疗肝虚而治神昏躁乱,熟枣仁敛津液而除烦渴不眠;茯神、菖蒲安心神而开心窍;人参、当归补心气而养心血;佐五味以益肾;用麦冬以润肺;尤以丹皮泄心肝肾三经之伏火;甘草和中。心血足,肝木平,火不易动,心液自润,血虚之怔忡愈矣。

如杨某某,30岁,因临产失血过多,产后失眠,心跳不安,面白唇青,气短脉弱。与前方加量服二剂,睡眠稍安;继服两剂,气顺悸止;更服三剂,神定而痊。

2.胃痛之虚痛证

虚痛者其痛绵绵,久而不愈,不思食,食而难运,口多涎沫,手足冰冷,大小便清利,腹按之觉舒遇寒转甚,舌质淡,脉沉紧。乃胃阳气虚之候也。盖阳虚则肢寒,气衰则转输失运,滞而不化,清浊相干,疼痛始作。治宜温中补阳,寒痛自去。古人虽云痛无补法,乃指邪气而言也。方用理中汤、小健中汤合剂:

党参15g、白术12g、炮姜6g、炙甘草6g、桂枝12g、白芍9g、饴糖12g、大枣3个 水煎服。

方中党参、甘草、饴糖补中益气,白术健胃胜湿,炮姜温中散寒,芍药敛阴止痛,桂枝调和荣卫,大枣养胃和中。痛止,可常服补虚健胃丸药,加以巩固,白老仿傅青主法颇验:

米粥锅底(焦黑)30g、山药蛋(土炮)30g、党参30g、白术30g、蜜丸9g重,每服一丸,早晚各一次,开水下。

如洛某某,男,阳曲人,患胃痛为时甚长,体质虚弱,手足冰冷,食而不运,冷饮益甚,大便溏、小便清利,脉沉紧,舌质淡,腹喜按。诊为阳虚胃痛。投以理中汤、小健中汤合剂,连服两剂,胃痛立轻;再四剂,胃痛已止,手足觉温,二便正常。改服傅青主健胃丸以巩固。

3.泄泻

(1)火泻证:火泻则腹急痛而拒按,暴泻如注,顷刻数十次。所下粪便灼热如火,肛门肿痛,口干苦,身热,渴欲饮冷,小便短赤涩痛,脉必沉数。病甚危急,稍俟延误,多致津液消亡而虚脱。多因夏日暑热蒸熏,暑热之气,遏抑于脾胃,加以乘凉饮冷,致使寒热之气,交战于肠胃,故绞痛也。必须急救其脾胃之气,分利水湿,因其势而利导之。白老用傅青主截泻汤甚效:

玉米12g、山药12g、白芍12g、白术12g、黄连15g、茯苓15g、泽泻9g、甘草9g、肉桂0.3g、人参9g、车前子30g。水煎温服。

方用参、术、山药、玉米、甘草健脾固气;芍药缓肝止痛,苓、车、泽分利水湿;肉桂疏通膀胱之气,水利而泻止矣。然最奇在于重用黄连,因火邪留于肠胃而致泻,非重用苦寒则不能散火,火不散则寒火之结不开,泻必不止。

如一人夏日饮食不节而暴泻,腹大痛,泻如注,腹痛一阵,泻一阵,口干苦,脉沉数,泻物如米汤而灼热。用截泻汤一剂痛定泻减,两剂而愈。

又如一商人姓朱,夏日长途跋涉,饮生水而患火泻,亦用截泻汤加重黄连,二剂而愈。

(2)水泻证:水泻多得之暴饮冰冷,多啖瓜果之后,致水邪停滞于肠胃。其症头晕沉重,胃脘痞满,腹不痛而肠鸣,小便不利,便下稀水而冷,脉多濡细,舌苔白厚而腻。盖脾恶湿,水湿凌脾,故作水泻也。白老治此病,恒宗傅青主之分水法:用白术30g、健脾除湿,车前子30g、利水,水去脾健,水泻自止。若泻下日久,脾阳受损,更加吴茱萸6g、五味子6g、茯苓12g、则泻无不止。寒盛者,脉必沉迟,手足逆冷,加肉桂9g、附子15g、干姜12g、挟热者,按火泻法治之。

