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疑案厥阴病(一)

2013-12-28 14:54 楼主
千古疑案厥]阴病(一)



厥阴病篇,在《伤寒论》六经篇中历来都是令人十分头痛的,古代医家称:“千古疑案,无可研索”,问题太多了,没办法研究。伤寒六经,其它五经,都有明显的特点和治疗的方法,只有厥阴病是个例外。

前五经病泾渭分明,条理清晰,容易掌握和识别,唯厥阴病,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竟无理路可寻,或用清法,或用温法,随证施治之,竟无章法可依,就如杂病一样,所以有人说厥阴病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

有人认为,厥阴病篇一共五十六条,真正讲述厥阴病的只有四条,其它讲的都是杂病。因为厥阴病所涉及的条文太少,后世整理的人王叔和,或是其他人,把“下利呕哕”附到了厥阴篇中,而且赵开美在翻刻宋版《伤寒论》时,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这个题目下,他附了一句话:“厥利呕哕附”,所以说这些条文本不属于厥阴病的范畴,是后人人为的加上去的,所以导致了后世的厥阴病篇错综复杂,难以把握。

那么,厥阴病篇当真如古人所说,错综复杂,是千古疑案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今且认真分析分析。

根据郝万山的说法,厥阴病总体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寒热错杂证,包括蛔厥乌梅丸证,寒格逆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上唾脓血下利的麻黄升麻汤证。第二部分厥胜热复证,根据厥冷,下利和发热天数的多少来判断是阳气恢复还是厥逆胜出,以得知病人生机如何。现代临床上见不到这种病,所以没有定论,有很多种猜测和说法。第三部分是以手足厥冷为主证的厥证,包括热厥、寒厥、血虚寒厥、痰阻胸阳致厥、水阻胃阳致厥、气郁作厥共六种。第四部分是下利证,有热利,有寒利。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是呕证和哕证,如此看来确实是错综复杂,真是不好把握。

但是,要从厥阴病篇的这些万象纷纭中理出头绪来,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伤寒论》以六经辩证为辩证方法,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厥阴病的真正内涵,只有从六经气化的层面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足厥阴肝经两脏,足厥阴肝经为主气,手厥阴心包经为从气,一般情况下, 手厥阴相火从足厥阴肝经而化风,所以厥阴经病变,以足厥阴肝经为主,足厥阴肝经病变不能司气化,则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自现本气而为热。

先从厥阴经开始分析。厥者,极也,尽也,厥阴,就是阴极之时,阴将尽之时,可比作黎明前的黑暗。阴极必然阳生,或说阴极必化阳,这是阴阳互化的自然规律,所以厥阴是由阴化阳的关键,可以说阴化为阳,必然通过厥阴这条路。《伤寒论》上说,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所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就是说人体内阴不能化阳,阳不能化阴,阴阳转化不过来,阴不能化阳,则阴寒偏盛,阳气微弱,肾水大寒,水寒则必无火温土,所以脾胃虚寒,直接导致四末失温,手足厥冷,反顺为逆,就出现了厥逆证,这就是寒厥的由来。而热厥正好相反,阳不能化阴,热盛伤津耗气,热极阳郁,阳气不能外达四肢。而寒厥多而热厥少者,以人阳气易衰之故也。如果阴能化阳,则阳气来复,此是寒厥病自愈之先机,而阳气来复的情况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这就是厥热胜复证之由来,其主要判断证状就是发热,利止,脉微缓等症状,所以厥证之由来是因为阴阳不能转化之故。

再从肝经进行分析,肝属木,通于春气,春三月,草木发荣,万物蕃秀,所以肝经主疏泄,亦即生发之意。肝气生发,则全身气机调畅,各种生理气化功能正常,《金匮》称之为风气能生万物,即此意也。

肝既属木,即秉木气,肝气的生发,就如同冬去春来,一棵树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树要重新焕发生机,必需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一是阳光,一是水分,一是土壤,此三者缺一不可。肝也是这样,肝气要生发,阴要化阳,第一要肾阳的温煦,肝藏血,所以第二要肾水和血液的滋润,第三需要脾土散精的精微物质的营养,这三者同时具备,均匀调和,肝木方能正常生发。反之,这三类物质如果有一种不能满足,或是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肝经受累,不能正常生发,首先必然导致肝经气郁,肝经受郁,则必生风,全身气机出现问题,导致正常的气化功能也出问题,此即《金匮》所说风气能害万物之意,所以说风为百病之长。

(未完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28 18:20 2楼
文中言手厥阴心包为相火,似有不妥。心包为心主之宫城,相火扰之即见心烦,厥阴同气为风。相火所寄肝胆,为少阳相火。从十二经看,子时一阳生,生的就是少阳,十二经循行一日以厥阴肝经结束,少阳胆经开始,此为阴阳气之顺接。其二,木以风气为主,胆木的相火为从,化风在厥阴,化热在少阳。所以我认为厥阴病在于下寒所致风木不调。
2013-12-28 21:10 3楼
小医大道 说:
文中言手厥阴心包为相火,似有不妥。心包为心主之宫城,相火扰之即见心烦,厥阴同气为风。相火所寄肝胆,为

