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闲话】(13)从一例医案说起

2014-01-20 07:46 12楼
刘国栋 说:
很多医案所描述症状根本不足以说明如何用药,其读来滞涩难明。暑病仲景中暍篇,仅有2方,一治以辛凉甘凉,一
一服而痰泻退
也算效如桴鼓了
若先生治,又当如何处方用药呢?
2014-01-20 08:25 13楼
小医大道 说:
多谢宗源老师精心回复提点,不胜感激。
关于此案,吾还有诸多疑问,不知先生有否兴趣继续看。(先问句,
兄台请畅所欲言,不必顾忌。
您感觉俺是那种自满、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哈?有不同意见,只管道来。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虽然一般人多会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最正确的。
但俺听老师说:当有自信,不可自是。所以,俺唯一的长处,就是能先放下自己的观点,仔细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论述。
是,则从之;
非,则存戒。
半是半非,则则其善者而从之。
所以,若能借您一言,给我启示而有所突破、或正误,老叫花一定请你喝酒的。
2014-01-20 09:52 14楼
若我治白虎加西洋参,贝,菀,茹,杏,冬仁,枇杷叶之类。这是孟英治法。
另外,关于一服痰泻退,这个从文法上看,当是喘促的痰和泄泻退,如果是一服痰泻,那按你们的理解才说的通。
2014-01-20 20:18 15楼
醫道宗源 说:
兄台请畅所欲言,不必顾忌。
您感觉俺是那种自满、自大、自以为是的人哈?有不同意见,只管道来。正所
这是一例由于“外风”引动“内风”,并导致脏腑进一步失衡的经典案例。
首先,是“外风”引动“内风”,导致肝气亢盛,肝木太过而克脾。脾土受克,运化失司,而见【泄泻】。
由【泄泻】,而导致中焦衰惫、中气不足,而见【喘促】。此土不生金之故也。
——————————————————————————————————————————
1.以“内风”解释此案,我觉得不妥,虽先生打了引号,但肝风内动毕竟是以晕、动为主要症状,此案未涉。且若是内风夹痰上攻,是上扰头脑清空,而少有干肺作喘者。
2.木克土而见泄泻,常有腹痛见证,且与脉大不符,木郁土虚脉当见弦细。
3.中焦衰惫、中气不足单独难以作喘,且其为喘促,促者急也,喘证必为痰饮水热淤、外邪迫肺等导致肺气不利,方逆而作喘。
【唯里热与伏饮相合作喘】,您认为【伏饮在肺】,此证中肺有‘热’乎?木有。热在厥阴、少阳。他俩是怎么【相合作喘】的?
此例中的【喘】,是有几个原因同时导致的。
首先,是【虚】。中焦气虚,上焦乏源,是以 虚喘。
其次,肝气亢盛,木反侮金,金气肃降不及,可见 气逆之喘。
——————————————————————————————————————————
1.这个我以前考虑过,当是与少阳的枢机作用相关。这是我的一段笔记:198条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这条是说大便不通了,伴头晕,没有恶寒就排出了太阳眩晕(苓桂术甘证),少阳有热带着痰饮上行就引起头眩晕了,还伴随少阳热证,咳而咽痛,因为能食,说明少阳还未干胃。所以说这个眩晕是少阳来的。
这条可以分析出少阳热是干肺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果肺有伏饮,会合少阳热一起作喘,如果饮不在肺,那可能就是做眩了。
2.回过头来再看您对喘的解释,中虚所以生痰饮,木侮金,实乃少阳热干肺,其实我们说的应该是一件事,这就牵涉到一件事,对伤寒论是否应该用脏腑理论来分析?
我认为《内经》早在伤寒论之前,仲景必通脏腑辨证要法,但为何伤寒论整本书几乎见不到脏腑论述,唯独《金匮》开篇有五脏五行之说,却又被胡希恕老先生批为“仲景所述证治条文, 无隔二隔三的治疗实例,此为叔和撰次之文”。暗自揣测,是否是仲景属于实证主义者,有意避开看不见摸不着的脏腑理论,用三阴三阳症状学来定位定性疾病,并直接与治疗挂钩。所以重学《伤寒论》,我试着刻意避开脏腑理论的影响,希望能有所新见。
写这个回帖很费脑筋啊,北丐大哥,俺可不似您那么通透经典,随手就来。俺是肚里没货,一点点挤出来的。
2014-01-20 20:22 16楼
刘国栋 说:
若我治白虎加西洋参,贝,菀,茹,杏,冬仁,枇杷叶之类。这是孟英治法。
另外,关于一服痰泻退,这个从文法

明《医学入门》卷五:“痰泻,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此因痰留肺中,以致大肠不固。”周老先生也是明代人,应该说的是一个东西。
2014-01-21 09:51 17楼
小医大道 说:
引动“内风”,
呵呵,文如其人,谦逊而温润,果然有君子之风啊。
你所说的,我听懂了。这是明清以来的典型学术思想,学的很不错了。
有没有兴趣陪老叫花喝两杯,听咱两句胡话?
