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太阴病本证

2013-12-09 08:54 楼主
第三节、太阴病本证
一、太阴脏寒(四逆汤)证:
原文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
解词:(1)脏有寒——指脾脏虚寒。
(2)四逆辈——指理中汤、四逆汤类方剂。
语译:下利而口不渴,为太阴脾脏有寒,寒湿内盛,当用温中之法,用四逆汤一类方剂。
提要:太阴虚寒下利的证治。
分析:自利——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寒湿下注故下利。
不渴——脾虚湿停,水湿上泛。
辩证要点:自利不渴,伴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病机:中阳不足,脾胃虚弱,寒湿内盛,升降失常。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药:轻者用理中,重者用四逆汤。
二、理中丸证:
原文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语译:霍乱吐利并作,并见头痛发热身疼痛等症,是表里俱病。临床当辩寒热,其表现为身热渴欲饮水的,是霍乱偏热证,可用五苓散治疗;怕冷多而不渴饮的,是霍乱偏寒证,可用理中丸治疗。
提要:霍乱脾虚的证治。
分析:既言霍乱,必有剧烈吐利,又兼头痛、发热、身疼痛——属霍乱兼表证。
吐利——感受秽浊之邪,脾胃升降失常。
热多,表证较重,小便不利,口渴——表病及里,三焦不利,水津偏渗大肠,津不上承。——治以分利兼解表,用五苓散(即利小便所以实大便)。
寒多,不渴(兼舌淡苔白,脉缓无力)——中阳虚弱,水湿不化。——治用理中丸以温中止泻。
辩证要点:吐利频繁,发热头身疼痛不甚,不欲饮水,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弱。
病机: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清气不升,浊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药:理中丸。
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三两。
上四味,撏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用量: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15g。
水煎取汁,分温3服。
方解:参草——补脾益气
干姜——温中散寒
白术——健脾燥湿。诸药合用,温中健脾。
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多用于:(1)消化系病: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属脾胃虚寒者;(2)呼吸及心血管系病:如慢支、肺心病等属肺脾两虚者;(3)其他:如慢惊风、多寐等属脾气虚寒者。
使用注意:
1、病情缓而需久服者用丸剂;服药后若腹中由冷而转有热感,说明药物有效,可以继服。若腹中未热,则表明药效不显或无效,多为病重药轻,应增加丸药的量到三四丸,或改为汤剂。
2、病势急者用汤剂。
3、服药后约一顿饭时间,可喝200ml热粥,并温覆取暖,以助药力。
4、本方虽表里同病,但以里虚为主,故以理中汤或丸温中散寒。若里和表不解,可再解表。另本证为中阳虚寒,应无四肢厥冷,若见此证,为脾肾阳虚,可选四逆类方。
加减:1、若脐上筑(悸动)者—脾虚土不制水,水气上乘,去术(甘雍),加桂四两(平冲降逆)。
2、吐多者—胃寒饮停而气逆,去术(甘雍),加生姜(和胃降逆)。
3、下多者—脾气下陷,脾阳失运,还用术(健脾燥湿)。
4、渴欲得水者—脾胃虚弱,津液不布,加术足前成四两半(加强健脾补肺)。
5、腹痛者—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脏腑失养。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健脾益气,生化气血)。
6、寒多(见腹中冷痛)者—中阳虚寒。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温中)。
7、腹满者—脾阳虚,寒凝气滞。去术(甘雍不利满)加附子一枚(温阳散寒)。
8、悸者—脾虚饮停,水气凌心。加茯苓二两(利水渗湿)。
9、服药后,啜热粥,以助药力。
加减歌诀:
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痛有时痛,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
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生姜,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
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痛。
案例69——腹满:
族姑父韦某,男,68岁,2006年11月5日诊。
患腹满食少一年余,多方治疗,余亦曾按脾虚气滞腹满给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香砂六君子汤均无效。思忖再三,问曰:“二便如何”?曰:“大便稀溏,日三、四行,小便清长,夜尿多2年矣”。问其四肢凉热、口渴与否、饮食冷热何如?答曰:“四肢虽不凉,但怕冷喜热,身常畏寒,精神不振,口淡不渴,喜食热饮,饮食稍凉即腹泻”。余恍然而悟,此太阴寒湿腹满也。予理中汤3剂而腹满除,便溏愈,诸证均减,继服5剂,病若失。后以理中丸善后调理,至今愈后未发。
按:本证腹满一年余,更医数十人,余亦曾多次辩治而无寸效。无奈之余,祥询病情,辩为太阴虚寒证,药仅8剂,顽证得除。由此而悟:中医之生命力在于辩证精确,辩证之基础在于祥察细询,掌握精确的临床资料,方能辩治无误。若不加祥察,四诊不全,辩证不确,既使神丹妙药,亦难见成效!(余泽运医案)
参考原文396、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解词:(1)喜唾——即时时泛唾涎沫。
(2)久不了了——即绵延不已,久久不愈。
提要:论差后虚寒喜唾的证治:
分析:大病差后——指外感热病初愈。
喜唾(即善唾、多唾)久不了了——病后中焦虚寒,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生痰;肺家虚寒,水气不降,聚而为饮。饮邪不化,泛溢于口所致多唾且绵缠日久不愈。
治法:温中化饮,方用理中丸。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09 10:05 2楼
理中汤治腹胀案发人深省。若余遇此证,亦必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矣!查太阴篇有“腹满而吐”语,腹满抑腹胀之互词?
2013-12-09 10:15 3楼
学习余老师好经验!
2013-12-09 11:14 4楼
老师辛苦了!学习了。
2013-12-09 11:30 5楼
学习老师的医案,很受启发!
2013-12-09 21:11 6楼
跟学了!
⬅ 亲试牙痛小验方 老茶馆 我悟《伤寒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