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医家---肩胛冈和脊柱之间酸痛几年案

2014-01-15 21:48 楼主
向必位,湖北人,在莆田黄石镇当装罐车司机,年30许,男,1月9日,来诊,主诉肩胛冈与脊柱之间的一个位置有酸疼,已经几年了,到处就医治好不了,患者曰:若能治好,当感激不尽。

吾乃整脊专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上看,应当是颈椎6、7以及胸椎1或2之间的某个位置的错位所引起,于是检查,但是检查之后发现这几节椎体病没有明显的错位,于是当即给予松筋推拿,并处予阿是穴针灸,和全息针针灸,毕,患者曰:有缓解。

是以,处方舒筋活络行血气药予以配合治疗,窃以为可以收功、、、、今日电话回访,患者说,还是没有好。


若是患者复诊,准备给予以下方剂:

葛根20,钩藤30,羌活15,桑枝10,黄芪20,麻黄6,桂枝6,白芍10,甘草5,丹参10,白芥子10

这个方剂是从膀胱经的角度出发,行以通络的思路,希望能给患者一个比较满意的疗效,当然还会配合针灸进行治疗。

只是,对于以上的处方和治法,甚是惶惶,所以在此恳请诸位论坛上的前辈,老师给我指导,学生在此感恩叩谢谢了 未命名1.gif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1-15 23:14 2楼
建议用重子重仙两穴

或者
http://www.docin.com/p-140210066.html
2014-01-16 07:38 3楼
楼主,您给患者用原始点疗法看看
2014-01-16 09:46 4楼
恩康老师您好,学生我不懂得原始点疗法呀,能否赐教?
2014-01-16 09:50 5楼
摩托车; 说: 摩托车 发表于 2014-1-15 23:14
建议用重子重仙两穴

或者

谢谢老师的指导!我会尝试一下看看效果,真的很感谢
2014-01-16 10:28 6楼
你治疗痛证,一次就好吗楼主。
2014-01-16 10:33 7楼
经常吧,但一般需要几次
2014-01-16 12:18 8楼
『三天三骨症』之介紹與臨床治療

一、前言:
『三天三骨症』即是現代所謂的『肩胛肋骨綜合症』。此名詞係由針灸界老前輩周左宇先生(也是筆者的恩師)首創。周師以一組穴位加減治療此症,效果顯著,故以該組穴名稱之。
周師原籍河北,早年師從大陸名針灸家承澹盦先生,後隨國民政府來台,復拜於孫培榮先生門下精進針灸。周師在台灣居住50餘年,以少將官階退役後,曾創辦【台北針灸義診中心】,每日病患上百人,累積豐富臨床經驗,並培育諸多針灸人才。周師發現台灣地區有三大常見經絡疾患,即肩胛肋骨綜合症(三天三骨症)、肩凝症(漏肩風)及坐骨神經痛(腰腿痛)。周師因此總結其病因病機及針灸治療法,期能解民眾疼痛之苦。筆者臨床應用之,療效明顯,幸蒙周師授權,特以此文推介與中醫同道參考。

二、三天三骨症之中醫病因病機:
周師認為本症與肩凝症及坐骨神經痛三症皆屬於中醫痺證。可因外傷、內臟疾患、勞損及風寒暑濕侵襲經絡,氣血痺阻而致筋脈凝滯、骨肉疼痛。[1]
伊智雄氏在其所編著的《實用中醫脊柱病學》[2]中,以本症的主要症狀,將其命名為「肩胛骨脊椎間疼痛」,亦屬痺證範疇,也可稱為「脊背痛」、「脊痛」。伊氏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有三:一為外力勞損,氣滯血瘀;二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三為風寒濕邪侵襲。書中並引用《諸病源候論‧卷十》“此由體虛,腠裡開,風邪在筋故也。…邪客機關,則使筋攣,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肩背拘急也。”說明“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痺痛的產生多有“體虛”前提之理。其立論點與周師不謀而合。