不过,在听我胡话之前,最好先暂时关闭你的这些思路,清空一下大脑,我们来读几条经文。
**********************************************************************
1、【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 气 通 于 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这句中,“风 气 通 于 肝”是什么意思?
2、【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
3、在五脏应五行应四时五气中,春应风、应肝。
**********************************************************************
看明白【风】与【肝】的关系没?——肝气,其实与【风】气,是同根同源的东西。可以说,肝之气,其实就是“风之气”。风气入肝,本来就是 同 气 相 求(同气相感)。从广义上说,肝气,也就是“肝风”。是肝的“风”属性的气。
在明清以来,都狭义地把“肝风”作为一种病态的表现来看。例如你谈到的【但肝风内动毕竟是以晕、动为主要症状】。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肝风内动】的症状,只是广义【肝风】中的一个比较亢盛、比较极端的一种病理状态。
肝,为风木。肝气动,便是 肝风动。汉唐至宋,都是这样的观点的。这个观点,来自于《内经》。
所以,风气入肝,这都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论了。
若其人五脏平和,此时【感风】。风气入肝,即为 补 肝 之 气。肝气自然变盛,五行平衡自然打破了。这种定向补益,与行针补气,很相似,直接调某一脏、某一经的盛衰。
好了,不白话了。你思考一下。
2014-01-21 10:13 18楼
至于【喘】,你谈到的【且若是内风夹痰上攻,是上扰头脑清空,而少有干肺作喘者】的情况,是没有思考到我说的【木侮金】的情况。【木侮金】会不会喘?看看暴怒之人,多有气粗、气喘之像。呵呵,虽然这个不是虚喘,但道理相通的,——是因为肝气上行太过,肺气 宣发 和 肃降 不及,导致气壅于上,故见气喘。这个也很简单,就是【青龙升于左,白虎降于右】的一对脏气气机的小循环。
上面我们分析了【肝气亢盛】的原因。可知 风气入肝 是很正常的现象。而由于 风气入肝 导致 肝气亢盛 导致 肝气上行太过 导致 肺气的 宣发 和 肃降 不及,导致 气壅于上,故可见气喘。
************************************************************************
这是其人致喘的一个方面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其人素体壮实,仅仅 风气入肝,的确未必能导致其有明显的【喘】的症状,常见的是【胸闷】会更多一些。但是,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必然会作【喘】的。而【中焦衰惫、中气不足】,恰恰就是一个条件。
往下看……
2014-01-21 10:34 19楼
你谈到【3.中焦衰惫、中气不足单独难以作喘。】这个可能就是你分析的不够细致了。
我举两个例子:
1、大病久虚之人,最多见动则喘;甚至卧床不动亦喘。
2、给一个壮实的人,用麻黄宣散其肺气,到其人感觉胸闷、气喘的状态。此时,使用热粥一碗,可以在5分钟左右平复胸闷、气喘的症状。其实,这个就是 补中气、益肺气。(其实这种情况在使用麻黄汤发汗的时候常常可以见到的,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个是过汗,消伐太重;一个是其人素体 脾肺气虚。还可以直接使用 补中益气丸,也是显效。)
其实,这两个例子,都是因为 中气不足 导致 肺气虚衰 而致【喘】的。
****************************************************************
很多病,在同一个症状下面,可能同时存在几个导致原因的。
【且其为喘促,促者急也,喘证必为痰饮水热淤、外邪迫肺等导致肺气不利,方逆而作喘。】你的这个观点啊,看的是不是有点窄了哩?呵呵。喘,也有虚实啊。
2014-01-21 10:37 20楼
关于痰泻退一句。如果仅是泻,当曰痰泻止,这不合文法。
⬅ 我们该怎么办? 老茶馆 扁平疣一次就好的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