如魏某某,男,43岁,恣饮茶水,贪凉乘风,而患水泻。便下稀水而冷,脉濡,舌白滑,用分水法加茯苓以利水,两剂泻止。

一小学生,贪食冰冷,损伤脾气,水泻不止,日十余次。亦用分水法,药量按成人减半。一剂减轻,二剂泻止。

4.鼓胀之虫臌证

虫臌之症,肚腹坚胀,但四肢不胀,即胀亦轻。初起腹皮出现红丝,重则青筋暴起,面色黄而常有红点红纹,饥时腹痛,饱则痛止。乃虫结于血所致。得之于饮食生冷不节,食入恶虫之子,久则变而为虫,日积月累,虫遂生多,血结乃成;虫在腹吸食水谷之精,致各脏腑滋养不足,故虚羸消瘦生焉。加以血结郁滞,阻塞通路,气机不畅而肿胀成矣。此症最忌小便不利和胃不健纳,若小便自利,胃纳较好者,均属可治。盖小便利者,肾气能通于膀胱也,胃口开者,心气能行于脾胃也,二脏之气有根可任攻下,故曰可治。用傅青主消虫神奇丹:

当归 鳖甲 地栗粉各30g、雷丸 神曲 白矾各9g、茯苓12g、 车前子15g。水煎服。

方中鳖甲善消血积,雷丸功专杀虫,神曲健胃消积,地栗粉(即茡荠粉)、白矾破积攻坚,逐泄痰涎,茯苓、车前善走小便,引浊邪涎液化小水而去。恐伤阴血,故用大量当归活血补血,乃攻邪而不损正之剂也。服此药后,小便必长,大便必多,或下恶虫,或不下虫。三、四剂后,症状渐渐消退。可去地栗粉、雷丸、白矾,续服七、八剂以复阴血,神气可健也。

附医案如下:

马某某,女,32岁,患虫臌经年,久治不愈,为处傅青主消虫神奇丹三剂,大便下虫而愈。愈后以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而痊。

园工王某,男,36岁,以种菜为业,饮食不节,常食生冷饭菜,久则腹痛时作,渐而胀大坚硬,面色黄,舌有红点,饮食不正常,饥则痛,饱则止,此虫臌之明征也。即予傅氏消虫神奇丹服之。二剂腹痛轻,四剂大便日行五、六次,小便十余次,腹胀渐消。遂去地栗粉、雷丸、白矾,服五、六剂后,疗养月余病愈。

5.吐血之劳伤吐血

劳伤吐血,血紫成块,精神倦怠,口干,不思饮食,胸胁疼痛,脉涩。每因劳伤火动,必吐血一口或数口,血虽不多,而耗神殊甚,甚有终年不愈者。症因劳心或劳力过度,以致瘀血不祛,若遇气逆火动,必逆而上溢。治当活血消瘀。方用加量生化汤:

当归60g、川芎30g、桃仁9g、姜炭9g、炙草15g、童便、黄酒各半煎服。

按傅青主生化汤为治妇人产后瘀血腹痛圣药,白老用于因劳瘀吐血亦颇神效。虽分量加重,而用药仍遵原意,未敢更动也。方中重用当归、川芎,活血生血,以其为血中气药,俾血与气附,气与血固,气血相依,自不妄行。且血活而瘀自能散,更佐桃仁祛瘀,瘀去则血顺,黑姜不仅有温化之能,且具止血之力;甘草和中缓气逆;童便治吐血;黄酒可散瘀,故本方有生血化瘀、止血安危之功。

如唐某,女,25岁,青年体壮,性情急躁,因劳动过重,吐血不止,曾犯二次。神乏无力,口干,不欲食,胸痛,月经不调,身体羸瘦,其脉涩。上方连服二剂,胸部觉舒,口干已止。再服二剂,吐血减轻,精神好转。又服四剂,吐血止,胸痛愈。改为三日一剂,一个月后,月经正常,体健神壮。

转自http://www.iiyi.com/med/thread-2031861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05 15:52 2楼
辛苦楼主了
2014-02-27 17:15 3楼
受益了,谢谢
2014-02-27 20:31 4楼
神鹏大侠 说:
受益了,谢谢

欢迎多来论坛学习与交流。
⬅ 研究:空气污染侵袭深入肺部 可引发心血管疾病 老茶馆 《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增补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