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阴阳郁证

2013-12-31 10:02 楼主
三、少阴阳郁证(四逆散证):
原文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解词:泄利下重——指下利重坠不爽。
提要:阳郁致厥逆的证治。
语译:少阴病,出现四肢逆冷,同时并见或咳嗽,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不爽,里急后重等证的,可用四逆散治疗。
分析:四逆(手足不温)——少阴阳气内郁不达四末所致。
或咳或悸——兼肺寒气逆则咳;兼心阳不足则悸。
或小便不利——气机郁滞,水道不利。
或腹中痛——气机不利,寒邪内乘。
或泄利下重——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木横侮土。
辩证要点:四肢厥逆,或见腹痛,泄利下重,咳嗽,心下悸,小便不利。
病机:阳气内郁,气机不畅。
治法:疏畅气机,透达郁阳。
方药:四逆散。
炙甘草,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撏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现代用法:上药各等份为散,开水冲服,每次2-3g,每日3次。也可作煎剂服。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
枳实——行气散结
炙草——调和肝脾
芍药——缓急和中。
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郁阳得伸,则肢厥自愈。
加减:1、咳者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敛肺)各五分,并主下利;
2、悸者,加桂枝五分——温补心阳,平冲降逆;
3、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利水;
4、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散寒行气;
5、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三升——行气导滞。
四逆不分四逆散,咳加姜味下利同,悸加桂枝腹痛附,下重薤白秘尿苓。
现代应用:多用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神经性腹胀、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过敏性肠炎、痢疾、癔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等属阳郁气滞者。
案例85——腹角痛(附件炎):
李某,女,36岁,2011年5月6日诊。
自诉:左下腹疼痛伴白带增多1年余。患者1年前开始感左下腹阵痛,后逐渐发展为固定隐痛,每因生气或情志不畅则疼痛加重,并感白带增多,色黄,有腥臭味,外阴偶感搔痒,月经量少色暗而不畅,在县医院经B超检查诊为“左侧附件炎”用过阿莫西林、庆大片、甲硝唑、金鸡胶囊等,虽能缓解症状,但左下腹痛始终未愈,经人介绍,找你治疗。
刻诊:患者诉夫妻感情不和,情志抑郁,常喜太息,腹诊左下腹有条索状物,压痛,舌质暗红,苔薄,脉细弦。
少腹为厥阴肝经之所属,情志郁结,肝失疏泄,致气滞血瘀,经络瘀阻,则少腹疼痛。治宜疏少阳而和厥阴,佐以通络散结,仿岳美中治腹角痛经验,用四逆散加薤白化裁之。
柴胡15g,赤、白芍各15g,炒枳实15g,甘草10g,薤白15g,丹参20g,甲珠9g,王不留15g,败酱草30g,桂枝12g。水煎服,5剂。
5月14日二诊:腹痛消失,白带减少,查左少腹条索状物仍未消失,但局部已无压痛。嘱前方继服5剂。
22日三诊:腹痛愈后未发,3天前月经至,量稍多而通畅,查左下腹条索状物消失,B超复查:附件炎症消失。半年后随访,愈后未发。
按:岳美中教授认为:腹角者,少腹也,此部位隶属厥阴之界。乃厥阴经气失于疏泄,必致气滞血瘀,经脉阻滞不通,发生腹痛[35]。治用四逆散疏厥阴少阳经气,薤白、桂枝通阳散结,丹参、败酱草活血行瘀,甲珠、王不留通经活络,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作用,以此治疗腹角痛疗效肯定。
(余泽运医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2-31 11:44 2楼
学习老师的好案
2013-12-31 16:25 3楼
方剂和案例都解说的很到位。
2014-01-01 00:27 4楼
余老师讲解详细,结合医案很受用!谢谢老师分享!
2014-01-01 19:30 5楼
学习学习!谢谢分享!
2014-01-25 12:47 6楼
要是有典型的阳郁四逆的医案就更好了。
⬅ 人参淫羊藿泡茶疗阳萎 老茶馆 论“灸误”(艾灸的误治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