三、三天三骨症之西醫病理:
現代醫學對於此類病症的原因認為可能與急慢性損傷、勞損及不良姿勢等有關,使得肩胛胸肋間的滑囊和軟組織充血、水腫等無菌性炎症。病患局部疼痛瘀血腫脹,功能障礙。涉及的神經根病變大多為第三、四、五頸神經。[3]

四、三天三骨症臨床症狀及針灸取穴:
(一)臨床症狀:
依據周師所著「三大經絡疾患之針灸特效法則」[4],對三天三骨症的臨床症狀定義如下:
1.肩胛部位疼痛:包括酸痛、刺痛,肩部無法承重,放射痛則及於同側枕部、頭頂、上臂後側到手(太陽、少陽路線)。
2.同側胸壁第四、五肋間神經的分佈區會疼痛。
3.壓痛點:
(1) 斜方肌枕端(天柱穴)或頭端側緣。
(2) 斜方肌的肩端上方(秉風穴)。
(3) 肩胛內上角附近(曲垣、天髎)。
(4) 擠壓胸骨會加重肩胛區疼痛。
(二)針灸取穴:
1.三天:天應穴、天髎穴、天柱穴。
2.三骨:腕骨穴、絕骨穴、束骨穴。
(三)操作說明:
1.天髎穴須透曲垣,並採合谷刺法。
2.針腕骨穴若效不佳,以後谿穴代之。
3.天應穴拔罐放血後,以艾條灸30分鐘。
(四)臨證加減:
2014-01-16 12:34 9楼
八、臨床應用心得:
(一) 與三天三骨症最直接相關的肌肉群為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胸骨痛較少見:
1. 提肩胛肌病變:許多主訴頸僵硬疼痛的病人,以手觸診局部肌肉,多數在天髎穴附近會出現條索狀或圓突形的筋結。患者通常反應這是主要痛點,壓之痛甚。其形成的原因,多與長期肌肉緊張或打電腦時間過長、姿勢不良有關。因為以上因素皆會使得肩部肌肉緊張,肩膀上聳,提肩胛肌持續收縮,提肩胛肌止點長期受力,久而久之,肌肉拘攣腫脹壅滯,形成筋結。當然,頸椎的錯位也會造成不適。
2. 大小菱形肌病變:中醫常說的「膏肓」或足太陽膀胱經的「膏肓穴」,其所在位置,淺肌層為斜方肌,深層肌即為大小菱形肌。若排除內科病所反射而來的膏肓痛,僅就中醫傷科的範疇而言,形成膏肓痛的原因與造成提肩胛肌酸痛的原因類似。但據筆者臨床觀察,本症有時與手臂用力不當有關,如突然用手牽拉重物或手臂挫傷,其作用力會循手臂上行至肩胛骨,然後影響到止於附近的大小菱形肌,造成酸痛。另外,胸椎錯位也是部份原因。
臨床上,頸肩僵硬酸痛(提肩胛肌)與膏肓痛二者不必然同時出現,可是,在治療上,筆者的思路都是一樣的。無論有無脊椎錯位問題,一般先以針灸舒緩局部肌肉,調節經絡及改善氣血循環。針灸時,先取健側穴位,配合動氣療法,即醫者一邊行針,同時請患者轉動頸部、聳肩或擴胸以運動大小菱形肌。症重者,可加同側穴位。起針後,若頸椎或胸椎錯位者,予以扳法復位;若無錯位,而局部有特定痛點者,可刺絡拔罐放血。
(二) 三天三骨組穴針灸順序:
1.不建議先在患處取穴下針,因為一方面無法行動氣療法,另一方面局部氣血已為其所擾亂,反而有礙療效。
2.建議先遠部取穴,由遠端而近端,並配合動氣療法。臨床上,可先針健側或疼痛程度較輕一側,一般順序為束骨穴絕骨穴腕骨穴天柱穴天髎穴透曲垣穴局部阿是穴。阿是穴可用針法,或是出針後,予以拔罐疏通氣血,或以滑罐找出瘀血點,直接點刺放血。