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查遍《内经》,不见原始出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也未可知),所以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是根据《内经》的气化理论推导出来的,其根据就是“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阳之上,火气治之,”此火是相火,不是君火,由此可知手厥阴心包经当为相火并无疑义。
此理,见于《四圣心源 六气从化》: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此理,亦见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命门亦称三焦。心包与命门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处处有燔灼的作用,处处有相火之气。右肾内的白油,即是命门相火。心房为心脏,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燔灼,即是燃烧。
很明显,心包是心的宫城,专受心所统辖,二者处在同地,心在于内,心包在外包裹之,心包肯定与心同气均为火,不可能心为火,而心包不是火而为风,如果心包为风,中医讲心不受邪,若心病时,心包代为受邪,那岂不是心包自现本气而现一片风象,症状可能是“风盛则动”,就会见四肢抽搐,头晕目眩?心病而现风象,这可能吗?所以,心包经为相火并无疑义。
以上是对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的说明。

关于相火,《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实际并不在肝中,肝寄相火是刘河间说的,并不是《内经》的本义。君火与相火其实是一物,升则为君,降则为相,你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君火如何化相火,相火如何变君火说得很清楚,《四圣心源》同样也说了,不过一般人看不懂,比彭子益讲的高明多了。

其次,关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你能够按照十二经循行的次序相接,难道六气不能按三阴三阳这样顺接吗?须知,六气统领十二经。六气的顺接更加简洁明了,三阴左升而化清阳,三阳右降而化浊阴。

2013-12-28 21:50 4楼
一念不觉 说:
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查遍《内经》,不见原始出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也未可知),所以手厥阴心包

四圣所言相火:

六气解.六气从化
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
木之化火也,木气方盛,而火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火气既旺,而木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
言手厥阴为阴火,并非相火。

六气解.少阳相火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六气解.厥阴风木
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言手厥阴主相火,其本气为风木,所以心不受邪,心包代受,其风木化火。未受邪时,风木源于肾水,畅达心气,包裹心阳君火而不使外浮。若肝郁化火,则厥阴心包即从火化,而见心包郁热,厥阴心包失职,心阳失制,浮露于外,见君火证。
2013-12-28 21:55 5楼
厥阴多是阴阳两虚的症候。厥阴者,阴至尽,阳之始也。
厥阴与少阳互表里,厥阴是弱阴,少阳为馁阳。厥阴之为病,必累及少阳。所以病者多阴阳两虚!
阴不能转阳,所以厥阴病多死症!
其实仲景先师已经给出了大概的治疗规律。乌梅丸就是典型的方剂。
2013-12-28 22:05 6楼
一念不觉 说:
手厥阴心包经为相火,查遍《内经》,不见原始出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也未可知),所以手厥阴心包

心包经代心受邪,虽然名为厥阴经,可能还是不能说是相火.再说相火应该指的是肾之火吧?
厥阴和少阳应该不能混淆,少阳胆向上为生发方向,经脉上是向下为顺,厥阴肝既然是叫厥阴,阴厥于下,经脉是向上的.少阳的主方是小柴胡,厥阴的主方是四逆乌梅.
厥阴的寒热错杂确实让人难以把握.可能和肝主藏血有关,寒邪入了血,往往表现为热证.
2013-12-29 20:35 7楼
小医大道 说:
四圣所言相火:

六气解.六气从化

看来阁下对六经气化的道理还没搞明白,手厥阴心包经本气是相火,它与肝经都是厥阴经,但肝经是主气,心包经是从气,足经气盛,手经气弱,手厥阴心包经从肝经而化风,手厥阴心包经的化气是风,本气是相火,这是标本中气的问题。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说的是厥阴这一条经主气为风,中见之气是少阳,少阳就是相火。而且你引用的《四圣心源》明明说手厥阴心包是相火,说的是本气,不是说化气和标气,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本气,而不是化气和标气,所以标本从化的问题你较模糊。

还有,肝郁化火的问题,肝藏血,它如何化火,若肝经化火,岂非血中有火,火热盛炎岂不伤血?这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中医学教材也有问题,所谓的肝郁化火,其实质是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肝郁首先要生风,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上讲的肝病首先是风,然后中见少阳,少阳是标气,相火再现,这个火是肝经的标气,就是少阳相火,有二种,一是手厥阴心包经自现本气而现火象,一是肝经郁而不升,则胆经滞而不降,郁而火现,因胆经本就是相火。
2013-12-29 20:46 8楼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3-12-29 20:52 编辑

一念不觉 说:
主气

好吧教材有问题,不想争执,我能说到的就前面这么多,随用取舍,验之临床能指导临床就好。
2013-12-29 21:28 9楼
学习了,但是还是感觉有点乱
2013-12-29 22:51 10楼
了解厥阴病,必先对前五经之病理有个大致了解。伤寒一书需前后互看,不可截然将六经各自独立,实际上六经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
2014-01-02 13:17 11楼
相火寄于膈中,而非厥阴。一阴始生,故名厥阴。
⬅ 清.陈嘉璴《医行难论》 老茶馆 胆大妄为——湖南省严肃查处衡阳破坏选举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