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家县级中医院发展情况调查

2014-01-23 00:55 楼主
亟须顶层设计 仍需政策扶持
——河南20家县级中医院发展情况调查
本报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宋军伟

县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几十年来,县级中医院的发展情况如何?医改将使县级中医院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对医改又有什么建议和心声?近期,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组织两个调研组,分赴河南20个县级中医院,就医保报销政策执行情况、医疗服务价格及如何参与医改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初步了解了县级中医院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的方向。

解决了“吃饭”问题 总体发展良好

该省县级中医院普遍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立之初,县级中医院的基础设施、人员、医疗设备等条件极其薄弱。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医改投入加大及新农合政策的执行,各县级中医院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房屋面积、开放床位、职工人数、医疗设备均有所增加,服务量也随之上升。个别县级中医院规模已经达到二级中医医院水平。

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鄢陵县级中医院为例,该院的脑病科是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确定的“中医特色科室”,眼科是“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定点医院”,骨伤科是洛阳正骨医院确认的“河南省骨病网络协作单位”、许昌市卫生局确定的“许昌市重点中医骨伤科”。近3年来,该院完成了7层的病房楼、金汇区分院、体检中心3个业务区建设,流程手术室建设处于鄢陵县首位,病区由2011年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2个。该院把丰富中医药文化及传承中医药文化知识作为根本任务,突出中医药“治未病”的精髓,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等常见病方面的传统优势。

禹州中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则在20家医院中居于首位,达到了1.4倍。3年来,该院门诊病人数年均增幅8.6%,年门诊量14.6万人次;住院病人年均增幅9.8%,年出院人数1.48万人次。为了鼓励中医药服务,该院利用中医药服务的住院费用补偿起付线以上部分,补偿比例上升10%,开展的中医诊疗项目也达到了58项。

虽然近3年来全省的县级中医院发展保持着较快的增速,但相较于同级别的综合医院,差距仍然不小。同时,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部分县级中医院发展困难,基础设施不达标、人才匮乏等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

政策扶持与人才培养仍是当务之急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率领的调研组调研的10所县级中医院,平均占地面积只有1.3万余平方米(20亩),平均开放床位240张。园区及业务用房面积的局限带来的发展空间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功能设置不完善等,影响着医院的长期发展。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副书记杨国营率领调研的10所县医院中,7所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新区划拨了土地作为新址,列入医院整体搬迁规划。但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医院发展资金来源困难。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并纳入财政预算,使其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幅;建立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在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基础上,对县级、乡镇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基本收入给予保障等。但实际上,上述政策在市县一级未被很好落实,财政投入少、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医诊疗价格低、限制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等,导致县级中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不出来。

另外,部分医改政策也尚未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的发展。比如新农合起付线中医和西医差别太小,中医优势体现不明显;中医药服务项目尤其是非药物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限且有限制,不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治未病、火针、中药蒸气浴治疗、手功能训练等常用中医项目急需纳入医保;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价格偏低,且未纳入门诊报销,部分受群众欢迎的项目未纳入收费项目,院内制剂生产标准过于严苛,不符合中药生产要求;中成药品种规格不齐全,无法满足医院需求等。

人才是另一个亟须破解的发展难题。在20家县医院里,人员编制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制订,多年未根据实际情况“更新”,缺口达50%以上。医院无用人自主权,阻碍了医院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相当部分县级中医院甚至无主任医师、高级职称人才,副主任医师也是寥寥无几。就连应届本科毕业生也不愿到县级中医院就业,即使来了也留不住。

个别县级中医院面对窘迫的生存状况和竞争,甚至采取取消挂号费、主动降低本来就体现不出医生价值的收费价格,更加限制了医院的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与提高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面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县级中医院如何才能摆脱困惑?调研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表格,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倾听了管理者和中医临床工作者们的心声后,大致梳理出了一个思路,认为应该动员各方力量,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考虑中医药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服务价格机制,较大幅度地提高体现中医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诊疗、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逐步建立中医药服务财政补贴制度。同时还要督促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拉开中西医报销起付线标准,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报销范围,优化院内制剂室建设标准,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其次,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刻不容缓。百所县级中医院的建设步伐需要加快,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接诊水平、管理水平需要加强。还要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广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模式。

当然,中医院发展的根本还在于姓“中”不姓“西”,这就要求正确定位西医药在中医医院的地位,加强中医药科研水平,做到“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2-05 15:08 2楼
春节回河南老家,看看,中医院和西医院大同小异。什么几吧中医院,挂羊头卖狗肉。
2014-02-11 21:14 3楼
纯粹胡说八道。
我参与了创建先进中医县的过程。造假..
一楼说的很对。
⬅ 六种模式推进中医院建设 老茶馆 六君子汤功用多 转 ➡