3.用穴的多寡,與病情輕重程度有關。有時不必所有穴位全用。如《針灸大成‧百症賦》中治療項強多惡風,僅用束骨穴與天柱穴。臨床應用時,症輕者,常見針雙側束骨穴後,頸部原先緊繃的肌肉已明顯鬆弛,病人感到輕快許多,此時,可依據病情,或針腕骨穴(手足同名經兼上下配穴法),或針天柱穴(同經上下配穴法),或針天髎穴透曲垣穴(局部取穴法),加強療效即可。若症較重者,可於針完全部配穴後,再加針京骨穴配合束骨穴成倒馬針(京骨穴為足太陽膀胱經原穴,與束骨穴合用-俞原穴合用,效果更強),或加上風池穴與天柱穴成倒馬針(風池穴為斜方肌起點,臨床常用以治療少陽經的頸肩酸痛)。同時捻針。針後頸肩若仍不適,可配合推拿手法。
(三) 對於急性膏肓痛,亦即病程較短,疼痛明顯者,筆者常於手陽明經或手太陰經取穴治療。其應用原理有二:
1.要經取穴法:楊氏[23]根據《靈樞.始終篇》“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認為四總穴歌中「肚腹三里留(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即是應用此法則。基於此理,可取手太陰陽明經穴治療腰部以上的膏肓痛。
2.背俞穴經氣與臟腑相通:膀胱經的背俞穴是五臟六腑經氣轉輸於背部的地方,因此背俞穴可用以調節臟腑功能,換言之,當背俞穴處有病變時,亦可取臟腑的經絡調整之。膏肓部位包括肺俞、厥陰俞、心俞、魄戶、膏肓、神堂等穴,相關臟腑為心肺二者,故可取二經穴位治療。
3.五門十變治療法:五門十變法最早見於《內經》,但其實際配穴與應用則始於周師[24]。依據五門十變法「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即肝經與大腸經氣相通,小腸經與肺經經氣相通,所以兩經穴位可合取或互取治病。小腸經行於肩背處,故取肺經穴位可通小腸經而治肩背痛。肝經與大腸經氣相通將在下文一併介紹。周師認為五門十變治療法對於四肢疾病有顯著效果,曾有一「三天三骨症」周師以三天三骨組穴治療不效者,後以其病位屬小腸經,應用五門十變法取肺經的經渠穴而見效。
4.臟腑通治:
(1)肺與膀胱通,則頸肩、腰背疾患可取肺經治療;且依據五門十變法,肺經與小腸經通,這就說明了手太陰肺經可治肩背痛之理。
(2)肝與大腸經相通,肝氣主升,大腸氣主降,凡是肝氣亢於上者,皆可取大腸經穴降之,而且,陽明經本身多氣多血,調整氣血能力強,所以,曲池穴常被用來治療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即為此理。膽固醇偏高患者的頸肩背酸痛,也可經由大腸經穴調整肝膽功能而治療酸痛。
以上說明了急性膏肓痛可取手太陰陽明經治療之理。至於實際取穴方面,筆者常於手陽明經上的曲池穴至手三里穴之間,以及手太陰肺經的尺澤穴及其至向下約3寸之間按壓找尋最痛點下針,可取2-3穴成倒馬針。為何不取專穴?乃因病痛會在相關的經穴上反映,但最痛的點卻不一定正在經穴上,所以,在經絡上找出最痛點,離穴不離經,依舊有效,甚至效果更明顯。有時對於怕針的患者,筆者只取列缺一穴,因其為手太陰經絡穴,可通大腸經,同時又可治頭項強痛。
2014-01-16 12:46 10楼
肩胛提肌的问题。



此病为肩胛提肌损伤,临床多见。
2014-01-16 12:47 11楼
十年一剑论拨筋(五)肩胛提肌损伤
/threads/338326
⬅ 水旱烟醉伤 老茶馆 看中指甲面血色辨各种病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